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志 1986-2002 上下册
内容简介: 全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真实地反映芜湖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编纂人员:杨维发
编纂单位:芜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86-2002
出版时间:2009年
出版单位:方志出版社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志1978-2001》2007版
《太湖县志 1978-2001》 作者: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页数:1047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12 …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2012.01
蚌埠市淮上区志管辖的不同地域,2004年前大体上是记述城市郊区,2004年以后是记述 由郊区更名的淮上区。驻区单位按所属门类有选择的立目记述。 四、本志分章、节、目、子目等层次,卷首置凡例、概述、大事…
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志2000-2009》2012版
亳州市志2000-2009凡例 一、本志是地级亳州市成立后的首部志书。创修《亳州市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客观、真实记述2000年5月至2009年底全市自然、经 济、政…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志 1986-2005》上下册 2014.01
利辛县志 1986-2005上性、史料性相统一。 2.本志系1995年版《利辛县志》之续志,上限与前志衔接,即1986年始,下限断至 2005年;对前志未及内容可追至事物发端,并对遗漏及错处予以补正。…
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南谯区志-2005》2011.12
滁州市南谯区志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记述南谯区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 性、科学性与资料的统一,…
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志》上中下册 2013.09
滁州市志 上册凡例 一、《滁州市志》为1993年1月设立的省辖滁州市首部市级地方志书。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客观、真 实、全面地记述滁州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作为安徽省地方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entity[“book”, “芜湖市志(1986~2002)”, 0](上下册,2009版)以详实的史料和系统的结构,全面记录了芜湖市在1986至2002年期间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本文首先从编纂背景与定位切入,探讨了这部志书的编纂理念、历史缘起与出版意义;其次从内容结构与主题构成入手,逐章分析其在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变迁、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布局;第三部分则关注其文献价值与历史价值,阐述这部志书如何成为研究地方变迁的第一手资料、如何为城市发展提供镜鉴;第四部分强调其实用性与启示意义,讨论志书对地方治理、历史教育、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作用。文章最后结合这一志书的整体贡献,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指出其在芜湖地方史研究中的丰厚积累与现实意义,为理解芜湖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平稳均匀的段落结构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晰把握该志书的多维价值与整体脉络。
一、编纂背景与版本定位
《芜湖市志(1986~2002)》2009版的出版,标志着芜湖市地方志事业迈入新的阶段。该志由芜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一组织编撰,于2009年经方志出版社出版。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1
从时间跨度来看,本书覆盖了1986年到2002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既承接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大变革,也为新世纪初的转型积累了详实资料。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2
在理念定位上,该志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实事求是的历史视角,力图做到“真实、系统、规范”地反映芜湖市这一时期的发展演进。citeturn0search7
此外,该版上下册结构完整、涵盖广泛,体现了芜湖市在地方志编纂中注重体系建设与时代延续的特征,也为后来地方志的编撰提供了样本。
二、内容结构与主题构成
本志书整体划分为若干篇章,从“建置·自然环境·人口”起始,依次至“改革开放”“城乡建设与基础设施”“经济”“综合管理”“政治”“文化”“社会”“区县”“人物”“附录”等诸多主题。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7
在“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篇中,书中首先梳理了芜湖市的行政建置沿革、行政区划、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生态保护、矿产资源等内容,同时还专设人口变化、性别结构、年龄构成、民族分布等专题,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视角。citeturn0search2
“改革开放”与“经济”篇章,更是重点反映了芜湖市在1986至2002年间的经济转型、工业升级、对外开放、贸易往来、市场机制推进等内容。志书中还分析了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推进等过程。“文化”“社会”“政治”篇则关注社会事业、文明建设、公共管理、法制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区县”“人物”篇章架构完善。“区县”篇详述芜湖市各区、县(区)近年来的发展概况,“人物”篇则选录一批在本时期对芜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增强志书的人文厚度。
三、文献价值与历史意义
作为一部覆盖近两十年发展阶段的地方志书,该书具备突出的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数据、详尽的图表、翔实的文字记载,为研究芜湖市地方行政、经济建设、社会变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7
从历史意义上看,该志书不仅记录了改革开放后芜湖市的发展轨迹,也成为本地集体记忆的一部分。通过行政区划变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迁移等诸多方面的反映,它呈现了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如何迈步前行。citeturn0search1
在学术层面,这部志书能够作为地方研究、城市规划、社会转型、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参考文献,也有助于跨地域、跨时期的比较研究。例如,考察芜湖与皖内其他城市在同一时期的发展差异,就离不开这样系统而详实的志书。
更进一步,该书还具有保存地方记忆、传承区域文化的作用。许多地方传统、产业沿革、社区变迁等,通过这部志书得以被整理、保存,为未来的历史研究留下宝贵痕迹。
四、实用性与启示意义探析
在实用性方面,该志书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教育单位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工具。政府在制定政策、进行区域规划、评估发展状况时,可以依托志书中的数字与历史先例作为依据。
教育与公众层面,本书也是地方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图书馆、社区都可将其纳入参考书目,帮助市民了解自己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增强归属感与历史责任感。
从启示意义看,志书所反映的芜湖在改革开放与市场化浪潮中的经验,对当前城市发展仍具有借鉴价值。例如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如何处理城乡一体化、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等,都可从中汲取智慧。
此外,这部志书强调实事求是、着眼时代脉络,这对当前地方志编纂、历史研究也有积极启发。它提醒我们,在记录发展、书写地方历史时,不仅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更要注重时代背景、价值立场与叙述逻辑。
总结:
《芜湖市志(1986~2002)》2009版以上述四个方面系统展开,从编纂背景、内容结构、历史价值、实用与启示性,全面概览了其在芜湖地方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一部记录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期城市发展变迁的志书,它以详实的史料和结构完整的呈现,为地方行政、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城乡变迁提供了多维视角。
总体来看,此志书不仅是芜湖市的重要历史档案,更是安徽省乃至中国地方志建设的重要一环。它让我们得以回望过去、理解当下、预见未来,也提醒我们继续在地方志编纂中坚持科学、全面、开放的原则。该书的出版与使用,无疑提升了芜湖市的历史认知力和研究深度。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