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亳州志43卷 任寿世修,刘开、陈恩德纂。道光五年(1825)刻本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亳州志》[道光] 任寿世修,刘开、陈恩德纂。道光五年(1825)刻本。43卷,首1卷。卷首有舆图16幅并附图说。正文设11门,下分86目。舆地志占16卷,分23细目,其中纠正了他志有关亳州界限的错误记载,并考证“扶阳宜为亳地”之事。碑碣目记载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等,记经文字数及内容。河工、恤政二目记涡河、宋塘河等9条河流疏浚、围水造田、防汛救灾等事。兵事目记载曹操讨黄巾、李自成破北关、张献忠攻亳州等。著录典籍89部、诗赋近200篇。人物门下艺术目记当地书法作品。除专设门类记述人物外,坛庙、陵墓、碑记、序传等类目中还收录有关人物的碑文、小传30多篇。古迹目附记园亭。
格式:PDF
大小:2.1G
馆藏:哈佛大学图书馆
· 道光亳州志43卷 任寿世修,刘开、陈恩德纂。道光五年(1825)刻本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道光亳州志43卷 任寿世修,刘开、陈恩德纂。道光五年(1825)刻本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道光亳州志》为核心,详细探讨了这部县志的历史背景、修订过程、内容特色以及其在地方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道光亳州志》的基本概况,重点分析了修志过程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接着,文章从亳州的地理与历史沿革、经济与文化、政治与社会结构、以及宗教与民俗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每个方面都阐述了道光年间亳州的具体情况,以及该县志如何呈现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最后,文章对《道光亳州志》的历史价值进行总结,强调了该志书对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现代学术中的运用。
1、道光亳州志的历史背景
《道光亳州志》是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由任寿世主修,刘开、陈恩德等人参与纂写。该县志主要记载了亳州自古至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了解亳州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亳州,作为古代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历史悠久且多次成为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其地方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道光五年是清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发展,为亳州地方志的修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背景。在这段时间里,清政府加强了地方的管理和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因此,《道光亳州志》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承载了大量关于地方行政、社会结构、经济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修志的工作通常需要数年时间,而《道光亳州志》能够在1825年正式刊印,说明亳州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此志书不仅是亳州地方的历史档案,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修订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与贡献
《道光亳州志》的编纂过程离不开修志者的辛勤工作。任寿世是主修之一,他是道光年间亳州地区的学者、官员,对亳州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任寿世不仅对地方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做了详细的记载,还注重将亳州的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一并纳入志书中。
刘开与陈恩德等人的参与,使得《道光亳州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刘开是一位儒学大师,精通古文献,他的加入为《道光亳州志》的学术价值增色不少。陈恩德则是一位资深的地理学家,他对亳州的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做了详尽的记录,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地方地理知识。
除了修志人员的努力,亳州当地的士族和知识分子群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参与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民间故事和文化传承,使《道光亳州志》不仅有官方的权威性,还具备了地方百姓的生活印象。
3、《道光亳州志》内容的全面性与详尽性
《道光亳州志》不仅记录了亳州的历史沿革,还涉及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在政治方面,县志详细介绍了亳州的历代行政区划,讲述了亳州自古至清朝的政治体制演变、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地方官员的选任和职责。
经济方面,《道光亳州志》提供了亳州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商业、手工业等领域。亳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是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书中详细描述了当地主要的农作物、商业交流以及工艺品的生产情况。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亳州的中药材产业在清朝时期已有较为完善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志书对此有着较为全面的记录。
文化方面,《道光亳州志》详细记载了亳州的历史文化背景,涵盖了宗教信仰、节令习俗、名人轶事等内容。亳州自古便是文人荟萃之地,历代名士辈出,书中不仅记载了许多文人的事迹,还总结了亳州的书院、文风等文化特色,展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4、《道光亳州志》在地方史研究中的价值
《道光亳州志》不仅是亳州地方的历史记录,也是研究清代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通过这部志书,研究者可以了解亳州地区在道光年间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该志书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基础,尤其对于地方志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历史学研究,地方志在民俗学、文化学以及地理学等领域的应用也不容忽视。《道光亳州志》对当地风俗、宗教、节庆活动的详细记载,尤其是对亳州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等内容的挖掘,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亳州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研究方面,这部县志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在现代,随着地方志数字化进程的推进,《道光亳州志》的PDF电子版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历史爱好者和地方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资源。通过线上平台,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查阅这部县志,进一步促进地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总结:
《道光亳州志》作为清代道光年间亳州地方的县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重要记录,更是亳州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其内容详尽,涵盖了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多方面,体现了道光年间亳州的社会风貌。
通过《道光亳州志》的研究,学者们得以深入了解亳州地方的历史沿革及文化背景,为现代学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支持。作为地方志的经典之作,其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无可替代。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