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通城县简志
内容简介: 通城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建县以来,已历910年;而县治隽水镇自南齐
东昏侯永元元年( 499)上隽县设锡山市以来,已历1,483年。县名系取境内隽水北人长
江,直通武昌城之意。总面积1,14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8.21平方公里(312,31
4亩),水田(274,489亩)占耕地的87.89%,是湖北省水田比例最高的县。全县人口
,1949年18.9万,1982年37.24万,每平方公里325人,是咸宁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
编纂单位:通城县地方志办公室
目录
封面
综述
大事记
地理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1990年版《通城县简志》是对湖北省通城县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系统整理与记载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展现了20世纪末通城县的自然风貌、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轨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进行阐述:一是地域沿革与自然地理,揭示通城的地貌格局与区域特征;二是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展示通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动力与结构变革;三是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描绘地方文化的精神底蕴与教育事业的进步;四是社会变迁与时代印记,反映90年代通城县社会生活的多样面貌与时代特征。通过细致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这部志书所折射出的地方发展逻辑与人文精神,为理解通城县的历史脉络与社会演进提供参考。
1、地域沿革与自然地理格局
《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首先以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呈现了通城县的地理位置与行政沿革。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毗邻江西、湖南两省,是湘鄂赣三省交汇的重要节点。志书中详细记述了通城县自秦汉以来的建制变迁,从“下雉县”到“通城县”的历史演进,勾勒出其行政区划调整与历史发展脉络。
在自然地理部分,志书对通城县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进行了科学描述。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与平原相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种地理特征为通城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与景观资源。
此外,《简志》对通城县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矿产、森林、水利与土地利用状况。特别是对赤壁山脉、五里湖、黄袍山等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重点描绘,显示出通城在生态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地理信息的汇编,更为后来的区域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2、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
经济部分是《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的核心内容之一。志书以详实的统计资料和典型案例,记录了通城县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起步与产业结构变化。农业仍是当时的基础产业,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同时茶叶、油料作物、柑桔等经济作物逐步兴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格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通城县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轻工、建材、纺织、机械等产业崭露头角。志书中特别提到通城县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发展竹制品加工,以及依托矿产资源的冶炼业与建材业,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交通与商贸的改善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简志》记载了县内公路、铁路的建设进程,以及集镇市场的兴起,使得通城县逐步形成区域性商品流通中心。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步格局在1990年前后逐渐显现,为后续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3、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
《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在人文教育部分的篇幅相当充实,体现出地方志编纂者对文化与教育的高度重视。志书详细记述了通城县的学校体系、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及学生规模的变化,显示出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的稳步提升。
通城县自古文风鼎盛,志书对地方名人、传统书院、文化活动进行了系统整理。尤其是黄袍山书院、通城文庙等文化遗迹的介绍,反映了该地崇文重教的传统。文艺活动方面,民间戏曲、皮影、竹编艺术等均有专章记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此外,《简志》还关注到文化传承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90年代初,通城县的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群众提供了精神生活的新空间。这种文化自觉与教育提升的结合,使通城县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的路径。
4、社会变迁与时代印记特征
《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的社会篇章是全书中最具时代温度的部分。它以纪实的笔触描绘了通城县人民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生活变迁。从家庭结构到风俗礼仪,从城乡差距到社会治理,志书呈现出一个社会在转型中的复杂景象。
在社会管理方面,通城县的基层组织体系逐渐完善,村委会、居委会成为社会事务的重要载体。志书还记录了公安、司法、民政等领域的制度建设,为地方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计划生育、医疗改革、社会救助等政策的实施,折射出国家政策在地方的落地过程。
社会风貌部分尤为生动。志书记载了通城县民众在婚嫁礼俗、节庆活动、乡村互助中的传统与变化,体现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与时代感。90年代的通城,不仅经济在发展,社会结构也在重组,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在这里交织,形成独特的历史印记。
总结:
总体来看,1990年版《通城县简志》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地方文献。它以科学、系统的方式记录了通城县的自然环境、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为研究地方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书中那种从“地方视角”出发的叙述方式,使人们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时代的脉动。
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不仅能了解通城县在20世纪末的整体面貌,更能体会到地方志编纂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通城县简志1990年版》不仅是地方发展的记录者,更是通城县人民共同记忆的载体,见证了一个县域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历程。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