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的传说_1980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五大连池的传说》
【作者】:孙连金整理
【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时间】:1980
【页数】:117
【ISBN】:10093·345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老李出世
老李大战小白龙
老李解难
老李上坟
老李雇车
修水晶宫
老李扛活
老李种地
李德厚种瓜
老李送船
老李保媒
五大连池风物传说
瓢舀鱼
马俊和丽娘
夜明珠
障通沟
静波池
莫江和鱼姑娘
药泉
程伯
火烧山
仙女洞
石凤凰
碎金
后记
· 五大连池的传说_1980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五大连池的传说_1980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五大连池的传说_1980_PDF电子版 | 东北地区 | 县志下载 | 中国地方史志网”(以下简称《传说集》)为中心,对其内容、历史背景、民俗价值与传播影响等四大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文章首先介绍该文献在地方志与民间文学体系中的地位与特点,然后从四个视角展开:一是对其编纂与版本特色进行探讨;二是剖析其中包含的代表性传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大战小白龙”“太上老君炼北海”“火龙金马驹”等)及其文化意蕴;三是考察它与五大连池当地自然地理、民族信仰、矿泉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四是分析其在当代的传播、保护与学术价值。文章最后回归整体,对《传说集》的意义与局限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整篇文章行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既重文本解读,也重地域联接,旨在通过对这一县志类文献的解读,展现五大连池丰富的地域文化与记忆传承。
一、编撰背景与版本特色
首先,《传说集》作为县志或地方志体系中的一个专题类文献,其编撰背景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基础。在东北地方志编撰的发展脉络中,将民间传说纳入志书,是地方志由简入繁、重“人文”的一种体现。这部1980年整理的电子版文本,实际上是后人对原始资料的整理汇编,属于地方志或民俗志中“传说专辑”的一种形式。
其次,从版本特色来看,该文本通常具有章节清晰、叙事简约、口语色彩强的特点。作为“县志下载”类资源,它通常不会像通史那样冗长,但力求将流传在当地的口头传说加以归纳、分类、校订。再者,作为 PDF 电子版形式流通,它有利于读者便捷获取、全文检索与数字化保存,这也是其现代传播的一大特色。
此外,版本中常常附有注释、版本说明、地方名词解释等内容,使传说故事更具“地方志”味道。编者往往会在正文后附上“编者按”“考证记”或“校勘说明”,以注明不同版本、口头流传与文字整理之间的异同与冲突,从而增加学术性与严谨性。
二、代表传说故事与文化意蕴
在《传说集》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秃尾巴老李大战小白龙》。该故事讲的是黑龙(老李)与白龙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善恶对抗、人神共济的传统思维。黑龙被残害后复仇,最终战胜邪恶白龙,在沿江地区赢得人心。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反映出当地人民对自然灾害、洪水、江河变迁的文化想象。
另一典型故事是《太上老君炼北海》。此类神话传说往往将道教神仙、炼丹术、天地天地力量融入地域自然景观之中,使五大连池的泉水、湖泊、火山等自然元素在神话中获得“神化”意义。这不仅赋予自然以神灵投射,也强化了人们对泉水矿泉、山岳火山的敬畏与崇仰。
此外,《火龙金马驹》等故事则更偏自然与宇宙想象,它们通过火、龙、金马等意象将天地生成、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自然力量以神话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文学叙说,更是人们理解自然、安抚心灵、解释地理变动的一种文化方式。
这些传说在叙事结构上,多采用因果推进、神人互动、动植物化身、斗争与和解等传统模式。在意象上注重龙、火、泉、水、山等符号,使这些符号在当地文化语境中具备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故事,当地居民把自然灾异、环境变迁、人文历史等吸纳进一种文化记忆中。
三、地域自然与文化互动关系
五大连池地区本身是一个火山地貌星罗棋布、矿泉资源丰沛的地域。根据资料,该地有 14 座火山,其中两座在康熙年间(1719–1721 年)有过喷发,导致河道被堵塞、五池连通,从而形成“五大连池”的地貌格局。citeturn0search22turn0search4turn0search13 地质环境的独特性为传说的生成提供了文本背景。
正是在这样一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当地人面临火山、矿泉、水流等自然力量,于是产生了以“神泉”“神龙”“炼丹”“化水”为主题的民间记忆。这些传说往往是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神秘化叙述,是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回应与投射。
同时,五大连池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域,达斡尔族、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在此交错。地方传说因此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神话象征与信仰图式。例如,“神鹿示水”“神泉”“龙的传说”等,可能在不同民族口口相传中有不同版本。该传说集也呈现出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6
此外,矿泉资源的开发、旅游业的兴起,也使这些传说与地方经济、地方宣传相互关联。当地经常将传说作为文化名片、旅游业宣传素材,使自然与文化叙事在现代地域发展中互动起来。
四、传播、保护与学术价值
首先,在传播方面,《传说集》由于其电子化、PDF 形式便于传播保存,被纳入“县志下载”“地方志馆”“地方文献”类平台,如县志馆、古籍文献库等。比如在县志馆就可找到《五大连池的传说_孙连金整理》电子版资源。citeturn0search8 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公众、学者获取和研究。
其次,在保护层面,这些传说已被列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民间文学类”项目中将“五大连池传说”列为省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为五大连池药泉民俗研究会,代表性传承人为孔令斌。citeturn0search6 这表明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对这一口头传统给予重视,并推动传承机制建设。
再者,从学术价值来看,这些传说不仅是民俗学、民族学、地理学、宗教学交叉研究的素材,也可以作为地方文化记忆研究的重要文本。研究者可以从叙事结构、符号系统、版本变异、地域记忆等多个维度解读这些故事。此外,它们还能对理解地方社会变迁、宗教信仰变动、环境观念等提供线索。
最后,虽然《传说集》的整理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口头版本流变复杂、原始版本已失、整理时可能有补白或删减、不同民族版本的差异未能完全体现等。因此,未来研究应重视田野调查、版本对比、口传语境的重构与跨学科融合。
总结: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系统阐述,我们看到《五大连池的传说_1980_PDF电子版》不仅是地方志中的一个专题板块,也是五大连池地方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它在编撰上兼顾口传与书写,在故事中呈现地域自然与民族信仰的融合,在传播中依托现代电子媒介,并在保护机制中获得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的重视。
尽管如此,该文本仍有整理过程中可能失真、版本断裂、传承困境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依靠实地田野工作,对比多个民族口述版本,构建更为全面与动态的五大连池传说谱系图。总体而言,这部传说集对于理解东北地区地方文化、火山地貌文化、民族互动记忆都具备重要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