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
内容简介: 凡例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述而不论,客观真实记载常德市电子信息事业历史与现状,做到 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统一。 二、本志上限始于1988年,下限至2010年,对于机构记述作适当 上溯和下延。www.xianzhi8.com
编纂人员:贾文汉 , 瞿新辉 , 曹先辉等
编纂单位:常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常德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编
出版单位:方志出版社
· 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是一本系统性记录和总结常德市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地方志类文献。该书涵盖了1988年到2010年间常德市信息化建设的背景、进程、成就与挑战,反映了该地区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该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了解常德市信息化发展的内外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技术进步的推动、地方企业的参与以及市民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方面。本文将围绕四个主要方面对《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进行详细探讨:一是常德市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背景;二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类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三是常德市信息化发展的成就与挑战;四是常德信息化志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全面回顾该时期常德市信息化的历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的研究资料,并为未来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常德市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背景
常德市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8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信息化浪潮的兴起,特别是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逐渐加深,常德市在此背景下也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在这一时期,常德市主要依托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逐步开始探索信息化建设的道路。1988年,常德市就开始着手建设基础的信息化设施,尤其是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使用上做出了初步的尝试。
在90年代,常德市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行政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和技术团队,对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实施策略进行规划。同时,常德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投入资金,设立了多个信息化项目,推动了地方行政管理系统、教育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的初步数字化。
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常德市的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更加快速的增长阶段。政府加大了对信息化项目的投入,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各行各业也开始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从而推动了城市管理、社会服务以及经济运作的智能化发展。
2、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推动
常德市信息化建设能够取得显著进展,与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从1988年至2010年,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还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确保了信息化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常德市的政策导向主要集中在提升行政效率、推动社会服务信息化以及发展信息产业等方面。地方政府通过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常德市发展的信息化战略。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常德市还注重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教育培训。政策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支持,更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和信息技术普及活动,常德市逐步提高了市民的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了信息化成果的社会化。
3、常德市信息化发展的成就与挑战
常德市的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市民可以更便捷地办理各类政府事务,而各项行政审批流程也得以优化和简化。此外,常德市还加强了与外部经济体的联系,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然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大,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信息化资源的匮乏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技术应用方面,由于技术人员的短缺和人才培养的滞后,许多地方的技术应用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最后,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虽已初见成效,但整体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常德市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仍然值得肯定。通过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和政策支持,常德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为其他中小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4、常德信息化志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它承载了常德市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对常德市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总结,这部志书详细记录了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逐步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的全过程,展现了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决策过程和行动策略。这些资料对于后人了解该市历史、政策走向及技术进步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此外,《常德市信息化志》还具有现实意义。随着信息化建设进入2.0时代,现代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常德市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当前和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背景下,常德市的信息化历程仍然具有可贵的借鉴价值。
这部志书也提醒我们,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社会结构、管理模式乃至文化观念的全面革新。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地方志的价值在于保存了这一段历史,帮助我们审视过去、规划未来。
总结:
常德市的信息化建设自1988年以来,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全过程。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的引领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促使常德市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通过记录这一过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化如何推动地方社会的进步。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常德市依然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本文通过对《常德市信息化志(1988-2010)》的分析,不仅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常德市信息化的成就与经验,还为未来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常德市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将更加深入、广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