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书名】:《正阳县水利志》
【作者】:赵胜武,冯胜之,李建国等编辑
【时间】:1986
【页数】:176
概述
大事记(1727~1985)
第一章 水系与水资源
第一节 水系
第二节 资源
一、水资源概况
二、水资源利用
第二章 水旱灾害
第一节 水灾
一、建国前水灾记载(1840~1949)
二、建国后水灾统计(1950~1985)
三、重大洪涝灾害的抗灾斗争纪实
第二节 旱灾
一、建国前旱灾记载(1840~1949)
二、建国后主要旱灾统计(1950~1985)
三、重大旱灾的抗旱斗争纪实
第三章 防洪与除涝
第一节 洪涝地域概况
第二节 河道治理
汝河
闾河
清水河
慎水河
黄大港
十里沟
第三节 桥梁建设
第四节 除涝措施
第四章 防汛
第一节 防汛组织
第二节 防汛器材
第三节 防汛规定
第四节 水雨情传递
第五章 兴利与灌溉
第一节 蓄水工程
一、水库
大林水库
闾河水库
李阁水库
李林水库
小岗水库
二、圹堰坝
第二节 自流灌区
南湾水库淮北灌区
小水库自流灌区
第三节 井泉建设
第四节 机电灌站
潘店电灌站
尚田机灌站
大张庄机灌站
岗头机灌站
岳城机灌站
第五节 喷灌
第六章 工具改革
第一节 施工工具
第二节 打井工具
第三节 提水机具
第七章 渔业
第一节 水资源及鱼类品种
第二节 繁育
第三节 放养
第四节 捕捞
第八章 勘测规划设计与技术成果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技术队伍
第三节 规划设计
第四节 技术成果
第九章 施工
第一节 施工管理
第二节 组织领导
第三节 施工队伍
第十章 工程管理
第一节 河道
第二节 水库
第三节 机电灌站
第四节 小型工程
第十一章 机构
水利局
正阳县治淮总队部
附:正阳县水利局机构领导人员变化一览表
水利局属事业单位
正阳县治河指挥部
第十二章 人物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出席省、地级先进单位和劳模表
第十三章 附录
一、文献辑存
二、水利资料辑录
三、《正阳县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
· 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为研究中心,详细阐述了该水利志的重要性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实践价值。文章首先概述了该书的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接着从四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正阳县水利资源的概述、历史发展与变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水利志的社会影响与实践应用。每一部分都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正阳县水利志》的内容及其对水利事业、当地社会发展及现代水利管理的深远影响。最后,文章总结了《正阳县水利志》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强调其作为水利管理与地方历史记录的重要性。
1、正阳县水利资源的概述
《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详细记录了正阳县的水利资源,涵盖了水源分布、河流湖泊、灌溉系统等方面的内容。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条件多样,水资源丰富,既有流域的江河水系,也有广阔的地下水资源。水利志对这些水源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结合地理环境的特点,分析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管理策略。
在水源分布方面,正阳县的河流湖泊众多,水量充沛。长时间以来,当地人民依靠这些自然水源进行农业灌溉与日常生活用水。而水利志中对各大水源的历史利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水流的季节性变化、流域面积及各主要河流的流域特点,为水利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
此外,水利志还特别强调了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随着地下水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正阳县也逐渐加强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和管理,以保障农业和工业的用水需求。水利志中对地下水的记录,展示了当地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时的策略与措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水利历史发展与变迁
《正阳县水利志》不仅仅记录了水利资源的基本情况,还深入探讨了正阳县水利事业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水利志详细回顾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正阳县在水利建设方面所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最初,正阳县的水利工程以自然水源的开发利用为主,主要依靠河流灌溉,直到近现代才逐步发展出了更为先进的灌溉和排水系统。
在古代,正阳县的水利建设多依赖人力和传统的水车、堰坝等设施,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且多为局部性的小规模项目。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正阳县的水利系统开始逐步扩展,建设了更多的灌溉渠系和蓄水设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水源保障。
进入现代,尤其是1980年代以后,正阳县水利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和科技的发展,正阳县开始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同时,水利志也对这一时期的建设项目进行了详细记录,如大型水库、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维护等,反映了当地水利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3、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正阳县水利志》对正阳县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做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正阳县的水利建设可谓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河道治理、水库建设、灌溉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方面。水利志详细记录了各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其运营情况,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与管理知识。
在水库建设方面,水利志重点介绍了几个大型水库的建设过程,这些水库不仅为当地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也在防洪、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志书中详细描述了水库的选址、建设难点以及工程技术创新,体现了当时水利建设的技术水平。
此外,水利工程的管理也是水利志的一大重点。志书通过对各类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分析,展示了当地水利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阳县的水利管理逐渐实现了由传统人工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过渡。水利志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总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水利志的社会影响与实践应用
《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作为一本地方性专业志书,其社会影响深远,尤其在地方水利管理与历史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志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还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水利资源的管理参考,成为了地方水利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实践应用方面,水利志对于当地农业生产、农村水利改革及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历史水利建设成就与经验的总结,水利志为后期的水利政策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在防灾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水利志为当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此外,水利志还对当地民众的水利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普及水利知识,增强了人们对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认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管理的良好氛围。水利志的出版,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
通过对《正阳县水利志 1986年版》的详细分析与阐述,可以看出该书在正阳县水利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地方水利资源、历史发展与水利工程的记录,也是当地社会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本地方志书,它的价值远超过单纯的水利管理工具,更是承载了当地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水利志的出版与应用,标志着正阳县水利事业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在未来的发展中,《正阳县水利志》仍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与指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