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01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英)李德·哈特著;钮先钟译
【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时间】:2015
【页数】:677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01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01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2015年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全新的历史视角、翔实的史料与权威的论证,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进行了系统梳理。该书不仅展现了战争的爆发、进程与结局,更从政治、经济、科技与人性等角度对二战进行了深度剖析。它以宏观的历史叙述与微观的个体命运相结合,既有战场的硝烟,也有思想的碰撞,既揭示了法西斯主义的罪行,也彰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力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与国际格局;二是主要战役的战略转折与战场形势;三是二战中的科技创新与军事变革;四是战争的结局、影响与历史启示。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2015年版)》的系统分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这场决定世界格局的战争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历史教训。
1、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与国际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2015年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在带来暂时和平的同时,也埋下了深刻的矛盾。德国的民族屈辱、经济崩溃以及政治极端化,为纳粹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与此同时,意大利和日本的不满与扩张野心,使世界局势日益动荡。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各国纷纷寻求通过战争与扩张来转嫁内部矛盾。德国在希特勒领导下重新武装,公然撕毁《凡尔赛条约》;日本侵略中国,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意大利则染指非洲。世界格局逐渐走向失衡,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欧洲与亚洲。
此外,英法的绥靖政策成为二战爆发的催化剂。面对德国的扩张,西方列强选择退让与妥协,误以为满足希特勒的部分要求即可维持和平。然而,2015年版战史明确指出,这种绥靖不仅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也让世界一步步滑向全面战争的深渊。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既是历史必然,也是人类政治短视的悲剧结果。
2、主要战役的战略转折与战场形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2015年版)》中,作者以详尽的数据与地图再现了二战的主要战役,从闪击波兰到诺曼底登陆,从莫斯科保卫战到太平洋战场的硫磺岛之战,每一场战斗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战争初期,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迅速攻占欧洲大陆,欧洲各国相继沦陷,盟军一度陷入被动。
然而,随着苏联战线的展开,战争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整个战争的分水岭。书中以翔实的史料描述了这场血腥而壮烈的战役:苏军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战略智慧,扭转了德军不可一世的攻势。2015年版特别强调,苏联人民在极端条件下展现出的抗争精神,是盟军最终胜利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逐步取得主动。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使日本失去了战略攻势的可能。到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西线战场全面反攻。书中指出,诺曼底登陆不仅是军事行动的杰作,更是盟国政治协调、后勤保障与技术创新的综合体现,标志着法西斯势力的末日即将到来。
3、科技创新与军事变革的深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2015年版)》特别强调了科技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战不仅是兵力与资源的较量,更是科技与工业能力的全面对抗。雷达的发明、密码破译技术的突破、喷气式飞机的应用以及核武器的诞生,都使战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在欧洲战场上,盟军的情报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国破解德军的“恩尼格玛”密码,为盟军提供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书中指出,情报战的胜利往往比正面战斗更具决定性意义。与此同时,德国的V2火箭虽然未能扭转战局,但却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科技的另一面是毁灭的极致体现。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宣告了核时代的来临。这一举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却也揭开了人类对自身毁灭力量的恐惧与反思。书中以冷静的笔触分析了核武器的政治与道德影响,提醒后人科技若脱离人性约束,终将反噬文明本身。
4、战争的结局、影响与历史启示
1945年,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硝烟逐渐散去。随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也宣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书中以大量档案与照片还原了胜利与废墟并存的历史场景。战争结束后,世界进入重建时期,新的国际秩序在废墟之上建立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2015年版)》指出,二战不仅摧毁了旧的帝国体系,也催生了新的全球格局。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追求集体安全的努力;美国与苏联的崛起则开启了冷战的序幕。欧洲在反思与重建中逐步走向一体化,而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也由此兴起。
战争带来的教训深刻而沉痛。法西斯主义的覆灭昭示了侵略与独裁的必然失败,但战争留下的创伤提醒人类: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2015年版)》在最后一章中呼吁,唯有铭记历史、警惕极端主义与民族仇恨,人类才能真正摆脱战争阴影,迎向理性与合作的新时代。
总结:
总体来看,2015年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一部集学术性、史实性与启示性于一体的巨著。它以宏大的历史叙述和细致的史料分析,再现了战争的全貌。从政治外交的博弈到普通士兵的命运,从战场上的炮火到思想层面的冲突,书中展现的不是单纯的战争故事,而是人类文明在灾难中求生与重生的历程。
这部作品不仅帮助人们理解战争的根源与代价,也启示当代社会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辙。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我们得以在动荡的现实中保持清醒与理智。正如书中所强调的:“记忆是和平的守护者,遗忘是战争的前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