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县粮油志(1911-1981)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灌县粮油志(1911-1981)
内容简介: 一、本志分上篇和下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上篇(简称建国前)。建国后为下篇,即公元1949年10月1日以后。 二、本志断限:上限起于1911年,但按材料需要,追述到明、清时。下限至1981年。
编纂人员:马青城
编纂单位:《灌县粮油志》编写组
内容时限:1911-1981
· 灌县粮油志(1911-1981)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灌县粮油志(1911-1981)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主要对《灌县粮油志(1911-1981)》电子版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展示该书在地方历史文化、农业发展及粮油生产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该志书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全面解读了其在中国西南地区粮油史志研究中的独特地位。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县粮油志》不仅记录了灌县(今都江堰市)区域的农业发展历程,还提供了珍贵的地方经济、社会风貌的历史资料。此外,该书的电子版不仅便于学者研究,也对当地居民了解历史与传承地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详细分析该志书的价值与影响,并结合其内容对地方志学的研究作出总结。
1、灌县粮油志的历史背景
《灌县粮油志》是一本记录灌县(今都江堰市)粮油生产与农业发展的地方志。该志书的编撰始于1911年,经历了多次修订,直到1981年完成最终版本。它是当地政府与学者为了保存农业历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西南地区地方志的一部分,《灌县粮油志》不仅反映了灌县的粮食产量、种植模式及技术创新,还充分记录了当地农村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辛亥革命爆发,社会动荡不安。此时,地方志的编撰不仅是对历史的保存,也是地方政府希望在社会变革中找到稳定发展的力量的一种方式。《灌县粮油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构思和编写的。尽管国家政治动荡,但地方志的编撰工作并未中断,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动荡时期仍然重视农业和粮油生产的根本性作用。
在20世纪初,灌县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其粮油生产对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志的编撰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地方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与期许。这一背景为后来的《灌县粮油志》的内容和形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根基。
2、灌县粮油志的内容与结构特点
《灌县粮油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当地粮油生产的全面描述,涵盖了农作物种类、种植技术、生产流程、粮食加工及其经济意义等多个方面。书中详细记录了灌县自古以来的农业历程,特别是粮油的种植与收获情况。从地理环境到农民生活,《灌县粮油志》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该书的结构上也具有明显的地方志特点,分为若干篇章,按不同主题分类,条理清晰。其中,关于粮油生产的篇章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特别是灌县特有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如水稻、小麦的种植方法、油菜籽的栽培等,均有详细描述。书中还涉及到当地的农业劳动力、农村社会结构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灌县的社会面貌。
在形式上,《灌县粮油志》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文字记载,还辅以插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使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的农业状况,也为后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此外,书中的注释和附录部分,对于理解当时的农业技术和社会背景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灌县粮油志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灌县粮油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价值不可小觑。首先,它为研究灌县及四川地区的农业历史提供了详尽的资料。通过该书,学者可以追溯到灌县农业发展的起源,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灌县粮油生产的变化及其原因。尤其是对于20世纪初至80年代的农业生产模式,书中有着丰富的资料和分析,成为研究该时期农业历史的关键文献。
其次,作为地方志的一个典型代表,《灌县粮油志》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书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还涉及到社会结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内容,学者可以深入理解灌县的地方文化,揭示出该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变革与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
再者,《灌县粮油志》对地方志学的贡献在于其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农业生产记载。这使得该书不仅适用于研究灌县地区的粮油生产,也为同类地区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它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也为现代农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4、灌县粮油志电子版的传播与影响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书逐渐转向电子版的形式。《灌县粮油志》也不例外,其电子版的发布为学者、学生以及地方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阅读与研究平台。电子版不仅方便了研究人员的查阅,还使得这本地方志的传播面更加广泛。
电子版的《灌县粮油志》有着良好的数据检索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内容,极大提高了查阅效率。此外,电子版的便捷性使得更多的学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阅读和研究,这对于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地方史志研究领域,它为其他地区的志书数字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电子版的《灌县粮油志》为灌县本地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回顾和了解自己的历史。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这本地方志不仅传承了地方文化,也加强了居民对本土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地方与全球的重要桥梁,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结:
《灌县粮油志(1911-1981)》不仅是灌县农业史的重要记录,也为西南地区粮油生产及地方社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这本地方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灌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社会变迁及地方文化。此外,电子版的发布,拓宽了这部志书的传播范围,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进一步促进了地方史志的数字化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