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化山西通志17卷_李侃纂修 胡谧纂修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书名:成化山西通志
卷数:十七卷
作者:明 李侃纂修 胡谧纂修
版本:民国二十二年影钞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丛书:四库存目丛书
格式:PDF电子版
大小:27.5MB
页码:783页
![]()
明成化版《山西通志》是山西省第一部省志,也是全国最早的省志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始修于成化七年(1471),十年(1474)成书,十一年(1475)付梓。记事止于九年(1473),唯名宦门载成化十二年差代理监法之陈鼎,当为初刻成书时补入。此书卷前有山西四境之图一卷。正文十七卷四十一门,附十一门。其分类与宋元方志相近,并列许多门类,结构比较松散。
主修人李侃(1407—-1485),字希正,东安(今廊坊)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为人正直敢谏。成化二年任山西巡抚。作者胡谧,字廷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天顺元年进士,成化五年任山西督学佥事,旋任提刑按察司副使。
· 成化山西通志17卷_李侃纂修 胡谧纂修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成化山西通志17卷_李侃纂修 胡谧纂修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对“成化山西通志17卷_李侃纂修 胡谧纂修_PDF电子版 | 华北地区 | 县志下载 | 中国地方史志网”进行详细阐述,分别从历史背景、内容概述、影响分析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历史背景
“成化山西通志17卷”是由李侃和胡谧共同编纂的一部地方志,记录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信息。在明代成化年间,这部地方志得以完成,为后人了解山西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这部地方志在当时被当作地方官员的参考工具,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明代山西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此外,这部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学术水平和文化自觉,对研究明代地方志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内容概述
“成化山西通志17卷”共分为多个章节,包括地理、历史、人物、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章节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山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名人事迹等信息。
地理部分介绍了山西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历史部分则追溯了山西地区的发展历程,人物部分介绍了山西的名人名事,文化部分则涵盖了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整部地方志内容翔实丰富,展现了山西地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山西地区的机会。
3、影响分析
“成化山西通志17卷”作为一部地方志,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记录了山西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为后人研究明代山西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研究,可以了解明代山西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风貌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同时,这部地方志也促进了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的发展,对于当地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4、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地方志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未来,希望更多的地方志得到整理和出版,为后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同时,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地方志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更多读者进行阅读和研究,推动地方志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
“成化山西通志17卷”作为一部明代地方志,记录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后人了解山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山西地区的文化传统。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