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龙南客家民俗》
【作者】:廖小凤著
【出版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时间】:2009
【页数】:142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时节习俗
第一节 春
第二节 夏
第三节 秋
第四节 冬
第二章 传统服饰
第一节 客家服饰
第二节 龙南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第三章 饮食与酒俗
第一节 传统饮食
第二节 传统宴席与小吃
第三节 酒俗
第四章 传统民居
第一节 居住、建房、迁居习俗
第二节 传统客家民居
第五章 出行
第一节 出行习俗
第二节 交通
第六章 婚俗
第一节 普通婚姻程序与习俗
第二节 特殊婚俗
第七章 喜庆与礼仪
第一节 喜庆习俗
第二节 礼仪习俗
第八章 丧葬习俗
第九章 民间信仰
第一节 自然崇拜
第二节 神明崇拜
第三节 祖先崇拜
第十章 方言与禁忌
第一节 客家方言
第二节 民间禁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是一部系统展示赣南龙南地区客家文化与民俗风貌的重要著作。全书以丰富的史料与口述资料为基础,全面记载了龙南客家的起源、生活方式、节庆习俗、宗族制度与民间艺术,展现了客家人勤劳、团结、崇文重教的文化精神。本篇文章将以该书为核心,从“客家历史溯源”“生活习俗风貌”“节庆信仰活动”“民间艺术传承”四个方面,对《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揭示龙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通过探讨该书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我们不仅能领略客家民俗的深厚底蕴,更能感受到龙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创新精神。这部著作不仅是民俗记录的成果,更是一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承载着客家族群的情感记忆与文化认同。
1、客家历史溯源与文化根脉
龙南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地处赣粤交界,自古便是中原南迁汉族的重要聚集地。《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在书首详述了客家人的迁徙历史,指出唐末五代的战乱促使中原士民南下,其中一部分定居于赣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群体。龙南客家人保留了许多中原汉族文化特征,如宗法制度、乡村布局与语言系统,体现出文化的连续性与地域融合。
书中以大量地方志资料与族谱文献为依据,描绘了龙南客家社会的形成过程。作者指出,龙南客家人兼容并蓄,在与当地山越族群的交流中,形成了“山中有汉意,水里见中原”的文化特征。这种历史演变不仅塑造了龙南客家的文化格局,也使其成为研究汉族南迁史的重要样本。
此外,《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还重点分析了客家人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迁徙带来的艰辛塑造了客家人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精神。作者通过大量民谣、谚语与家训,生动展示了这种精神在龙南的具体体现。书中写道:“客家无田有志气,山高水远仍传薪。”这句话成为客家文化的精神象征。
2、生活习俗风貌与人文精神
龙南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浓郁的民俗色彩。《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在衣食住行中的传统习惯。书中记载,龙南客家妇女善织布、擅刺绣,衣饰多以蓝靛为主,体现了朴素与实用相结合的美学。饮食方面,以糯米食品、豆制品和腊味为特色,其中“豆腐圆”“擂茶”“咸汤圆”等更是节日必备。
居住建筑方面,书中重点介绍了龙南围屋这一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形态。围屋既是居住空间,也是防御体系,其布局体现了客家人“合族共居、守望相助”的理念。通过围屋的空间结构,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客家社会的凝聚力与宗族观念。《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多处保存完好的围屋实例,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
在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方面,龙南客家人讲究礼仪与诚信。书中提及婚嫁、寿宴、丧葬等仪式的繁复礼节,体现了客家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敬祖传统。例如婚礼中的“合茶礼”“叩祖堂”仪式,不仅是婚姻的仪式行为,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这种注重仪礼的生活方式,使得龙南客家社会保持了稳固的道德与秩序。
3、节庆信仰活动与社会凝聚
龙南客家人的节庆与信仰活动,是理解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对传统节日进行了系统梳理,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民俗仪式与象征意义。书中详细记录了春节期间“挂灯笼”“打糍粑”“迎财神”的场景,展现了热闹而庄重的节庆氛围。
在宗教信仰方面,龙南客家人以祖先崇拜和地方神信仰为核心。《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记载了“拜土地公”“祭社王”“行清明扫墓”等活动,这些信仰形式反映了客家人对自然、生命与历史的敬畏。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举行的“社王节”,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全村团结的象征,家家户户参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庆与信仰活动还体现出龙南客家社会的凝聚力。作者在书中指出,这些仪式不仅仅是宗教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纽带。通过节庆,人们加强情感联系,维护宗族认同,传递文化记忆。正如书中所说:“节者,心之所系也。信者,族之所守也。”节庆与信仰的交织,使得龙南客家文化充满温情与归属感。
4、民间艺术传承与文化创新
《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在艺术篇章中,着重描写了龙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包括山歌、灯彩、木偶戏、舞狮等。客家山歌以其高亢悠扬、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山中诗歌”。书中记录了大量龙南客家山歌歌词,内容涵盖爱情、劳动、风景与历史故事,反映了客家人的情感世界与审美追求。
灯彩与舞狮则体现了节庆中的艺术表现。每逢元宵节,龙南客家人自制彩灯,装饰街巷,象征团圆与希望。舞狮表演则兼具勇武与欢乐,被视为驱邪祈福的重要仪式。书中通过老艺人的口述,详细描述了传统舞狮的制作工艺与表演流程,展示了民间艺术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还关注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俗保护问题。随着城市化加快,传统艺术面临传承危机。书中呼吁应通过学校教育、民俗展演与文化遗产申报等方式,延续客家艺术的生命力。这一观点在今天仍具有深远意义,提醒人们在现代文明中守护传统之根。
总结:
《龙南客家民俗 2009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地方情感,全面展现了龙南客家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通过对迁徙历史、生活方式、节庆信仰和民间艺术的细致描写,读者得以窥见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客家世界。该书不仅是一部民俗志,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折射出龙南人民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总体而言,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资料。龙南客家民俗所蕴含的团结、勤俭与敬祖精神,不仅是地方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