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通史 上下册 197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朝鲜通史 上下册》
【作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通史》翻译组译
【出版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时间】:1973
【页数】:1070
目录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公社制社会
第一节 母系氏族社会
第二节 父系氏族社会
第三节 原始公社制社会的艺术和原始宗教
第四节 原始公社制社会的解体
第二编 奴隶社会
第二章 古代朝鲜诸国家
第一节 古朝鲜
第二节 扶余
第三节 辰国
第四节 古代朝鲜的文化
第三章 封建国家——三国的建立
第一节 高句丽国的建立
第三编 封建社会
第二节 百济和新罗国的建立以及六伽倻
第四章 三国的发展,高句丽人民击退隋、唐侵略者的斗争
第一节 高句丽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百济国家的发展
第三节 新罗国家的发展
第四节 高句丽人民击退隋、唐侵略者的斗争
第五章 三国的文化
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
第二节 哲学和宗教
第三节 文学、音乐与舞蹈
第四节 建筑与美术
第六章 新罗统一南部国土和渤海国在高句丽故地的建立
第一节 新罗统一百济的全部疆土和高句丽的南部地区(七世纪中叶)
第二节 渤海国在高句丽故地的建立及其初期的发展(七世纪末叶至八世纪初叶)
第一节 新罗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七世纪末叶至九世纪中叶)
第七章 新罗和渤海的发展
第二节 渤海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末叶)
第三节 九世纪后半期新罗农民起义的高涨和泰封国、后百济的分立以及高丽朝的建立
第四节 新罗和渤海的文化
第八章 高丽的统一国土,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第一节 高丽推行的统一政策
第二节 渤海王朝的灭亡及其遗民为收复故地的斗争
第三节 高丽统一国土大业的完成
第四节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第九章 993年至1019年高丽人民反对契丹侵略者的斗争
第一节 十世纪末的国内外形势
第二节 契丹侵略军的第一次败退
第三节 契丹侵略军的第二次败退
第四节 契丹侵略军的第三次败退,姜邯赞将军的丰功伟绩
第五节 辽东渤海人反对契丹统治的斗争
第一节 战后生产的发展
第十章 战后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 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章 十二世纪后半期的农民大起义
第一节 李资谦的叛乱和妙清的叛乱
第二节 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武臣的掌权
第三节 1176年至1178年的农民大起义
第四节 1193年至1194年的农民起义
第五节 崔忠献执政时期的农民起义
第十二章 十三世纪高丽人民反对蒙古侵的斗争
第一节 1231年高丽人民反对蒙古侵略的斗争
第二节 高丽人民反对蒙古继续入侵的不屈斗争
第三节 三别抄军的抗战
第一节 高丽人民反对元侵略者的斗争
第十三章 十四世纪高丽人民反对蒙古和其他外来侵略者的斗争
第二节 十四世纪中叶以后的国际形势和辛盹的改革
第三节 倭寇和红头军的入侵及其败退
第四节 科田法的制定和李氏王朝的建立
第十四章 十三至十四世纪的文化
第一节 出版和金属活字的使用
第二节 史书的编纂和文学艺术
第三节 技术的发展
第十五章 十五世纪李朝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中央集权体制的重新整顿
第二节 北方的开拓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第三节 中央集权封建体制的加强和人民的处境
第四节 1467年咸镜道的农民战争
第十六章 十五世纪的文化
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前提
第二节 社会思想
第三节 训民正音的创制
第四节 科学的发展
第五节 印刷和其他技术的发展
第六节 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七节 十五世纪的学校教育
第十七章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封建中央集权的削弱
第一节 土地兼并的加速
第二节 封建剥削的加重和人民反对封建剥削的斗争
第三节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
第四节 十六世纪的对外关系
第五节 十六世纪的思想和文化
第十八章 1592年至1598年壬辰卫国战争
第一节 卫国战争的开始,战争初期李舜臣将军指挥下我海军的巨大胜利
第二节 各地义兵的英勇斗争和陆海各战线的胜利
第三节 明军的来援和侵略军的被驱逐
第四节 日本侵略军的再次入侵和被击退
第十九章 1627年及1636年反对女真入侵的斗争和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战后社会经济状况和我国人民反对女真侵略者的斗争
第二节 十七世纪后半期生产的恢复和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 大同法的实施和金属货币在全国的流通
第四节 实学的产生和国语文学的新倾向
第二十章 十八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第一节 十八世纪土地所有关系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阶级矛盾的激化和人民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
第二十一章 实学的兴盛与十八世纪的文化
第一节 实学兴盛时期的学者及其学术
第二节 实学兴盛期的学者及其进步作用
第三节 十八世纪的儒学
第四节 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第五节 以王廷为中心的编纂事业与奎章阁
第二十二章 十九世纪初中叶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制度的危机和农民起义的高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危机
第三节 1811年至1812年平安道农民战争
第四节 封建剥削的加重和1862年三南农民起义
第五节 大院君的执政及其初期政策
第二十三章 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的文化
第一节 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的实学
第二节 实学的特征和实学发展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
第四节 文学和艺术
人名译名对照表
地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 朝鲜通史 上下册 197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朝鲜通史 上下册 197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详细分析《朝鲜通史 上下册 1973年版》一书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内容、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和影响力。该书是研究朝鲜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涵盖了从古代朝鲜到现代朝鲜的各个历史阶段。文章将从该书的整体概况、历史背景、学术评价及其对朝鲜历史研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细致的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文献的深刻意义。
1、《朝鲜通史》1973年版的基本概况
《朝鲜通史 上下册 1973年版》是朝鲜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朝鲜历史学者编写。该书分为上下两册,涵盖了朝鲜从远古时期到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上册主要讲述了古代朝鲜的历史,从朝鲜半岛的早期文明、三国时期到高丽王朝的建立;下册则主要聚焦于朝鲜王朝的历史,直到朝鲜的近现代史。该书在朝鲜历史的叙述上力求全面与准确,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在内容结构上,《朝鲜通史》遵循了严谨的学术框架,首先对每个历史时期进行了详细的背景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变革进行展开。同时,书中还关注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军事冲突等方面的内容,使得整本书呈现出多维度的历史图景。1973年版的《朝鲜通史》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当时朝鲜政治体制的影响,但仍不失为一部较为客观的历史研究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语言风格简明易懂,结构严谨,尤其适合对朝鲜历史有兴趣的读者。由于其历史背景和学术深度,《朝鲜通史》一度成为朝鲜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历史背景与时代影响
《朝鲜通史 1973年版》的出版背景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1973年是朝鲜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正处于冷战的高峰期,朝鲜半岛的政治局势紧张。朝鲜在此时发布该书,不仅是对自身历史的系统梳理,也是对外界展示其历史观和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书中充满了朝鲜民族的自豪感,力求通过历史的叙述展现朝鲜民族的独特性与独立性。
政治背景的影响体现在《朝鲜通史》对特定历史事件的选择与阐释上。例如,书中对朝鲜半岛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描写往往强调朝鲜自身的文化与国家发展,而对外部势力的影响则有一定的掩饰。朝鲜的历史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这种差异也反映了朝鲜当时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
此外,朝鲜通史的出版还与国内的学术氛围密切相关。在70年代,朝鲜国内的学术研究体制逐渐形成,政府对历史研究的干预也越来越多。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内容和方法都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朝鲜通史》的写作不仅仅是历史学术研究的产物,也受到了当时朝鲜政治体制的影响。
3、学术评价与争议
《朝鲜通史 1973年版》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评价。其学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它提供了系统且深入的朝鲜历史叙述,其内容涵盖了朝鲜古代到近现代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次,书中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事件分析为后续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基础,使得《朝鲜通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朝鲜历史的必备工具书。
然而,《朝鲜通史》也存在一些争议。由于其出版背景特殊,书中不少内容具有较强的政治倾向,尤其是对朝鲜历史中某些敏感话题的处理,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例如,书中对朝鲜王朝的描写往往强调其政治稳定性与经济成就,而对内外压力和民族冲突的讨论则相对较少。这使得一些西方学者对《朝鲜通史》的客观性产生了质疑。
此外,《朝鲜通史》对朝鲜历史某些事件的诠释过于理想化,尤其是在描述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时,书中过于强调朝鲜民族的团结与抗争,忽视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种“官方史”的写作模式使得该书在学术界并未得到完全的认可,但它仍然是研究朝鲜历史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4、对朝鲜历史研究的贡献
尽管《朝鲜通史 1973年版》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它对朝鲜历史研究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该书将朝鲜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学术界提供了全面的历史框架。这一框架不仅对朝鲜历史的研究者具有重要价值,也为了解朝鲜半岛的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朝鲜通史》通过详尽的史料引用和事件分析,使得朝鲜历史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朝鲜历史中的关键节点。例如,书中对朝鲜王朝的政治体系、文化发展以及外部侵略的描写,为了解朝鲜历史中的政治变革提供了重要视角。
此外,《朝鲜通史》还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朝鲜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演变过程。无论是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还是在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该书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极大丰富了朝鲜历史的学术研究。
总结:
《朝鲜通史 1973年版》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其在朝鲜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尽管由于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书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带有政治倾向,但它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历史分析。在学术界,它作为朝鲜历史研究的基本参考书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朝鲜通史 1973年版》各方面的分析,展示了这部作品在朝鲜历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对于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理解朝鲜历史的一扇重要窗口。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