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
内容简介: 一、《淄博市审计志》是全面记述淄博市审计事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全面真实地反映淄博审计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编纂人员:成锡钶
编纂单位:《淄博市审计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83-2007
出版时间:2008年
目录
封面
淄博市审计志
题词
图片
《淄博市审计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审计机构设置
第二篇 国家审计监督
第三篇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
第四篇 审计科研与宣传
第五篇 审计管理
第六篇 党群工作与精神文明
第七篇 审计人物
第八篇 区县审计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
· 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2008年版,是淄博市审计事业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性成果,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自1983年淄博市审计机关恢复重建以来至2007年间,审计机构建设、审计职能演变、经济监督实践、制度创新与理论探索等方面的历程。该志书以事实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淄博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反映了国家审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审计工作者总结经验、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也是推进新时代审计制度建设的宝贵资料。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史志价值、审计制度与机构发展、重点审计实践与成果、文化建设与长远影响四个方面,对《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进行系统阐述,力求全面展现其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编纂背景与史志价值
《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的编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深化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审计体制的恢复建立,淄博市逐步成立了各级审计机构,开始对地方财政、国有企业、基建项目等领域实施审计监督。2008年版的出版,标志着淄博市审计工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具备系统总结与历史记载的条件。
该志书的编纂遵循了《中国地方志编纂规范》,由淄博市审计局牵头,集体参与、严谨考证。编者通过查阅档案、走访老干部、整理审计报告等方式,确保资料真实可靠,时间脉络清晰,形成了一部兼具史料性、规范性与研究价值的专业志书。它既是地方志体裁的延伸,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建设的重要成果。
从史志价值看,《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不仅记述了审计机关的组织沿革和制度变迁,更通过大量数据与案例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它为后人了解淄博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如何强化财政监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直观的史证材料,成为淄博市地方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审计制度与机构发展
从1983年恢复审计工作起,淄博市的审计机构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完善。《淄博市审计志》对各阶段的组织架构、职能演变进行了详细记述。最初的审计局设立在人事、财政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背景下,其主要任务是对财政收支进行核查。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家审计法的颁布与实施,审计机构职能逐步拓展至企业、建设、外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
2000年以后,淄博市审计机关全面推进机构整合与职能优化,建立了市、区县两级审计网络体系,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控。《淄博市审计志》对此作了系统梳理,不仅记录了机构的更迭与人员结构的调整,也反映了审计部门在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步。
该志书还特别强调了审计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进程。例如,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结果公告、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使得淄博市审计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这些制度的完善,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也增强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地方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重点审计实践与成果
《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审计项目进行了专题记述。这些案例包括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审计、重点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充分展示了审计机关在维护财政秩序、推动反腐倡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的重点工程审计,有效防止了建设资金的浪费与挪用。
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志书详细记录了淄博市在探索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中的创新实践。这一制度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对强化干部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审计部门如何以数据为依据,推动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与透明化。
此外,《淄博市审计志》还总结了审计成果的社会影响。通过揭示财政风险、促进政策改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审计工作为地方经济的稳健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志书中列举的各年度审计报告,不仅体现了审计机关的专业水平,也为学术研究和政策评估提供了宝贵素材。
四、文化建设与长远影响
《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的出版,不仅是一项资料整理工作,更是一种审计文化建设的体现。通过文字形式留存审计工作的历史印记,强化了全社会对审计职业精神与公共责任的认识。志书中多次强调“依法审计、服务发展”的理念,反映了淄博审计机关的时代使命感与文化自觉。
志书的编纂过程本身,也促进了审计队伍的学习与成长。编纂人员在搜集资料、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审计历史的理解,增强了职业认同感。许多老一代审计干部的经验得以整理、传承,为后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源。这种精神传承,使得淄博审计事业在新时代具备了更强的凝聚力与发展动力。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淄博市审计志》不仅是地方审计史的记录,更是公共治理体系的一面镜子。它通过系统呈现审计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互动,揭示了制度建设与权力监督的深层逻辑。随着新时代国家审计体系的完善,这部志书的学术与实践价值将愈加凸显,成为研究地方治理与制度变迁的重要文献。
总结:
总体而言,《淄博市审计志(1983—2007)》2008年版,是一部融历史、实践与思想于一体的系统著作。它不仅记录了淄博市审计事业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也从制度建设、队伍成长、实践成果、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地方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部志书,我们得以洞察地方审计在推动经济转型、维护财政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该志书所体现的历史意识与责任精神,提醒我们在新时代继续秉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念,不断深化审计体制改革,提升监督效能。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未来的启示者,为淄博乃至全国的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