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环保志 198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祁阳环保志》
内容简介: 环境保护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科学。一九七三年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在我国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已受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环境污染状况,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符合生态健全发展,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和全县人民伟大、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编纂单位:祁阳县环境保护局
目录
封面
祁阳县环境保护志
图片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祝构设置
第二章 环境地理
第三章 环境社会
第四章 环境资源
第五章 环境质量
第六章 环境演变
第七章 环境污染及危害
第八章 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九章 环境管理
第十章 附则
祁阳县城关镇环境及工矿污染示意图
地面高度与面积关系情况表
祁阳县地形地貌演变过程简表
祁阳县重点区域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评价情况表
祁阳县四大水系废水及其污染物评价情况表
祁阳县泉水自流大口井水质分析结果登记表
祁阳县泉水大口井水质分析结果登记表
祁阳县1960-1984年传染病情况统计表
祁阳县1960-1984年传染病情况统训表
祁阳县主要工业行业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评价情况
祁阳县主要行业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评价情况表
工业污染赔款登记表
工业污染赔款登记表
限期治理项目执行情况
限期治理项目执行情况
排污费征收情况表
排污费征收情况表
祁阳县水体污染源示意图
图3、农药在环境生态系中的归趋
图4、水污染危害示意图
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建档程序图
· 祁阳环保志 198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祁阳环保志 198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1987年版《祁阳环保志》是祁阳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全面总结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而编纂的重要文献。这部志书以科学、系统、真实为原则,详细记载了祁阳地区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污染防控、环境教育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状况,是了解当时地方环保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全书不仅反映了祁阳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探索与平衡,也展现了一个传统农业县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的努力。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意义、主要内容与特色、环保实践与成效、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对1987年版《祁阳环保志》进行深入解读,力图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态面貌,展现地方环保事业的艰辛与成果,并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编纂背景与现实意义
1980年代,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刚刚起步,国家开始重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课题。祁阳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是典型的农业与工业并存地区。随着地方工业化的推进,水体污染、土壤退化、森林砍伐等问题逐渐显现。面对这种局面,祁阳县委、县政府决定编纂《祁阳环保志》,希望以系统化的志书形式,记录环保工作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祁阳环保志(1987年版)》的编纂过程汇聚了多方力量。环保、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汇总、群众访谈等方式,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这种“全县总动员”的编纂方式,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
从现实意义上看,这部志书不仅是一份历史档案,更是一部生态发展的行动指南。它在1980年代末即提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的理念,与后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高度契合。可以说,《祁阳环保志》的出现,标志着祁阳县环境治理工作进入制度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二、主要内容与特色结构
《祁阳环保志(1987年版)》共分为环境概况、自然资源、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群众环保、管理体制六大篇章,全面展示了祁阳的生态全貌与治理措施。书中采用志体编写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主题为支点,叙述简洁、结构清晰。
在内容方面,志书首次系统梳理了祁阳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特征、地形分布、水系状况、植被结构等。通过翔实的数据展示了县域生态资源的优势与不足,为后来的环境规划奠定了基础。此外,志书还详细记录了主要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过程与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证意义。
在编写特色上,志书特别注重“人”的因素。它不仅记载了政策与数据,也着重描写了基层干部、环保志愿者和群众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行动。例如,对祁阳西河治理工程的叙述,不仅关注治理成效,更记述了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清污、植树的生动场景,使全书兼具史料性与人文性。
三、环保实践与社会成效
《祁阳环保志》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是对1980年代祁阳环保实践的详尽记录。彼时,县政府推行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围绕工业污染控制、水体净化、森林保护等重点领域展开多项举措。其中,祁阳制糖厂、造纸厂等重点企业实施“三废治理”工程,标志着工业环保意识的萌芽。
农村生态建设同样是志书关注的重点。通过“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祁阳实现了山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遏制。同时,推广沼气池建设、清洁燃料替代、农药减量使用等措施,使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实践既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也增强了全社会的环保自觉。
社会成效方面,《祁阳环保志》指出,到198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比1978年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水质显著好转,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逐年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开设环保教育课程,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这些成果,成为后续环保政策的坚实基础。
四、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
从历史维度看,1987年版《祁阳环保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一部环保思想发展史。它记录了祁阳从传统农业县向生态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展现了地方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对环境保护的探索与创新。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志书的出版,推动了祁阳乃至湖南省内多地的环保工作规范化。随后几年,祁阳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其政策理念与志书中的建议高度一致,显示出这部志书的指导作用。它为地方环保立法与行政监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从时代价值来看,《祁阳环保志》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地方文献。它是中国地方环保意识觉醒的缩影,也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生根发芽的见证。如今,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挑战,重新审视这部志书,无疑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义。
总结:
总体而言,《祁阳环保志(1987年版)》是一部兼具史料价值与思想深度的地方文献。它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系统记录了祁阳县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探索历程,展现了一个地方从“治理污染”到“建设生态”的转变过程。志书不仅总结了经验,也揭示了问题,为后来的环保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这部志书,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努力,更是未来的方向。它提醒我们,环保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一代代人共同的责任。祁阳的经验告诉世人:只有将环保理念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