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 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 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编
【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时间】:2011
【页数】:205
乌鲁木齐市卷
概述
壹 古遗址
乌鲁木齐市古遗址分布图
一、城址
1.苇子街村烂城子
2.潘家地城堡
3.下沙河故城
4.乌拉泊古城
5.峡口古城
6.巩宁城
7.嘉德城
二、军事设施遗址
1.盐湖烽火台
2.新疆化肥厂烽火台
3.永丰乡烽火台
4.乌拉泊村烽火台
三、其他古遗址
1.柴窝堡细石器遗址
2.黑石河石围遗址
3.西戈壁石围遗址
贰 古墓葬
乌鲁木齐市古墓葬分布图
1.西白杨沟口北岸墓群
2.西白杨沟口南岸墓群
3.南台子墓群
4.萨恩萨依墓群
5.喀拉莫依那克墓群
6.干沟墓群
7.库鲁果路沟墓群
8.别提萨依墓群
9.雪莲台子墓群
10.乌拉泊墓群
11.多米勒克墓群
12.沙拉巴斯萨依沟口西墓群
13.阿克苏河渠首墓群
14.黄嘴子墓群
15.黑沟大石头墓群
16.白家沟北口东山嘴墓群
17.高崖子他合台依阔拉墓群
18.榆树沟墓群
19.江巴斯巴斯陶墓群
20.柴窝堡墓群
21.墩拜克霍拉墓群
22.黑石河墓群
23.黑地墓群
24.伊孜湖萨依墓群
25.白杨河口北岸墓群
26.唐巴勒沟墓群
27.盐湖古墓
叁 古建筑
乌鲁木齐市古建筑分布图
一、寺观塔幢
1.肃州寺大殿
2.陕西大寺大殿
3.老坊寺大殿
4.红山塔
5.雅玛里克山塔
二、坛庙祠堂
1.文昌阁
2.文庙
3.西山老君庙
三、亭台楼阙
人民公园湖心亭
肆 岩画、石人
乌鲁木齐市岩画分布图
一、岩画
1.那比依岩画
2.丁克霍拉岩画
3.大跌水岩画
4.阴沟岩画
5.沙尔太克仙岩画
6.红沙滩岩画
7.独山子岩画
8.魏家泉子岩画
9.唐巴勒霍拉岩画
二、石人
1.石人子沟石人
2.葛家沟墓地石人
3.谢家沟石人
4.庙尔沟墓地石人
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乌鲁木齐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布图
一、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中国工农红军总支队干部大队旧址
2.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
二、名人故、旧居
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故址
三、传统民居
五星路四合院
四、宗教建筑
1.南大寺大殿
2.公盛庙
五、烈士墓及纪念设施
1.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
2.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六、工业建筑及附属物
1.七一棉纺织厂建筑群
2.飞机装配厂建筑群
3.乌拉泊水电站
七、金融商贸建筑
新疆省银行故址
八、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
1.新疆大学建筑群
1-1新疆大学解放楼
1-2新疆大学本部苏式建筑群
1-3新疆大学北校区第一教学楼
1-4新疆大学北校区苏式建筑群
2.新疆农业大学办公楼
3.新疆医科大学建筑群
4.新疆石油学院12号楼
5.新疆工业交通建筑学校办公、教学楼
6.自治区邮电学校办公、教学楼
7.第一铁路工程局职工学校教学、宿舍楼
8.新疆煤炭科学研究所办公楼
9.八一剧场
10.新疆人民剧场
11.乌鲁木齐原国民党军官俱乐部礼堂
九、医疗卫生建筑
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楼
十、交通道路设施
1.乌鲁木齐机场塔台
2.达坂城木拱桥
3.乌鲁木齐航空站塔台
十一、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1.乌鲁木齐红山邮政大楼
2.新疆昆仑宾馆
3.新疆迎宾馆五号楼
4.自治区商业厅办公楼
5.自治区团委办公楼
6.新疆石油局地球物理勘探办公大楼
7.自治区卫生厅办公楼
8.新疆冶金局住宅楼群
9.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
10.兵团机运处汽一团车间
11.南花园小洋房
十二、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青山亭
2.朝阳阁
乌鲁木齐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参加人员及有关单位名单
克拉玛依市卷
概述
克拉玛依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
壹 古遗址
1.克拉玛依细石器遗址
2.小拐清代遗址
贰 古墓葬
1.独山子山东墓群
2.独山子山南墓群
3.独山子三水源墓地
4.白杨河水库墓地
5.白杨河大峡谷墓地
6.黄羊泉水库墓地
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独山子油田遗址
2.新疆第一口油井
3.独山子第一套蒸馏釜装置遗址
4.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办公旧址
5.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职工子弟学校旧址
6.独山子石油工人俱乐部
7.克一号井
8.克拉玛依黑油山地窖
9.独山子矿务局石油工人疗养院旧址
10.克拉玛依友谊馆
11.英雄193井
12.朱德副主席下榻处
13.101窑洞房
14.油建北村清真寺
15.老政府办公楼
肆 其他
克拉玛依黑油山
附录 克拉玛依市开发建设老照片克拉玛依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参加人员及有关单位名单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 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 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 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2011年版)》是一部全面反映新疆地区文物资源分布、历史文化遗产特征与保护现状的重要学术成果。这部文献不仅系统梳理了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两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全部成果,还通过科学分类、实地勘查、图文对照的方式,展现了新疆在多民族交融、多文化并存背景下的独特历史脉络。文章将从编纂背景与普查意义、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地域文化特色与考古价值、文物保护与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解析该书的学术内涵与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新疆文物普查对于地方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塑造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的积极作用。这部成果集不仅是新疆文物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国文物普查事业的典范与缩影。
1、编纂背景与普查意义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标准最高的一次文化遗产调查工程,其在新疆地区的实施具有特殊意义。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作为自治区的政治、经济与能源中心,其文物资源调查对于揭示区域文明演进与多民族共生史具有重要价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正是在这一国家级行动背景下应运而生。
乌鲁木齐市卷和克拉玛依市卷的编纂工作始于2007年,历时四年,期间经历了大量的实地勘查、历史资料比对与文献整理。编纂团队由考古专家、历史学者、文物保护工作者及地方研究机构共同组成,形成了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其成果不仅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也展现了地方文物普查体系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此次普查成果的出版,为新疆地区提供了系统、权威的文物档案体系,对提升地方政府文物管理能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以详实的数据与精确的记录,填补了以往文物普查中存在的空白,成为研究新疆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文献。
2、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乌鲁木齐市卷》和《克拉玛依市卷》在结构设计上严格遵循全国文物普查的统一标准,体现出系统化与学术化的特点。每卷均由“概述篇”“文物点篇”“附录篇”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对应宏观背景介绍、文物个案详录与补充资料汇编,构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编者采用了“文献考证—实地勘察—分类建档—图像记录—成果汇总”的综合模式。文献考证阶段主要依托历史档案、旧志资料和学术论文,确定潜在文物线索;实地勘察则结合现代测绘与GPS定位技术,确保地理信息的精准性;图像记录方面则大量采用高清摄影与绘图复原,为文物研究提供了直观依据。
两卷书在体例安排上各具特色。乌鲁木齐市卷重点突出古城遗址、宗教建筑与民俗文化遗存的系统梳理,反映出多民族聚居区的文化层累特征;而克拉玛依市卷则聚焦于石油工业遗产与古代交通遗址,展现了沙漠与能源文明交汇的独特景观。这种差异性使得整个成果集更具整体代表性与地方深度。
3、地域文化特色与考古价值
乌鲁木齐地区作为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节点,其文物资源极具多样性与包容性。《乌鲁木齐市卷》记录了从青铜时代至近现代的各类文化遗存,包括石人、古墓群、佛寺遗址、清代驿站及民族民居等。通过这些遗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的轨迹。
克拉玛依地区的考古成果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该地区虽以现代工业城市著称,但普查中发现的古代驿路、岩画与石构遗迹,揭示了古人类在干旱地带生存与迁徙的历史痕迹。《克拉玛依市卷》特别对阿依特克岩画群、独山子古道等遗址进行了详细记录,凸显了考古研究与自然地理环境互动的学术意义。
从考古学角度看,两地文物的发现不仅拓展了新疆史前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的空间范围,也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这些成果对于完善中国西北地区的文明演进谱系具有里程碑意义,显示出新疆作为多文明交流枢纽的历史深度与文化厚度。
4、文物保护与社会影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的出版,不仅是一项学术成果,更是一项社会文化工程。普查所形成的文物数据库,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修复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新疆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型管理向数据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
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两地政府依托普查成果,建立了文物保护名录制度,对重点文物点实行分级保护。通过制定保护规划、设立文物保护单位、推动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利用与传播。同时,这些措施也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使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相互协调。
社会层面上,普查成果的公开出版提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尊重。学校、博物馆、社区文化中心纷纷利用该成果开展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新疆多元一体的文化根脉。这种文化自觉的增强,不仅有助于民族团结与认同感的培育,也为新疆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总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 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2011年版)》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成果。它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和严谨的学术体系,全面展示了新疆地区丰富多样的文物资源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部成果不仅是文物普查工作的总结,更是新疆文化自信与国家文化保护战略的生动体现。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还是从文物保护实践的角度来看,该书的出版都具有长远影响。它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新疆在中国历史文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部书,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未来、学术与社会。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