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家集》
丛书。黎庶昌辑。是遵义黎氏家族所撰着作的汇编本,凡十七种。
黎庶昌(1837—1898)
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幼丧父,家贫,靠母纺织,维持生计。少从郑珍、莫友芝学,稽经考道,学以大进。同治元年(1862),清廷下诏求言,以廪贡生上书言事,受赏识,委知县,派往安庆曾国藩大营差遣。曾氏爱其才,留幕府办事。师事曾国藩,受古文法,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等友善,相与讲求古文义法,被目为“曾门四弟子”。
光绪二年(1876),随郭嵩焘出使欧洲,先后任英、法、德、西班牙四国使馆参赞,并游奥、比、瑞、葡等国,辑成《西洋杂志》。五年,赴巴黎代表中国参加建造巴拿马运河的国际会议。七年,奉调任驻日大臣。十年,丁母忧归国。十三年,复任驻日使臣,搜访中国佚失流于日本的古籍,成《古逸丛书》二六种,并将与日人酬唱之作,辑为《日东文宴集》三编。又拟《古文辞类纂》及《经史百家杂钞》体制,于十五年编《续古文辞类纂》八卷。十六年,驻日期满归国,旋任川东兵备道,谋求改革。
着有《拙尊园丛稿》六卷、《丁亥入都纪程》二卷、《西洋杂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谱》一二卷、《黎氏家谱》一卷、《奉使英伦记》一卷、《使东奏议》二卷、《使东文牍》二卷、《拙尊园画存录》一卷、编有《续古文辞类纂》二八卷、《古逸丛书》二六种二○○卷、《日东文宴集》等。
目录
01册
梦余笔谈一卷 清 黎安理撰
长山公自书年谱一卷 清 黎安理撰
石头山人遗稿一卷 清 黎恺撰
02
蛉石斋诗钞四卷 清 黎恂撰
03
千家诗注二卷 清 黎恂撰
04-05
侍雪堂诗钞六卷 清 黎兆勋撰
05
葑烟亭词四卷 清 黎兆勋撰
06
慕耕草堂诗钞四卷 清 黎庶焘撰
琴洲词二卷 清 黎庶焘撰
07-08
椒园诗钞七卷 清 黎庶蕃撰
08
雪鸿词二卷 清 黎庶蕃撰
09
丁亥入都纪程二卷 清 黎庶昌撰附 撰
附刊
10
青田山庐诗钞二卷词钞一卷 清 莫庭芝撰
11
悦坳遗诗一卷 清 郑[王车王]撰
瑟庐遗诗一卷 清 章永康撰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一卷 清 释通醉述 清 释彻纲等编
来源:https://xianzhipdf.com/
![]()
相关文章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全2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丛刊全二百册,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pdf下载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三国志【2013】【5册】元史【 2013】【15册】北史【2012】【10册】北齐书【2013】【2册】南史【2011-2012】【6册】南齐书【2013】【3册】…
![]()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全26册)pdf下载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全26册)文件格式:PDF作者: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机构: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时间:1973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主编陈捷先,江苏江都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5…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全11册)pdf下载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全11册)简介: 毛远明先生通过全面总结,分析比较以往各种碑刻文献整理研究着作的得失利弊,在科学整理与研究碑刻文献方面独辟蹊径:分时段全面收集碑碣1400通…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将对《黎庶昌辑:黎氏家集 (清光绪十四年)》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进行详细解析,首先介绍该文献的背景和历史价值,接着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黎庶昌的生平与家世、黎氏家集的文学特色、该家集对清代文化的影响,以及该书在当代的保存与研究价值。通过这些方面的阐述,本文旨在全面呈现《黎氏家集》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该文献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黎庶昌的生平与家世
黎庶昌(1838-1902),字子荣,号晴川,晚号水庐,江西宜春人,清朝时期的著名学者与文人。他的家族世代仕宦,黎庶昌本人则以儒学为根基,广泛涉猎诗文、历史、哲学等领域,成为当时学术圈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家族文化的整理与发扬,尤其是在家集的编辑过程中,黎庶昌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黎庶昌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还曾在清朝的多个地方政府担任职务,其广泛的官场经验与深厚的家学背景,使得他在文化及社会领域都拥有较高的声誉。他的父亲黎江曾是清代一位有名的进士,家学渊源使得黎庶昌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也积极推动家族文化的整理与发展,特别是在家族的家集编纂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黎庶昌的家世背景与个人经历为《黎氏家集》的编辑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基础。这部家集不仅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对其家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这本家集,黎庶昌试图让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继承家族传统,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黎氏家集的文学特色
《黎氏家集》是黎庶昌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所编辑的家族文集,汇集了黎氏家族历代人的诗文、书信和一些家族典籍。这部家集的文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上。家集中的诗文涵盖了大量的家庭故事、地方风情、文化习惯等,呈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家族特色。
在文体方面,《黎氏家集》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诗、词、赋等文体,还包括了大量的书信与杂文,这些文体的综合运用使得整部家集的文学风格更加多元化。黎庶昌在家集的编纂过程中,极力保留了黎氏家族的文学传统,同时也加入了不少个人的创新,使得整部家集不仅是家族文献的整理,更是文化的再创造。
此外,家集中的诗歌作品尤为突出,许多诗作展现了黎庶昌及其家族成员的学术修养与人文情怀。从这些诗作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黎氏家族对学问的崇尚,还能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心灵寄托。黎庶昌对于文集的整理,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对于文学形式与内容的高度把控,家集中的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黎氏家集对清代文化的影响
《黎氏家集》不仅是黎庶昌个人家族的文学产物,它还深刻地反映了清代士人阶层的文化面貌与精神风貌。家集中的许多作品通过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风尚、学术研究等方面,展示了清代士人的文化风采。这些内容不仅是当时的文化镜像,也是后代研究清代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依据。
在文化传承方面,《黎氏家集》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作为一部家族文献,承载了大量的家族记忆和文化遗产。在当时的社会中,家集往往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对于家庭成员的教育与道德观念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黎庶昌通过这部家集,不仅保存了家族的文化瑰宝,还通过文集的传播,使得黎氏家族的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影响。
此外,《黎氏家集》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家集中的许多文章反映了清代士人对于儒学经典、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这些内容为我们今天了解清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学术氛围与文化脉络。
4、《黎氏家集》的保存与研究价值
《黎氏家集》作为一部历史文献,其保存与研究价值极为重要。现存的家集多为手抄本或古籍,许多版本已经因时间的推移而损毁或丧失。因此,如何妥善保存《黎氏家集》并进行系统的研究,成为了文献学者和历史学者的重要任务。
从当代的视角来看,数字化保存与研究成为了保护这类文献的有效途径。通过将《黎氏家集》转化为数字格式,不仅能够减少物理破损带来的风险,还能够便于更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古籍开始进入到数字图书馆,成为全球学者共同研究的对象。《黎氏家集》作为一部文化遗产,其数字化保存将有助于推动对清代文化的全面认识。
在学术研究方面,黎氏家集不仅有助于了解清代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变化,还能为研究清代士人的文学创作、家族历史、地方文化等提供丰富的资料。通过对《黎氏家集》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清代社会的风貌与文化脉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变具有极高的价值。
总结:
《黎庶昌辑:黎氏家集 (清光绪十四年)》不仅是黎庶昌为家族所编辑的文集,更是清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家集中的诗文、书信等,我们能够窥见清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学术思想及家族伦理。这部家集的文学特色和文化影响深刻,彰显了黎庶昌作为一位学者的深厚功力和家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同时,《黎氏家集》的保存和研究价值也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集的传世本数日渐稀少,如何有效保存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课题。通过数字化保存和学术研究,我们可以确保这部文化瑰宝在未来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