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院志(全16册)pdf下载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中国历代书院志(全16册)目录

01.第一册

江苏书院志初稿不分卷 柳诒徴 撰 排印本 

安徽书院志 呉景贤 撰 排印本 

河北省书院志初稿不分卷 王兰荫 撰 排印本 

山东省书院志初稿不分卷 王兰荫 撰 排印本 

白鹿洞志十九卷 明 郑廷鹄 撰 朱瑞熙 等点校 嘉靖四十五年知府张纯等增刊本 

白鹿洞书院志十二卷 明 周伟 等撰 万历二十年田琯刊本 

白鹿洞书院志十六卷 田赋续志一卷 廖文英编 钱正振补

白鹿书院志十七卷 明 李应升 撰 天启二年序刊本 

02.第二册

白鹿书院志十九卷 清 毛徳琦 撰 清 周兆兰 增修 宣统二年刊本 

新淦凝秀书院志二卷 清 朱一琛 撰 乾隆二十六年琢玉堂刊本 

信江书院志十卷 清 钟世桢 撰 同治六年刊本 

玉山县怀玉草堂斗端明书院志不分卷 清 阙名 撰 上海图书馆藏钞本 

白鹭洲书院志八卷 清 刘绎 撰 同治十年白鹭书院刊本 

凤巘书院志五卷 清 朱点易 撰 光绪元年刊本 

03.第三册

粤秀书院志十六卷 清 梁廷柟 撰 道光二十七年刊本 

应元书院志略不分卷 清 王凯泰 撰 同治九年刊本 

学海堂志不分卷 清 林伯桐 撰 清 陈澧 续 光绪九年刊本 

连山书院志六卷 清 李来章 撰 礼山园全集本 

端溪书院志七卷 清 傅维森 撰 光绪二十六年端溪书院刊本 

端溪书院志不分卷 清 赵敬襄 撰 嘉庆二十一年刊竹岗斋九种本 

汉口紫阳书院志畧八卷 清 董桂敷 撰 嘉庆十一年刊本 

问津院志十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 王会厘 撰 光绪三十一年刊本 

04.第四册

石鼓书院志二卷 明 李安仁 等撰 万历十七年重刊本 

国朝石鼓志四卷 清 李扬华 撰 光绪六年刊本 

长沙府岳麓志八卷 清 赵宁 撰 康熙二十六年镜水堂刊本 

长沙岳麓书院续志四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 丁善庆 撰 同治六年刊本 

新修宁郷县玉潭书院志十卷 首一卷 清 周在炽 撰 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重修玉潭书院辑略二卷 清 张思炯 撰 嘉庆五年刊本 

巴陵县金鹗书院志略不分卷 清 张作霖 辑 光绪十二年刊本 

校经书院志略不分卷 清 张亨嘉 辑 光绪十七年刊本 

浏东狮山书院志八卷 清 萧振声 撰 光绪四年刊本 

浏东洞溪书院志二卷 清 李临 辑 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05.第五册

城南书院志四卷 清 余正焕 辑 道光五年刊本 

岳阳愼修书院志不分卷 钟英 辑 光绪二十二年刊本 

羣玉书院志二卷 首一卷 清 陈三恪 辑 乾隆四十一年刊本 

蒓湖书院志畧不分卷 清 徐凤喈 辑 道光四年刊本 

长沙府益阳县箴言书院志三卷 清 胡林翼 辑 同治五年刊本 

宁郷云山书院志二卷 首一卷 清 周瑞松 辑 同治十三年活字印本 

石山书院汇记三卷 清 张颂卿 撰 光绪十年刊本 

郴侯书院志三卷 清 曹维精 撰 同治二年刊本 

渌江书院志六卷 清 刘青藜 撰 光绪三年刊本 

崇义书院传书残三卷 清 阙名 撰 光绪中刊本 

06.第六册

陕甘味经书院志一卷 清 刘光蕡 撰 民国二十五年陕西通志馆排印本 

潼川书院志一卷 清 李元春 撰 道光咸丰闲刊桐阁全书本 

华原书院志一卷 清 李元春 撰 道光咸丰闲刊桐阁全书本 

文蔚书院纪畧不分卷 清 靳荣藩 辑 乾隆四十年刊本 

士郷书院志不分卷 清 尹继美 辑 同治十一年刊本 

百泉书院志三卷 明 聂良杞 辑 万历六年刊本 

敕赐紫云书院志不分卷 清 李来章 同辑 清 李琇璞 同辑 康熙中刊乾隆中印礼山园全集本 

南阳书院学规二卷 首一卷 清 李来章 撰 康熙中刊乾隆中印礼山园全集本 

彝山书院志不分卷 清 史志昌 辑 道光二十六年刊本 

创建豫南书院考略一卷 清 朱寿镛 辑 光绪十七年刊本 

明堂书院志十卷 清 吕永辉 撰 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朱阳书院志五卷 清 窦克勤 辑 雍正中寻乐堂刊本 

弘道书院志不分卷 明 来时熙 辑 弘治十八年刊本 

潜溪书院志九卷 首一卷 清 朱霞堂 辑 光绪三年重刊本 

锦江书院纪略三卷 清 李承熙 撰 咸丰八年刊本 

东坡书院志畧二卷 清 崔书黼 辑 道光二十九年刊本 

07.第七册

东林书院志二卷 续二卷 附一卷 清 严瑴 撰 门人樊维域 撰续 康熙中刊本 

东林书院志二十二卷 清 高廷珍 等撰 光绪七年无锡赵氏重刊本 

钟山书院志十六卷 清 汤椿年 撰 雍正中刊本 

宝晋书院志十一卷 清 贵中孚 辑 清 周樽 修 清 汪志伊 重修 清 赵佑宸 续修 光绪二年刊本 

08.第八册

虞山书院志十卷 明 孙慎行 撰 万历中刊本 

敷文书院志略不分卷 阙名 撰 浙江财务学校排印本 

诂经书院志初稿不分卷 张崟 撰 排印本 

二张先生书院録一卷 坿竹房先生文集补一卷 明 张文化 辑 明刊本 

瀛山书院志十卷 首一卷 清 方宏绶 等辑 乾隆三十九年刊本 

龙山书院志三卷 清 刘作垣 撰 钞本 

东山书院志畧不分卷 清 唐治 辑 咸丰二年刊本 

还古书院志二十一巻 清 施璜 撰 道光二十三年刊本 

毓文书院志八卷 清 洪亮吉 辑 嘉庆九年刊本 

09.第九册

杭州三书院记畧四卷 末一卷 清 王同 辑 钞本 

五峰书院志八卷 清 程尚斐 辑 民国二十五年活字印本 

姚江书院志畧二卷 清 阙名 撰 乾隆五十九年刊本 

东明书院志不分卷 郑只恺 辑 民国十一年活字印本 

鄮山书院志不分卷 清 阙名 撰 光绪十六年活字印 

紫阳书院志十八卷 紫阳书院四书讲义五卷 清 施璜 撰 清 呉瞻泰 同补并撰四书讲义 清 呉瞻淇 

同补 雍正三年刊本 

桐郷书院志六卷 清 阙名 辑 活字印本 

泾川书院志不分卷 清 赵仁基 辑 道光十四年活字印本 

泾川书院纪畧畧不分卷 清 呉鹗 等辑 光绪七年活字印本 

10.第十册

龙湖书院志二卷 清 余丽元 辑 光绪十四年刊本 

仁文书院志十一卷 图一卷 明 岳元声 辑 万历中刊本 

共学书院志三卷 明 岳和声 等辑 万历中刊本 

鳌峰书院志十六卷 首一卷 清 游光绎 等辑 道光中正谊堂重刊本 

鳌峰书院纪畧不分卷 清 来锡蕃 等辑 道光十八年刊本 

致用堂志略不分卷 清 王凯泰 等辑 同治十二年刊本 

诗山书院志十卷 清 戴凤仪 辑 光绪三十一年刊本 

重修南溪书院志四卷 清 杨毓健 等撰 同治九年刊本 

11.第十一册

枣强敬义书院志一卷 清 方宗诚 辑 光绪五年刊本 

鹅湖书田志五卷 清 王赓言 同辑 清 吴嵩梁 同辑 嘉庆十八年刊本 

鹅湖讲学会编十二卷 明 郑之侨 撰 乾隆九年刊本 

象山书院章程一卷 清 阙名 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刊本 

钟山书院乙未果艺目録不分卷 清 梁星海 辑 光绪二十一年刊本 

南菁书院果艺一卷 清 阙名 撰 刊本 

南菁讲舍文集六卷 文钞二集六卷 清 黄以周 辑 光绪十五年刊本 二集二十年 

莲池书院肄业日记十卷 清 黄彭年 辑 光绪五年刊本 

12.第十二册

复性书院讲録五卷 马浮 辑 民国二十八年复性书院刊本 

上海求志书院果艺不分卷 清 阙名 辑 光绪三年刊本 

龙山书院课艺不分卷 阙名 辑 上海河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刊本 

经古精舍课艺不分卷 致用精舍课艺不分卷 卽龙城书院课艺 清 华若谿 同辑 清 缪荃孙 同辑 光绪

二十七年刊本 

13.第十三册

学海堂集十六卷 清 阮元 辑初集 道光五年启秀山房刊本 

学海堂二集二十二卷 清 吴兰修 辑 道光十八年启秀山房刊本 

致用书院文集不分卷 清 阙名 辑 光绪十五年刊本 

端溪书院课艺一卷 清 赵启襄 辑 嘉庆二十一年刊竹岗斋九种本 

14.第十四册

学海堂三集二十四卷 清 张维屛 辑三集 咸丰九年启秀山房刊本 

学海堂四集二十八卷 清 金锡龄 辑四集 光绪十二年启秀山房刊本 

15.第十五册

诂经精舍文集十四卷 清 阮元 辑 嘉庆六年刊本 

诂经精舍文续集八卷 清 罗文俊 辑 同治十二年重刊本 

诂经精舍三集九卷 清 谭廷献 辑 清 兪樾 辑 同治七年八年刊本 

诂经精舍自课文二卷 清 兪樾 撰 

经训书院自课文三卷 清 皮锡瑞 撰 光绪十九年师伏堂刊本 

16.第十六册

尊经书院初集十二卷 清 程作 辑 光绪十一年刊本 

尊经书院二集八卷 清 伍肇龄 辑 光绪十七年刊本 

太华书院会语二卷 卽冯少墟集卷第九第十 明 冯从吾 撰 万历四十五年刊本 

关中书院语録一卷 卽冯少墟集卷第十二 明 冯从吾 撰 万历四十五年刊本 

附录

来源:https://xianzhipdf.com/

image.png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世界史资料丛刊.pdf下载

世界史资料丛刊目录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世界史资料丛刊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pdf世界史资料丛刊 1600~1914年的日本.pdf…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pdf下载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pdf下载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全集守在的胃大足石刻雕刻的代表作品,所载以宋代石刻雕塑为主,同时兼及唐代和五代、明代的石刻代表作品,以期相对全面和较典型…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pdf下载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三国志【2013】【5册】元史【 2013】【15册】北史【2012】【10册】北齐书【2013】【2册】南史【2011-2012】【6册】南齐书【2013】【3册】…

二十四史.pdf下载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pdf下载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佛教美术全集01 佛像大观佛教美术全集02 佛教美术讲座佛教美术全集03 双林寺彩塑佛像佛教美术全集04 敦煌佛影佛教美术全集05 龙门佛教造像佛教美术全集06 佛像鉴定与收藏…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中国历代书院志(全16册)是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资料汇编,汇集了中国历代书院的历史、发展、文化与社会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该书院志的意义和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书院志的历史背景与来源;其次,书院志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第三,书院志的结构与内容分析;最后,书院志的电子版与pdf下载的意义与影响。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入剖析,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书院志的学术价值,还能掌握其在当代研究中的独特地位。最后,将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中国历代书院的丰富内涵与影响。

1、书院志的历史背景与来源

中国的书院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古代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书院起源于唐代,并在宋代达到鼎盛。它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中心,还是社会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历代书院的兴衰变化,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轨迹。在这些书院中,不仅有地方性的学术机构,还有一些与国家政治、文化密切相关的学府,它们的历史和故事值得深入探讨。

《中国历代书院志》这本书从多个方面对各大书院的历史做了详细的记录,涵盖了自唐代起至清代的书院全貌。书院志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书院的分类整理,帮助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宋代的书院,作为书院发展的高峰期,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的格局。

书院的存在不仅仅是教育的象征,它们还是知识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书院的创办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如朱熹、王阳明等,他们通过书院传播自己的学说,影响深远。因此,了解书院的历史背景和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书院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2、书院志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

《中国历代书院志》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院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创新者和思想的启蒙者。通过对书院历史的详细记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书院的教学特色、文化贡献及其社会功能。例如,宋代书院不仅注重儒学经典的讲授,还在哲学、文学等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才俊,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

书院志的出版,使得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得以系统化、集成化,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无论是在中国历史学、文化学,还是在教育学、哲学等领域,书院志的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尤其是对于古代书院的研究,它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史料支持,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论。

另外,书院志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书院不仅是学术活动的中心,它还对地方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书院历史的梳理,学者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书院与古代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3、书院志的结构与内容分析

《中国历代书院志》由16册组成,每册都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书院资料。书院志的结构设计非常科学,按照历史阶段、地域分布、学术内容等进行分类,使得读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查阅与研究。在每一册中,书院的基本信息、创办背景、历史沿革、学术特色等内容都得到了详细的梳理。

书院志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对书院的简单记录,它还涉及到书院的学术成就、与地方文化的互动、书院与国家政治的关系等方面。每个书院的创办人、历史贡献以及教学特色都有深入的介绍。此外,书院志还列出了大量与书院相关的文献资料、历代名人、重要事件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材料。

此外,书院志中还包括了一些未曾在其他文献中广泛记载的书院信息,这对于填补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详细的资料,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书院的历史脉络,还能够深入思考书院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书院志的电子版与pdf下载的意义与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文献成为了学术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中国历代书院志》的电子版与pdf下载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和学者的查阅与研究。电子版的发布使得原本有限的纸质书院志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

通过电子版与pdf格式,研究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料的查询与比对。尤其是对于远离图书馆或书院志原版的学者,电子版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获取方式。此举不仅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效率,也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平等地获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同时,pdf下载形式的普及,也促进了书院志的普及与推广。无论是学者、学生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下载,享受这一学术资源带来的便利。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使得《历代书院志》不仅在学术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也为普通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窗口。

总结:

通过对《中国历代书院志(全16册)》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志在中国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书院志的历史背景与来源,到它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再到它的内容结构分析与电子版的普及,都体现了这部作品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书院志》不仅是学术研究者的宝贵资源,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书院历史与文化的机会。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与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人的必读之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xianzhipdfxianzhipdf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