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 199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
【作者】:董永和主编;钱卫东等编写
【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时间】:1991
【页数】:393
绪论
第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张掖地区的道路交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49年)
第一章 道路交通的起源和开拓(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604年)
第一节 道路交通的起源和形成
一 从史书记载的传说看道路交通的起源
二 从出土的文物中看道路交通的雏形
三 民族迁徙与主要道路的形成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张掖郡的设置
一 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张掖的路线
二 霍去病西出张掖和军屯对道路交通的贡献
三 张掖郡的设置和丝绸之路在张掖境内的走向
第三节 中西交通三绝三通对张掖交通的影响
第四节 丝路运输与经济往来
一 丝路运输
一 北凉政权的建立
二 经济往来
第五节 北凉政权的建立与张掖道路交通的变化
二 道路交通的变化
第二章 道路交通的兴盛和繁荣(公元605年—公元1205年)
第一节 裴矩对张掖道路交通的贡献
第二节 隋炀帝西巡对张掖道路交通的影响
第三节 道路交通的畅通和繁荣
一 东西交通的繁荣
二 唐玄奘取经过张掖的路线
三 南北道路的畅通
四 丝路重镇——张掖
第四节 驿站设置和主要运输工具
第五节 张义潮归唐与道路交通的复通
一 吐蕃族对张掖道路交通的经营
二 张义潮归唐与丝绸之路的复通
第六节 甘州回鹘对发展中西交通所起的作用
第七节 西夏政权与道路交通
第三章 道路交通的畅通和变化(公元1206年—公元1911年)
第一节 道路的畅通和桥梁的修建
一 道路的畅通
二 桥梁的修建
第二节 马可·波罗途经张掖的路线
第三节 长城的修筑与甘凉大边路线的走向
第四节 左宗棠组织整修道路和军粮运输
第五节 驿站设置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 驿站设置
二 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 道路沿线的名胜古迹
一 关隘
二 古堡遗址
三 石窟和寺庙
第四章 道路交通的新发展和公路交通的兴起(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第一节 大车道的畅通和主要运输工具
一 大车道的整修和畅通
二 主要运输工具
第二节 公路的兴修和养护
一 甘新公路
二 张青公路
三 公路养护
第三节 汽车的出现和初期的汽车运输
第四节 红军西路军西征经过张掖的路线
第二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地区的公路事业(1949年—1985年)
第一章 公路事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1957年)
一 实行军事接管,迅速恢复交通
二 抢修公路,支援军运
第一节 军事接管和公路抢修
第二节 改善和修建公路,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服务
一 甘新公路的油路试铺和路面改善
二 修建元肃公路,发展民族地区交通
三 修建张大公路,开发煤炭、木材资源
四 修建县乡公路,便利农村交通
第三节 改善和新建桥梁,保证公路畅通
一 甘新公路桥梁的维修
二 主要公路桥梁的修建
第四节 公路养护的恢复和改善
一 机构的恢复和调整
二 主要公路的养护
三 民工建勤制度的推行和养护工作的改善
四 畜力刮路车的试制和推广
第五节 沙漠地带公路绿化的尝试
第二章 公路事业的发展和调整(1958年—1965年)
第一节 张掖专员公署交通运输管理局的成立和管理体制
的调整
一 张掖交管局
二 养护工程大队
三 张掖公路总段
第二节 省养公路和桥梁建设的发展
一 掀起修路高潮,迅速发展公路
二 甘新公路黑河永久性大桥的试建
第三节 修建县乡公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一 县乡公路的发展和农村道路条件的初步改善
二 修建主要桥梁,促进县乡公路畅通
第四节 加强公路养护,改善路面状况
一 公路分级管理和养护机构的调整
二 有计划地组织民工建勤
四 松散磨耗层路面的试铺和推广
三 群众代表工养路和职工队伍的壮大
五 开展双革运动,改进养路工具
六 观测分析路基土壤,为路面基层补强提供依据
第五节 为改善临岔公路、养护元肃公路牺牲和做出成绩的公路职工
一 在改善临岔公路中牺牲的修路职工
二 在养护元肃公路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养路职工
第三章 公路事业的曲折发展(1966年—1976年)
第一节 全区动员,修建战备公路
一 管理机构的组建
二 修建张青公路,改善省际交通
三 修建张肃公路,改善山区交通条件
四 修建肃八公路,增加省际通道
五 为修建战备公路作出奉献和牺牲的人们
第二节 动员民工建勤,铺筑干线油路
一 组建机构,加强领导
二 民工建勤铺筑油路
三 油路铺筑工艺的改进
四 油路的发展和使用效果
第三节 公路改造和大、中修工程管理工作的改善
一 集中力量改造干线公路
二 大、中修工程管理工作的改善
第四节 修建县乡公路,发展农村经济
一 地、县管理机构的成立和管理工作的加强
二 社社通公路目标的实现
三 油路建设的兴起
四 修建山区公路,便利木材运输
第五节 桥梁建设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提高
一 干线公路桥涵永久化的实现
二 黑河大桥的兴修和县乡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
第六节 干线公路养护工作的改进
一 道班建设和班长培训
二 公路养护工作的改进
第七节 公路绿化的发展
一 发动群众绿化公路
二 戈壁路段的公路绿化
三 路树政策的落实
四 路树管理工作的加强
第八节 大庆式单位——张掖地区公路总段
一 领导班子建设的加强
二 职工队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 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
四 优异的成果,显著的贡献
第四章 公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977年—1985年)
第一节 公路事业的整顿和改革
一 省养公路管理工作的改革
二 县乡公路管理工作的改革
第二节 改善干线公路,提高技术标准
一 干线公路的改善
二 公路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第三节 县乡公路油路建设的发展
第四节 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
一 干线公路桥梁
二 县乡公路桥梁
三 桥梁新工艺的试验和研究成果
第五节 公路养护工作的加强
一 养路标准化和全优路段活动的开展
二 公路普查
三 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改进
第六节 路政管理工作的加强
第七节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开展
一 职工教育工作的加强
第八节 职工教育工作的加强和职工福利的提高
二 职工福利的提高
三 农副林业的兴办及其效益
第三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地区的公路运输业(1949年—1985年)
第一章 公路运输业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1957年)
第一节 管理机构的军事接管和组建
第二节 民间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
一 分布广泛的车驮运输
二 沙漠之舟——骆驼运输
三 高原之舟——牦牛运输
四 人背肩扛的搬运业
第三节 汽车运输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一 车站改建和运输条件的改善
二 营运路线的开辟和延伸
三 计划运输的实行及其作用
四 阿拉金售票法的推行和站务工作的改进
第四节 民间运输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二 运输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
第五节 张掖市汽车运输企业的组建
第六节 交通监管理工作的恢复
第二章 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和调整(1958年—1965年)
第一节 运输机构的设置和变化
一 张掖交管局和第三运输大队的成立
二 张掖运输公司的成立和变化
第二节 地属交通部门汽车运输的发展
一 运输指挥部的成立和运力平衡制度的推行
二 产运销运输大协作及其作用
三 “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运动的开展及其影响
第三节 县属交通部门和机关企事业汽车运输的兴起与发展
一 县属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业的兴起
四 重点物资运输计划的实施
二 机关企事业汽车运输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救灾粮运输和运输职工的奉献精神
一 救灾粮运输的准备工作
二 区外的救灾粮运输
三 区内的救灾粮运输
四 救灾运粮的成绩
第五节 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的转轨扭亏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加强
一 运输企业亏损的扭转和清产核资的开展
二 支援农业,为农业生产服务
三 整修车辆,加强技术工作
第六节 交通监管理工作的调整
第三章 公路运输业的曲折发展(1966年—1976年)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公路运输的影响及其损失
一 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化
第二节 公路运输业的发展
二 交通部门客货运输业务的整顿和运输效率的提高
三 重点物资运输计划的组织和实施
四 机关企事业车辆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和运输市场管理工作的加强
第三节 张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及其效果
一 客货运输管理工作
二 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三 三级经济核算和计划财务工作
四 车辆更新和安全技术工作
五 车队和车站建设
第四节 县属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
第五节 创建修理企业,发展交通工业
一 张掖汽车修理厂的创建及其经营管理工作
二 张掖运输公司保养场的扩大
第六节 民间运输业的发展和变化
三 县属交通部门汽车修理业的发展
第七节 交通监管理工作的整顿和加强
一 机构的调整
二 监管理工作的加强
三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四 养路费征收工作
第四章 公路运输业的改革和发展(1977年—1985年)
第一节 交通部门管理体制的调整和管理工作的改革
一 张掖汽车运输公司的整顿和改革
二 县属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的整顿和改革
第二节 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运输管理工作的加强
第三节 运输市场的开放和个体汽车运输业的兴办
第四节 地区公路运输管理处的成立和行业管理制度的推行
一 运输管理处的成立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行业管理的推行及其效果
一 地、县交通部门汽车修理业
第五节 交通工业的调整和发展
二 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修理业
第六节 交通监管理工作的改革
一 整顿队伍,转变作风
二 加强管理,改善交通秩序
三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
四 加强养路费征收工作
第七节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八节 职工教育工作的加强和职工福利的改善
一 职工教育工作的加强
二 职工福利的改善
三 农副业的兴办及其效益
附录
一 机构和领导干部(含同级业务技术干部)名录
二 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
三 大事记
· 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 199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 199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张掖地区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公路交通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自1991年版《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发布以来,为研究张掖地区交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将结合1991年版《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该地区的公路交通历史,包括公路的起源与发展、重要公路建设、交通设施的演变以及公路交通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张掖地区公路交通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张掖地区公路交通的起源与发展
张掖地区的公路交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张掖地区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古代的公路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商贸运输和军事需求。历史上,张掖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随着道路的不断拓展,张掖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交通中心之一。古代的“西域道”和“河西走廊”的道路构成了张掖地区交通的基础。
进入近现代,张掖地区的公路建设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初期,随着张掖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增强,当地的公路建设开始得到重视。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张掖的公路交通网络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提升。公路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交通流动,也为张掖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直到1991年,《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的发布,张掖地区的公路交通体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路交通史的记载,不仅反映了当地交通建设的历程,也展示了张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通过回顾张掖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其逐步融入现代化交通网络的过程。
2、张掖地区重要公路建设
张掖地区的公路建设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每一阶段的公路建设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张掖的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1950年代,张掖地区首先进行了主要干线公路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打破当地交通不畅的困境,解决运输问题。这些初期的公路建设多为简易的土路和泥路,但它们为张掖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197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张掖地区的交通建设逐渐开始现代化。许多重要的干线公路开始进行硬化改造,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公路建设有张掖至兰州的国道、张掖至武威的省道等,这些公路不仅便利了当地的人员往来,也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资流通。
到1991年,《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发布时,张掖的公路交通网络已日臻完善。该地区的公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公路建设阶段,张掖至兰州、张掖至酒泉的高速公路相继开通,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此外,张掖市区内的城市道路建设也开始得到重视,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条件。
3、交通设施的演变与现代化
随着张掖地区公路交通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也不断推进。从最初的简易土路、泥路到现在的硬化道路、沥青路面,张掖的交通设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20世纪初期,张掖的交通设施以简易的道路为主,且大多数为自然土路,这对于当时的交通运输来说,已经能满足基本的需求。
随着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公路建设,张掖的交通设施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公路逐步升级为水泥路面,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干线公路上修建了桥梁等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张掖的交通设施逐渐实现现代化,交通信号灯、路标、收费站等设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布局,进一步提升了道路的管理和交通效率。
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在张掖地区逐渐得到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摄像头等设施的引入,使得张掖的交通管理更加高效。这些交通设施的现代化,不仅提高了张掖地区公路交通的安全性,还使得该地区的交通流量得到了更好的管理和调控。
4、张掖公路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张掖地区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公路交通的便捷性为当地的农产品、工业品的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张掖作为农业大市,尤其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闻名,公路交通的便捷性使得这些农产品能够迅速流通到其他城市及地区,极大促进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其次,随着公路交通的改善,张掖地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张掖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尤其是张掖丹霞地貌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公路交通的现代化使得游客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的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
最后,公路交通的完善还促进了张掖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整个张掖地区形成了更加密切的经济一体化格局。
总结:
综上所述,《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史 1991年版》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张掖地区公路交通发展的宝贵资料。从公路的起源与发展,到重要公路的建设,再到交通设施的演变以及公路交通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张掖公路交通的历史积淀和未来发展潜力。
本文通过回顾张掖地区公路交通的历史,展示了这一地区交通建设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张掖的交通建设将继续为该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持,为今后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