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树木图志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吉林树木图志》
【作者】:赵毓棠主编
【出版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时间】:2009
【页数】:701
吉林省树木检索表
吉林省树木分属、分种检索表
一、裸子植物门
1.银杏科
2.松科
3.柏科
4.红豆杉科
5.麻黄科
二、被子植物门
6.胡桃科
7.杨柳科
8.桦木科
9.壳斗科
10.榆科
11.桑科
12.桑寄生科
13.蓼科
14.藜科
15.木兰科
16.五味子科
17.小檗科
18.马兜铃科
19.芍药科
20.猕猴桃科
21.虎耳草科
22.蔷薇科
23.豆科
24.蒺藜科
25.大戟科
26.芸香科
27.苦木科
28.漆树科
29.槭树科
30.无患子科
31.卫矛科
32.省沽油科
33.黄杨科
34.鼠李科
35.葡萄科
36.椴树科
37.瑞香科
38.胡颓子科
39.柽柳科
40.八角枫科
41.山茱萸科
42.五加科
43.杜鹃花科
44.岩高兰科
45.安息香科
46.山矾科
47.木犀科
48.萝藦科
49.马鞭草科
50.唇形科
51.茄科
52.紫葳科
53.忍冬科
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 吉林树木图志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吉林树木图志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吉林树木图志》是一部集生态、文化、艺术与科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典籍。它不仅记录了吉林省境内丰富多样的树木资源,也展现了东北森林独有的生态美学与地域文化精神。从长白山的红松密林到松花江畔的柳影婆娑,从白桦的坚韧挺拔到枫树的火红秋色,《吉林树木图志》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探讨《吉林树木图志》的编撰背景与学术价值,二是解析吉林地区树木的生态特征与地理分布,三是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象征与人文精神,四是展望其在生态保护与教育传播中的现实意义。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全面认识这部图志背后的自然智慧与人文厚度,感受吉林森林的呼吸与生命律动。
1、编撰缘起与学术价值
《吉林树木图志》的编撰源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对地方自然资源系统化整理的迫切需求。吉林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森林覆盖率高,树种繁多,是研究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窗口。图志的诞生,凝聚了众多林业专家、植物学家与地方文化研究者的智慧与心血。
在学术层面,《吉林树木图志》不仅是树种分类与生态记录的成果,更是一部反映区域生态多样性与生物地理演化的资料汇编。它系统收录了千余种树木资料,涵盖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生长周期、生态功能等多方面信息,为林业科研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此外,图志还在科学普及与教育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它让公众能够直观地了解树木世界,激发人们保护自然、尊重生态的意识,使科学研究与大众文化教育实现有机结合。
2、吉林树木的生态特征
吉林省地势起伏分明,从东部长白山高地到西部松嫩平原,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梯度与生态分带。这种地理格局造就了树木种类的多样性,也孕育了森林的层次感。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在不同海拔与纬度上交织分布,构成丰富的生态图谱。
长白山地区的红松、鱼鳞云杉、岳桦等树种,代表了寒温带森林的典型特征。这些树木耐寒、长寿,根系发达,在水源涵养与土壤固定方面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而中部丘陵的枫树、白桦、胡桃楸等阔叶树,则以其色彩变化丰富、生态适应力强而闻名。
在西部平原与草甸地带,榆树、柳树、山杏等树种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风蚀防护、土地固化及农田生态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整体来看,吉林树木的分布不仅体现了自然规律,也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3、树木文化与地域精神
树木在吉林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红松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常出现在文学与民间故事中;白桦因其洁白的树皮与挺拔的姿态,被赋予纯洁与坚毅的精神意象。枫树的秋色则成为吉林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轮回。
吉林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样与树木密不可分。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在传统信仰与节庆活动中,都有敬树、祭林的习俗。树木被视为自然灵魂的寄托,是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吉林树木图志》在记录树木的同时,也记录下这些文化记忆与民族智慧。
同时,树木意象也广泛渗透于吉林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版画作品中的桦林雪景,还是诗歌中“红叶满山”的意境,树木都成为表达情感与地域认同的重要符号。这使《吉林树木图志》不仅是科学文献,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
4、生态保护与未来展望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吉林树木图志》的出版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通过详实的树木数据与生态描述,为地方林业规划、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该图志还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在中小学的自然教育课堂,还是在公众科普展览中,它都能成为传播生态知识的直观教材。通过阅读与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树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未来,《吉林树木图志》有望通过数字化与多媒体形式进一步拓展影响力。结合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可视化的树种数据库,实现线上互动式学习与科研共享,使传统图志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文化的重要平台。
总结:
《吉林树木图志》以其独特的科学性、文化性与艺术性,构筑了一座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它不仅是吉林森林生态的写实记录,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从科学研究到文化传播,从生态保护到公众教育,图志以树木为媒,讲述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故事。
未来,随着生态意识的提升与科技的发展,《吉林树木图志》的价值将不断延伸。它将继续激发人们探索自然之美的热情,推动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吉林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符号与精神标识。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