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_2008版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
内容简介: 《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是全面记载定西农行改革发展史的专业行记。先后进行过两次较大的编撰工作,1990年,第一次编撰印发了《定西地区农村金融志》;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第二次系统编撰了《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以下简称《行志》)。
编纂人员:周占斌 , 王德秀
编纂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定西分行
内容时限:1950-2003
出版时间:2008年
· 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_2008版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_2008版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2008版》PDF电子版开展深入解析,旨在从历史价值、编纂特色、内容结构和现实启示四个维度,全面揭示该志书在记录地方金融发展、服务学术研究与地方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文章简要介绍志书的出版背景与获取形式,指出其作为地方金融志书在资料利用、地方记忆保存方面的独特意义;然后从历史价值视角梳理其对甘肃定西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变迁、政策落实与农户金融参与的见证;接着分析其在编纂过程中的体例特色、资料来源与编纂挑战;再对其内部内容结构、主要篇章与专题设置做系统阐述;然后剖析该志书对今后地方金融研究、政策评估、地方志编纂的现实启示;最后在总结部分归纳全文主旨,总结该志书的学术与现实意义,并呼应全文。文章力求段落均匀、内容详实、结构清晰,并在结尾附上“本文由nayona.cn整理”的广告语。
一、出版背景与传播形式
首先,有必要从出版背景切入。《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由中国农业银行定西分行主办,于2008年正式编纂出版。该志书是定西地区银行系统为保存自身发展轨迹、回应地方金融史研究需求而推出的专业行志。根据地方志数据库记载,本志是继1990年初版《定西地区农村金融志》之后的系统再编,时间跨度更长、资料更丰富、更具完整性。citeturn0search4
其次,关于传播与获取形式。该志书在出版后陆续被纳入地方志书库,并以电子版(PDF格式)形式在“中国地方史志网”等平台发布下载,使学者、研究者及公众能够线上获取。该“县志下载”类别下的“西北地区”目录中,即有其电子版项目。书目数据库也将其归入地方志体系的“新方志”系列。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4
第三,该志书的出版与传播体现了地方志编纂趋势的数字化与开放化。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地方志以电子版形式发布,为传播范围、检索便捷性和数据共享带来新的可能。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作为较早进入电子化路径的重要地方金融志书,具有示范意义。
二、历史价值与地方见证
首先,在地方金融发展史上的见证价值极为突出。《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覆盖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初期五十余年的农村金融演变过程,记录了农业银行在定西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设立、机构扩张、业务转型与政策调整。这段历程正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从建构—调整—深化的缩影,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见证价值。
其次,该志对政策落实与改革效果提供实证依据。志书详细记录了各时期国家与地方对农业信贷、扶贫信贷、农业保险、农村合作银行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在定西地区的具体落实和效果。这类地方层面的案例资料对于理解政策如何在基层落地、何种机制有效、存在何种障碍,都具备重要参考意义。
第三,从农户参与和地方社会视角,该志还折射出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与金融需求变迁。随着农村人口结构、耕作方式和农户经营模式的调整,金融需求也在变化。志书中有关贷款类型、还贷方式、不良贷款处理、信用机制演进等细节,展现了政府、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及矛盾,为研究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户行为提供一手资料。
三、编撰特色与体例结构
首先,在体例设置上,该志书遵循地方志的传统“述、记、志、传、图、表、录”结构,同时兼顾金融专业性。志中既有概述、沿革、机构沿革,也有专题章、表格、图示、附录资料,使得整体结构既系统严谨又兼容实用性。
其次,从资料来源来看,编纂团队大量借助农行档案、地方政府统计资料、报表、采访录音、员工口述史及相关文献等。正是这些多元资料的整合,才使得志书在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之间取得平衡。
第三,在编纂过程中,编纂方面临不少挑战,例如资料不完整、口述记忆偏差、统计指标历史变动、机构更迭与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断代问题等。编撰团队通过交叉验证、参考上级行志、补编资料与校订方式,尽力保证志书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四、内容结构与专题设置
首先,该志书的主要内容划分清晰,包含概况与沿革、机构与业务、专题专题研究、重要数据表、附录资料等模块。其中“沿革与概况”部分作为开篇,对定西分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展开叙述。
其次,“机构与业务”模块深入介绍各级支行、信用社、合作银行的设立、职能、网点分布、业务种类、贷款结构、存款规模、风险管理方式等,构建了完整的地方金融体系透视。
第三,在专题研究与专题篇章方面,该志书还设置如扶贫信贷专题、农业信贷专题、不良贷款处置专题、地方金融改革专题等。每个专题通过案例及数据分析,揭示其在定西地区的发展历程与效果。
此外,志书配备大量统计表格、图示与附录,例如历年贷款余额、存款余额、贷款利率变迁、逾期贷款分布、机构网点一览、历任负责人员名录等,使读者可直观查阅关键数值与历史轨迹。
总结: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定西分行农村金融志(1950-2003)》不仅是一本反映定西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历程的重要行志,更兼具学术价值、政策评估价值与地方治理价值。它承载了地方金融记忆、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地方志编纂提供了范例。
总的来说,该志书在历史价值、编撰方式、内容结构和现实意义诸方面皆表现出色,是研究甘肃乃至中国西北农村金融体系演变的重要文献。对希望深入理解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地方实践经验以及金融服务乡村发展的读者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