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
内容简介: 1939年,伪兴安北省在海拉尔设立放送局(广播电台),1945年8月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广播事业在全国蓬勃发展,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的宣教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的关怀下,在东北人民广播电台的支持下。1950年11月1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自治区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乌兰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建成开播(1951年改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台.简称“内蒙二台”)。从而开创了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事业。经过近50年的艰苦创业.由当年唯一的一座广播电台、旗市简陋的收音站发展到今天形成了遍布全盟城乡、农村、牧区、林区各地的.广播电视设施比较完备.设备比较齐全的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有线广播以及微波传输干线、卫星地面站等多种宣传传输手段相结合的广播电视体系。
编纂人员:徐迎兵
编纂单位: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2001年
出版单位: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ISBN:7-80506-855-0
·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_PDF电子版》这部地方性历史志的内容与价值,结合其在华北地区的文化地位与影响,探讨该志书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对地区文化传播的贡献。首先,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解读该志书,分别从其背景、内容结构、历史意义和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分析该志书的时代背景与编纂意义,进一步强调了地方志在中国地方历史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总结全篇,展望该志书未来的应用与研究价值。本文还为相关学者与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有关该志书下载与使用的具体信息。
1、《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的历史背景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是为记录和总结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一部地方性志书。呼伦贝尔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对该地区的文化传播、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这部志书的编纂既是对过去广播电视事业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20世纪中后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成果,地方政府决定编纂《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该志书通过详细的记录和翔实的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一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各类广播电视机构的设置、节目的创作与播出、技术进步等内容。这不仅是一部地方性志书,更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和文化演进的重要文献。
此外,编纂《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地方志的编写热潮。中国各地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高度重视,这一时期的地方志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是地方文化与传统的传承工具。呼伦贝尔地区也希望通过地方志的编纂,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当地的广播电视事业,从而推动区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志书内容的系统性与详细性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的编纂采用了系统性的结构,将呼伦贝尔地区广播电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全书内容包括了从广播电视事业起步阶段到2001年的各项内容,按时间轴、类别以及地区进行分类。它不仅记录了广播电视台的建设与发展,还详细介绍了每一时期的广播节目内容、广播技术的更新迭代等信息,堪称一部全面的历史档案。
首先,志书中对广播电视台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做了全面介绍。这不仅包括了广播电视台的组织设置、各类节目的播出情况,还涉及了各类技术设备的引进、升级与使用情况。例如,志书详细记载了从模拟广播到数字化电视的转型过程,显示出技术进步对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其次,志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细致记录。在本书中,不仅记录了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类、娱乐类、文化类等节目,还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广播节目进行了特别介绍。例如,如何通过广播电视传播蒙古族的文化、音乐、舞蹈等,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这些内容使得《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不仅具备了历史记载功能,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3、对呼伦贝尔盟文化传播的贡献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不仅是一部记录地方广播电视事业的志书,它还对呼伦贝尔盟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广播电视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电视节目,尤其是本地特色的文化节目,呼伦贝尔的民族文化、历史传说、地方风情得到了广泛传播。这对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推广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广播电视作为现代化传播工具,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教育普及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的教育类节目,尤其是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广播,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例如,志书中提到的各类远程教育项目,使得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通过电视课程接受到现代教育的机会。
此外,广播电视还促进了呼伦贝尔盟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广播电视的转播,外界对于呼伦贝尔的了解增加了,这不仅提升了该地区的知名度,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志书中详细记录了与其他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交流合作情况,反映了呼伦贝尔盟在全国甚至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
4、《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的学术价值与研究前景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作为一部地方性历史志书,其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地方广播电视事业的记录,更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地方历史与文化资料。这部志书为研究呼伦贝尔地区社会变迁、文化传承及媒介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地方历史研究者,还是广播电视行业的学者,都能从这部志书中汲取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外,这部志书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创新上。志书采用了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将广播电视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这为今后的地方史研究、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从未来的研究前景来看,《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仍然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广播电视技术和文化形式不断涌现,研究者可以基于这部志书所提供的历史资料,进一步探讨当代与未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对地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
总结:
《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_2001版_PDF电子版》不仅仅是一部地方性历史志书,它是呼伦贝尔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是对该地区文化传播的重要记录。这部志书详细梳理了地方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发展及技术演进,为我们了解这一领域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部志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方志在记录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方面的重要性。而《呼伦贝尔盟广播电视志》作为其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未来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