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
内容简介: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所收条目为环江90%以上的地名,词条共4000多条,内容包括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纪念地和旅游景点、建筑物、企事业单位、陆地地形、河流等十大类地名信息。全面反映了环江的社会、经济、交通、历史、地理、文化、传统、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编纂人员:张武雷 , 韦加宝 , 罗照鲜等
编纂单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0000-2014
出版时间:2020年
出版单位:广西民族出版社
相关文章
广西百色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地名志》1985版.pdf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地名志本志共收录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地名3508条。其中村级以上行政区划812条,自然村2407条,街巷88条,片村19条,边境地区废自然村18条,企事业单位91条,古迹、游览、纪念地…
广西崇左市 《凭祥市地名志》1989版.pdf下载
凭祥市地名志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凭祥市乡村名称、专业单位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及建筑物名等。编纂单位:凭祥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9…
广西桂林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地名志》1983版.pdf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地名志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阳朔县行政区划与自然村名称、各专业部门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编纂单位:阳朔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1983年11月…
广西河池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地名志》1985版.pdf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地名志本书收录的地名包括河池市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编纂单位:河池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时间:1985年12月…
广西河池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地名集》1984版.pdf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地名集本书收录的地名包括南丹县行政区划与自然村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编纂单位:南丹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时间:1984年10月…
广西河池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地名集》1985版.pdf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地名集本志共收录地名3860条,其中包括政区划名称207条,自然村名2231条,街道名称29条,片村名94条等。编纂单位:宜山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时间:1985年07月…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2020.12.pdf》是一部全面记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域文化、历史沿革与地理变迁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一部地名词典,更是一部集民族学、地理学、历史学于一体的地方志性资料。本文将围绕该文献的内容价值、学术意义、编纂特色以及现实应用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首先,从内容构架与收录范围出发,剖析其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探讨该词典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地方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聚焦编纂过程中的方法与资料来源,展示学术团队的严谨治学态度;最后,分析该资料的社会应用价值及对地方发展与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四方面的系统论述,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在地方文献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对广西民族地区地名文化研究的长远影响。
1、词典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的出版背景源自国家对地方文化资料系统化整理的持续推进。环江地处广西河池市中部,是毛南族的主要聚居区。随着地方志编纂和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的深入开展,当地政府和学术机构意识到,地名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变迁与民族精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记录。
该词典的编纂始于2016年,由环江县民政局、县志办及多位地方学者联合组织,历经四年完成。其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地方地名,更在于抢救正在消失的历史信息与民俗语言。许多古老的地名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该书的问世,正是对这一文化断层的有效修复。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该词典的出版也是广西地方志事业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它不仅补充了河池市的地理文化档案,也为后续的地名研究、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民族语言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这部文献,人们可以更系统地理解毛南族地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积淀。
2、地名文化内涵与民族特征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地名体系丰富多样,既包含汉语命名的普遍形式,也保存了大量毛南语、壮语等民族语言地名。这些地名往往与自然地貌、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和家族迁徙有关,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网络。例如“川山”、“东兴”、“下南”一类地名反映了地理方位特征,而“洛阳”、“下金”等则暗含民族迁徙记忆。
地名不仅是地理符号,更是一种文化文本。《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对地名语源的考证,对毛南语音译和意义的准确呈现,为民族语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料。通过这些资料,研究者得以追溯毛南族早期定居与文化传播的轨迹。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词典还反映了地名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许多村落名体现出家族聚居的特点,而山川水名则折射出当地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利用智慧。这种文化层面的多样性,使该词典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也具备民族学与社会学价值。
3、编纂方法与学术价值体现
在编纂方法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采取了“实地调查 + 档案整理 + 口述访谈”的综合模式。编纂团队深入乡镇村落,采集第一手资料,走访老年居民以确认古地名的语音与由来。这种田野调查的方式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也弥补了书面文献中地名缺失的不足。
在词典结构上,编者以行政区划为主线,辅以历史沿革和地理分类,做到条目清晰、注释详尽。每个地名条目均包含“地名类别、语源解释、历史沿革、方言读音、所属行政区”等要素,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这种规范性为后续地方志与地名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学术参考。
此外,该词典在学术层面也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编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部分地名的语义演变、音变规律及方言特征进行了科学分析,使其既具有地方文化属性,又具备较高的研究深度。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部实用工具书,更是一部学术成果丰厚的文化工程。
4、社会应用与文化传承价值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的出版,不仅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在社会层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该书为地名标准化管理、城乡规划、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准确掌握地名信息,有助于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该词典成为地方学校民族文化课程的重要教材。学生通过学习地名知识,不仅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更能体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自觉的培养,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
同时,地名文化的整理也推动了环江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以地名为主题的文化景区和旅游线路得以规划,如“毛南古寨文化游”“地名寻根之旅”等,都以该词典为基础资料。通过地名文化的现代转化,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总结:
总体来看,《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名词典〉2020.12.pdf》的出版,是环江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地方语言资源,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深入研究毛南族文化的重要文献。该书的科学性、系统性与民族性,使其成为研究广西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未来,随着数字化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这部词典还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地图、文化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它不仅是一部地名工具书,更是一座沟通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地方发展的希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