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内容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客观地反映文山州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为一体,以达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
编纂人员:李开军
编纂单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内容时限:0000-1995
出版时间:2005年
出版单位: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委会
示意图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壮族
第二章 苗族
第三章 彝族
第四章 瑶族
第五章 回族
第六章 傣族
第七章 白族
第八章 布依族
第九章 蒙古族
第十章 仡佬族
第十一章 汉族
第十二章 民族工作
人物
附录
后记
封底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地方性民族志,全面记录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书中通过详细的调查和考察,展现了该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从该民族志的编写背景、内容架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及其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这部民族志的重要性和对文山壮族苗族地区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的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山地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同时对民族志研究方法和地方文化保护也有更深入的认识。
1、编写背景与历史意义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的编写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地方民族志的编写工作逐渐展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编纂这本民族志的初衷是为了系统地记录和保存文山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变迁。它不仅仅是对文山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描述,更是对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民族志作为一种学术体裁,最早起源于西方,但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学的发展,它已成为重要的地方志类书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长期以来的民风民俗、语言、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未被系统整理过。因此,这本《民族志》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其历史意义不仅在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文化被详尽记录,更在于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这本《民族志》的出版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民族文化正在逐步消失或被边缘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作为一部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版意义重大,能够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关注,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的提升。
2、民族志的内容架构与特色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从多个维度对文山地区的各民族进行深入描述,内容架构严谨而系统。首先,书籍对文山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和迁徙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揭示了各民族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今天的文化面貌。通过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民族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民族大观,展现了壮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
其次,书籍还深入探讨了文山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壮族和苗族的节庆活动、传统服饰、语言文字等。书中详细记录了壮族的“歌圩”和苗族的“苗年”等传统节日,这些节庆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同时,书中还展示了文山地区的民间艺术、歌舞、戏剧等形式,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民族志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对民族社会结构和家庭模式的深刻剖析。通过对文山地区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民族志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学资料,也为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运作方式和生活哲学提供了深刻的洞见。每个章节都详尽描写了相关民族的社会生活,从日常衣食住行到家庭伦理关系,都得到了细致的呈现。
3、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不仅是对文山地区民族文化的总结,也强调了对这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民族志中大量的口述历史和民间故事记录,帮助我们保存了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元素,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特别是壮族的山歌和苗族的银饰制作技艺,这些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此外,民族志还关注到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社会变迁、外来文化冲击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习俗和手工艺逐渐消失。为此,民族志提出了一些文化保护的建议,如加强民族语言的教育传承,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等。这些建议对地方政府及文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民族志的出版促进了文山地区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通过对文化的记录与尊重,增强了本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也为当地的民族团结提供了文化支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4、社会影响与学术价值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的出版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帮助外界了解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情况,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书籍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使得更多人认识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并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
此外,民族志对学术界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它不仅为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资料,还成为了民族志研究的典范。学术界对其评价较高,认为它在资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上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许多学者基于这本民族志展开了后续的研究工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
民族志还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新兴产业得到了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支持。这本民族志的出版促进了文山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当地创造了更为广泛的文化价值,也提高了当地经济的文化附加值。
总结: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民族志,它为我们提供了对文山地区民族文化深入理解的窗口。通过系统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研究,这本书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更是社会各界认知和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2005年版》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通过这本民族志,文山地区的民族文化将得以继续传承,成为新时代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