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_2016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
内容简介: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震惊世界的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家园丘墟,亲人远 逝,天公哀怨。地震造成中江县45个乡镇全面受灾,24人死亡、423人受伤,5. 14万户住房、393所学校、 281公里道路、I14座桥梁、440.3公里渠道不同程度损毁,33个乡镇机关及部分县级部门机关不能正常办 公,直接经济损失131. 84亿元。这是中江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破坏性最强的地质灾害,中江县被国务院 列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国51个重灾县之一
编纂人员:彭男
编纂单位:中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内容时限:2008-2014
出版时间:2016年
出版单位: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4-8413-9
· 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_2016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_2016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2016版)作为地方志的重要成果,系统记录了中江县在这场灾难中的抗震救灾全过程。这部志书不仅展现了灾难面前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也反映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军民的血肉情深以及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本文将从“灾害背景与地震影响”“中江救援组织与应急体系”“社会动员与精神力量”“灾后重建与历史启示”四个方面,对该志书所呈现的抗震救灾实践进行深入阐述,全面展示中江人民在灾难中奋起、重建家园的壮阔历程。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生命尊严、民族凝聚力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礼赞。
1、灾害背景与地震影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这场灾难瞬间波及整个西南地区,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中江县虽地处震中外围,但震感强烈,建筑受损严重,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一度瘫痪,社会秩序遭受极大冲击。
《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在章节编排中详细记录了中江在地震发生时的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以及震后环境变化。通过翔实的数据和见证者的回忆,志书重现了地震带来的恐慌与混乱,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灾害初期的应对机制与指挥反应。
这部志书还对地震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系统描述,如山体滑坡、河道堵塞、耕地损毁等自然灾害的连锁效应。这不仅揭示了灾害的复杂性,也为后续的灾害预防与减灾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基础。
2、中江救援组织与应急体系
地震发生后,中江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调集公安、武警、医疗、消防等多方力量参与救援。志书中详细描绘了救援队伍昼夜奋战、克服艰险、营救被困群众的感人场面,展现了各部门之间高效协同的组织能力。
同时,志书对中江应急体系的运行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了基层组织在灾难中的关键作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志愿组织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了信息传递、人员安置、物资分配等大量工作,为灾后秩序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江的医疗救护体系在此次灾难中经受了重大考验。志书详细记录了医疗队伍如何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展开紧急救护、心理干预及防疫工作。这种“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贯穿全书,也成为中江抗震精神的重要体现。
3、社会动员与精神力量
在这场抗震救灾中,全社会的力量被迅速凝聚。志书收录了众多感人事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普通百姓主动参与、企业纷纷捐资捐物、学生志愿者奔赴一线……这种全民动员的壮阔场景,充分展现了中江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
精神力量的凝聚不仅来自制度保障,也来自文化传承。志书中特别提到“中江精神”——坚韧、担当、团结、奉献,这种精神成为抗震救灾的精神支柱。学校、社区、媒体纷纷行动,通过文艺创作、宣传报道、心理辅导等形式,传播积极向上的信念。
此外,志书还记录了外地支援的感人场景。全国各地的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源源不断地赶赴中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资和技术,更是信心与希望。这种跨区域的援助模式,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传统。
4、灾后重建与历史启示
灾后,中江的重建工作艰巨而复杂。《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了从紧急救助到长期重建的全过程。县政府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科学规划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系统的重建工程体系。
志书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建理念。中江在重建过程中注重民生改善与社会心理恢复,不仅重建房屋,更重建信心与希望。大量的教育援建项目、社会救助体系、心理康复中心的建立,体现了灾后重建的综合性与人文关怀。
更为重要的是,志书从历史的高度总结了这次灾难的经验与启示:防灾减灾体系需要长效机制,地方政府应提升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社会公众应普及安全教育与防灾知识。这些经验对未来的应急管理、城乡规划乃至国家安全战略都具有深远意义。
总结:
《汶川特大地震中江抗震救灾志(2016)》不仅是一部灾难记述,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诗。它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中江人民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与勇敢,展示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也诠释了“生命至上、团结奋进”的人道主义精神。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生命的泪痕,每一个章节之间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部志书的出版,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见证,也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更加坚定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让那段悲痛与荣耀并存的岁月,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