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地记述烟台市财政的发展演变情况。二、编纂原则。本着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的原则,尽量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为财政系统的各级干部及有关人员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以资借鉴。
编纂人员:袁田珍 , 刘士龙
编纂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财政局史志办公室
内容时限:1840-1985
· 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是记录烟台市财政历史的一个重要文献,它通过对烟台地方财政制度、经济背景及财政改革等多方面内容的详细记载,为我们了解烟台的财政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从《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的历史背景、财政制度演变、经济发展影响、以及地方财政的改革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以便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地方志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本文还将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对烟台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财政状况做出总结,并探讨其对当代财政管理的借鉴作用。
1、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不仅是对烟台地方财政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国地方财政史中的重要一环。自清朝时期起,烟台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其经济活动、贸易往来以及相关的财政收支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位置。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烟台成为了重要的外贸口岸,地方财政逐渐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该志书从1840年开始,详细追溯了这段时期的财政制度演变、税收变动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
《烟台市财政志》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对烟台历史上财政制度、税收政策的详细梳理,涵盖了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状况。志书在对烟台市财政史的编纂中,深入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财政体制、财政管理和税收改革等内容,使得它不仅具备学术研究价值,也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这部志书的编纂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地方政府文件和民间资料,是对烟台市财政发展历史的全面梳理。它帮助人们理解烟台财政制度的发展轨迹,并为现代财政管理提供了诸多启示。
2、烟台财政制度的演变
烟台的财政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清朝末期,烟台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传统的农业税收、商贸税和部分的海关税。作为一个沿海的贸易城市,烟台的财政依赖外贸的收入,这种财政结构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烟台成为开放口岸,外资涌入,外国商人和外国商品的进出口使得地方财政收入结构逐渐发生了转型。烟台的财政体系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税收种类的多样化和税收来源的复杂化。
民国时期,烟台的财政制度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革。民国政府对于地方财政的管理和调度依然采取了较为集中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财政体制不完善,导致财政收入管理不力。烟台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尝试了多种税收政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也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地方债务问题。尤其是在民国后期,战争和社会动荡对财政收入产生了极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烟台的财政制度逐步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主相结合的模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逐渐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接,烟台市的财政收入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轨道。对烟台财政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烟台经济发展对财政的影响
烟台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了其财政收入的变化。清朝时期,烟台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基地,经济活动相对单一,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渔业。然而,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烟台的经济逐渐走向多元化,外贸成为了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烟台成为了重要的外贸口岸,外资的涌入和外国商品的进口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烟台财政的多元化收入提供了基础。
民国时期,尽管战乱不断,烟台的经济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烟台港的建设和发展上,地方政府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手段,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期间,烟台的财政收入除了依赖传统的农业和渔业外,还开始依赖商业税收和外贸税收。
进入新中国时期后,烟台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的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保障。烟台不仅依托其港口优势进行外贸发展,还积极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税收的管理和财政的调度,使得财政体系逐步完善。
4、财政改革与创新
《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体现了烟台地方财政管理改革的历程。尤其是在近现代,烟台的财政管理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改革。在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烟台财政体制的改革多次与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相呼应。民国时期,财政制度面临极大的挑战,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办法。例如,地方政府对税收进行分类管理,并提出了财政自给自足的概念,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市财政改革步伐加快,尤其是1980年代以后,地方财政逐步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强化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管理。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对财政体制的调整,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地进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这一时期,烟台还加强了对企业和居民税收的管理,积极探索地方税制改革,推动财政制度的创新。通过这些改革,烟台市的财政管理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地方经济的繁荣为财政改革提供了支持。
总结:
《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作为烟台地方历史中的重要文献,全面记录了从清朝末期至1985年间,烟台市财政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变迁。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财政制度的梳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烟台的历史发展脉络,还能看到财政管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与创新。尤其是财政改革的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展现了地方政府在多重压力下的智慧与努力。
本文通过分析《烟台市财政志(1840-1985)》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地方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深刻联系。对于今天的财政管理者来说,这部志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历史教材,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