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歌 广东科龙集团公司发展史 1983-1997.4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跨世纪的歌 广东科龙集团公司发展史 1983-1997.4》
【作者】:王玉森,侯伦编著
【出版社】:北京:改革出版社
【时间】:1997
【页数】:262
【ISBN】:7800721329
辉煌的业绩——科龙集团发展简史初创(1983.5~1986)
一 艰难创业 白手起家
二 把握机遇 质量取胜
发展(1987~1992)
一 扩大规模 持续发展
二 治本达标 争上等级
三 锐意改革 强化管理
四 开发新品 拓展市场
五 办厂育人 提高素质
六 小平同志 视察科龙
腾飞(1993~1997.4)
一 借船出海 走向世界
二 抓住机遇 扩大规模
三 顽强进取 屡创佳绩
四 两个文明 齐结硕果
五 异军突起 再创辉煌
成功的奥秘——科龙集团专题史论质量取胜 创立名牌——“科龙”的发展战略一 以弱制强 以质取胜
二 创立名牌 矢志不渝
三 居安思危 不断进取
四 临危不惧 产业报国
科技进步 处处领先——“科龙”战略运行的一个轮子一 技术进步 质量保证
二 引进技术 博采众长
三 立足自我 开发创新
四 研制储备 积蓄后劲
科学管理 致力改革——“科龙”战略运行的又一个轮子一 初学管理 从严治厂
二 深化管理 完善体系
三 面向市场 诚信服务
四 现代管理 保质增效
五 改革机制 创立公司
六 改组联合 建立集团
办厂育人 振兴中华——“科龙”战略成功的根本保证一 对外引进 广纳人才
二 内部培训 开发人才
三 有效激励 选用人才
四 关心职工 凝聚人才
注重建设 企业文化——“科龙”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一 领导班子 团结奋进
二 精心培育 企业精神
三 党建宣传 发挥优势
四 科龙文化 特色鲜明
附录
大事记
人物谱
一 历任和现任主要领导人简历
附表1、历届党组织变更情况表
附表2、历届行政领导变更情况表
附表3、历届工会主席变更情况表
附表4、历届团委书记变更情况表
附表5、历届妇委主任变更情况表
二 历年中层以上干部名单
三 获国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单
四 获市级以上先进称号人员名单
五 企业知名人士名录
附表1、省、国家级展览(比赛)获奖名单
附表2、获市级各类比赛优胜人员名单
附表3、1992年代表科龙参加顺德市首届亿元企业艺术节展览(比赛)获一等奖名单
六 建厂初期创业者名单
部门志
附:历年机械设置图
史料辑存
一 潮流兴环保 产品跟潮流
二 广东”科龙”获“金马奖”
三 国家体改委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转为境外募集公司的批复
四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H股发行申请的批复
五 容声牌BCD-216、BCD-203无CFCs冰箱
六 “科龙”H股今天挂牌
七 “科龙”H股在港成功上市
八 “容声”有了无氟冰箱
九 “科龙”挺进大西南
十 科龙集团在东北建成无氟冰箱生产基地
十一 科龙1000万,值?!
十二 容声冰箱产销量六连冠
各类图表
一 历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 企业历年引进主要设备一览表
三 历年新产品开发获省级以上奖项情况表
四 企业历年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一览表
五 历年科技成果统计表
六 历年企业员工构成情况表
七 1991~1996年主导产品产销在全国行业中排名录
后记
· 跨世纪的歌 广东科龙集团公司发展史 1983-1997.4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跨世纪的歌 广东科龙集团公司发展史 1983-1997.4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跨世纪的歌——广东科龙集团公司发展史(1983-1997.4)》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崛起、壮大与转型的企业纪实作品。它不仅是一部企业发展的年谱,更是一部折射时代变迁的经济史诗。文章通过对科龙集团从小型乡镇制冷厂起步,到跻身中国家电行业巨头行列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市场化、制度创新与国际化道路上的艰辛探索。本文将从“时代背景与企业起航”“创新驱动与品牌崛起”“管理变革与制度突破”“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对这段跨世纪的企业奋斗历程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在中国企业史中的独特地位与启示价值,探讨科龙精神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与中国工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1、时代背景与企业起航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乡镇企业在政策鼓励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顺德,这片富庶的南粤土地,凭借灵活的经济机制与敢闯敢试的民营精神,成为全国改革的热土。广东科龙集团的前身——顺德县容里公社制冷设备厂,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土壤中。1983年,几位敢为人先的企业家以集体企业形式起步,用手工焊接的冰箱部件开启了属于科龙的故事。
彼时的中国市场刚刚开放,外资品牌涌入,国产家电尚处起步阶段。科龙从最初的模仿到独立设计,凭借顺德地区完备的轻工业基础与务实的工匠精神,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狭窄等多重困境,创始团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在摸索中求突破。
1988年,科龙正式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企业从集体乡镇企业迈向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的转型。企业在政策东风中不断扩张,产量与销量屡创新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地方工业奇迹的代表之一。那一时期的科龙,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也是南中国经济崛起的见证者。
2、创新驱动与品牌崛起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之战方兴未艾。科龙深知唯有技术创新与品牌塑造,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1992年,科龙率先引入先进的制冷技术,并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缩机系统。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外资技术垄断,也使科龙成为中国制冷行业技术创新的先驱。
品牌建设成为科龙崛起的另一利器。1994年,“科龙”品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推广,广告语“科龙,让生活更清凉”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科龙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成为最早实现出口创汇的中国家电品牌之一。品牌形象的提升,为企业积累了广泛的社会认知度与消费者忠诚度。
在产品结构上,科龙打破传统单一冰箱生产模式,向空调、洗衣机等多元化领域扩展,形成家电产业链的协同优势。这一阶段的科龙,已不再是地方企业,而是拥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视野的中国制造代表。其成功经验,也为后来的格力、美的等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范式。
3、管理变革与制度突破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科龙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化、规范化改革。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行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机制,使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体系更加高效协调。管理层大胆启用年轻技术骨干与职业经理人,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体制,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
与此同时,科龙还探索股份制改革,吸收社会资本,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突破,使企业从原先的集体经济体转变为市场化运作的股份企业,为其后在资本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1996年,科龙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率先上市的企业之一,标志着其管理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此外,科龙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团结、开拓、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执行力。企业不仅重视生产效益,更关注员工培训与社会责任,塑造了一个兼具经济与人文价值的现代企业形象。管理变革的成功,使科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4、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科龙的发展史,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的缩影。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家电品牌,科龙带动了整个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升级。其成功经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企业改革的样本,也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社会层面看,科龙的崛起促进了地方就业与技术教育的发展。容桂镇因科龙而兴旺,逐步形成家电产业集群效应,成为中国家电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龙以自身的成长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与社会整体繁荣。
从历史意义而言,《跨世纪的歌》不仅记录了科龙的辉煌,也反映了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艰难历程。它展现了企业家精神、创新意识与时代担当的交织,成为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章。其“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国企业追求卓越。
总结:
综观《跨世纪的歌——广东科龙集团公司发展史(1983-1997.4)》,这不仅是一段企业成长的纪录,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写照。科龙的崛起,从地方工厂到全国名企,从模仿到创新,从集体经济到股份制市场化,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与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它以坚韧、进取、创新的精神,书写了中国企业在转型时代的壮丽篇章。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跨世纪的奋斗历程,科龙的故事依旧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唯有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创新与制度改革,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跨世纪的歌》不仅是对一个企业的礼赞,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