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称: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
丛书主编: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东莞市莞城图书馆编
出版时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11
书籍格式: PDF
书籍内容提要: `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是东莞最大型的地方历史文献集成,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共同主编,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东莞地方文献典籍,保护和传承东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
东莞市莞城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历史文献丛书》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地理、医学等学科,共收录了199种莞人着作,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经部》收录文献10种,《史部》收录文献64种,《子部》收录文献28种,《集部》收录文献69种,《丛部》收录文献28种。
01(经部 1)
易类
周易观象一卷 清 吴应期撰
邵村易说一卷 张其淦撰
邵村学易二十卷 张其淦撰
书类
洪范微二卷 明代千遗民诗咏三编一卷 张其淦撰
礼类
四礼从宜六卷 清 林荃撰
02(经部 2)
春秋类
东莱左氏博议辑注六卷 清 骆根深撰
左传礼说十卷 张其淦撰
春秋钥四卷 清 刘翰棻撰
孝经类
孝经说三卷 陈伯陶撰
群经总义类
五经典要注释五卷 清 袁壮行撰
03(史部 1)
纪传类
明史窃一百五卷(卷一至卷五十)明 尹守衡撰
04(史部 2)
纪传类
明史窃一百五卷(卷五十三至卷一百五)明 尹守衡撰
05(史部 3)
编年类
皇明通纪二十七卷续编十八卷(皇明通纪)明 陈建辑 明 董其昌订 续编 明 董其昌辑
06(史部 4)
编年类
皇明通纪二十七卷续编十八卷(续编)明 陈建辑 明 董其昌订 续编 明 董其昌辑
07(史部 5)
编年类
新锲李卓吾先生增补批点皇明正续合併通纪 统宗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存卷首至卷七)明 陈建撰 明 袁黄 卜大有补辑
皇明启运录八卷 明 陈建撰
08(史部 6)
编年类
皇明从信录四十卷(卷一至卷二十)明 陈建辑 明 沈国元订
09(史部 7)
编年类
皇明从信录四十卷(卷二十一至卷四十)明 陈建辑 明 沈国元订
10(史部 8)
编年类
皇明十六朝广汇纪二十八卷(卷一至卷十七)明 陈建辑
11(史部 9)
编年类
皇明十六朝广汇纪二十八卷(卷十八至卷二十八)明 陈建辑
12(史部 10)
杂史类
中日战辑六卷 清 王炳耀辑
奏议类
治安要议六卷 明 陈建撰
疏草二卷 明 李觉斯撰
诒荫堂奏议一卷鹭门集一卷 清 黎攀镠撰
13(史部 11)
传记类
宋东莞遗民录二卷 陈伯陶辑
明季东莞五忠传二卷 陈伯陶辑
明季苏张列公传一卷 陈伯陶辑
粤东名儒言行录二十四卷 清 邓淳编
广东虎门陆军速成学堂职员学生姓名表 清 虎门陆军速成学堂编
袁督师传一卷 清 □□撰
明苏爵辅事略一卷附录一卷 清 苏泽东辑
庐江郡何氏家记不分卷 明 何崇撰
14(史部 12)
传记类
九龙真逸七十述哀诗一卷 陈伯陶辑
邵村寿言二集十卷 祁正辑
胜朝东莞题名录提要附编一卷 清 苏泽东辑
国朝东莞题名录九卷 清 苏泽东辑
光绪乙未岁考东莞县同案录不分卷 清 □□撰
东莞庠士录四卷 清 张瓒辑
广东贡士录三卷 清 张瓒辑
何庆修乡试硃卷一卷 清 何庆修撰
黎际春乡试硃卷一卷 清 黎际春撰
王枏乡试硃卷一卷 清 王枏撰
尹晸举乡试闱卷一卷 清 尹晸举撰
15(史部 13)
地理类
岭南丛述六十卷 清 邓淳编
虎门记一卷 清 薛馧撰
虎门形势一卷 清 □□撰
16(史部 14)
地理类
罗浮志十卷 明 陈琏撰
罗浮志补十五卷 明 陈琏撰 陈伯陶补
罗浮指南一卷 陈伯陶撰
罗浮山志十四卷 明 王希文纂修
浮山新志三卷 清 赖洪禧辑
浮山志五卷 清 陈铭珪辑
17(史部 15)
地理类
衡岳志八卷续刻附录一卷 明 邓云霄 曾凤仪撰
星槎胜览前集一卷后集一卷 明 费信撰 容肇祖校
18(史部 16)
方志类
[天顺] 重刻卢中丞东莞旧志十二卷(存卷一至卷三)明 吴中修 明 皮祥纂
[崇祯] 东莞县志八卷 明 汪云光修 明 张二果 曾起莘纂
19(史部 17)
方志类
[康熙] 东莞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清 郭文炳修 清 张朝绅等纂
20(史部 18)
方志类
[雍正] 东莞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清 周天成修 清 邓廷喆等纂
21(史部 19)
方志类
[嘉庆] 东莞县志四十六卷 清 彭人杰 范文安修 清 黄时沛纂
[嘉庆] 东莞县续志二卷 清 范文安修 清 黄时沛纂
22(史部 20)
方志类
[民国]东莞县志一百二卷首一卷(卷首至卷五十)陈伯陶等纂修
23(史部 21)
方志类
[民国] 东莞县志一百二卷首一卷(卷五十一至卷百二)陈伯陶等纂修
24(史部 22)
政书类
辟雍纪事不分卷 明 卢上铭 冯士骅撰
修建东莞砲台文牍一卷 清 顾炳章等辑
勘建虎门砲台并解运广西砲公牍不分卷 清 顾炳章等辑
东莞师范传习所小学脩身教授法 清 詹宪慈编
东莞师范传习所国文学讲义 清 凌鹤书编
东莞师范传习所历史讲义 清 凌鹤书编
教士上书一卷 清 王炳耀辑
史评类
拟古乐府二卷 明 李东阳撰 明 陈建通考
辑注初学史论十五法 清 叶毓仑辑注
味镫阁咏史诗一卷 清 罗珊撰
五代咏史诗钞七卷 张其淦撰
25(史部 23)
史评类
邵村咏史诗十六卷(缺读后汉书卷一)张其淦撰
邵村咏史诗钞十八卷 张其淦撰
26(子部 1)
儒家类
白沙要语补一卷 清 卫金章辑
学部通辩前编三卷后编三卷续编三卷终编三卷 明 陈建撰
家范辑要二十卷 清 邓淳编
27(子部 2)
医家类
仲景归真七卷 清 陈焕堂辑
医理略述二卷 清 尹端模译
28(子部 3)
医家类
病理撮要一卷 清 尹端模译
西医胎产举要二卷 美国 阿庶顿辑 清 尹端模译
儿科撮要二卷 清 尹端模译
29(子部 4)
术数类
地理务本二卷(存卷一)清 周天琛撰
增订阳宅井明四卷首一卷 清 邓遂识撰
艺术类
春园秀色一卷 甘翰臣辑 陈伯陶评
杂家类
主一斋随笔十二卷 清 邓淳撰
读子先河一卷 清 刘翰棻辑
霭楼逸志六卷 清 欧苏撰
霭楼胜览四卷 清 欧苏撰
30(子部 5)
道家类
灵宝文检开度章牋表词式一卷 清 梁达卿辑
转经行仪总目一卷 清 梁达卿辑
黄醮法册一卷 清 梁达卿辑
黄醮诸真忏文一卷 清 梁达卿辑
黄醮符诰文检一卷 清 梁达卿辑
清醮符诰文检欵式一卷 清 梁达卿辑
清黄牒疏一卷 清 梁达卿辑
诸教类圣道东来考 清 王元深编
蒙学类
新增详注韵对屑玉二卷 清 欧达彻辑 清 锺映雪等注
千字文说文解字附录别解一卷 清 林荃纂
拼音分韵一卷 清 王炳耀撰
新字启智篇一卷 清 王炳耀撰
拼音字谱一卷 清 王炳耀撰
31(集部 1)
别集类
秋晓赵先生覆瓿集六卷 宋 赵必[王象]撰
琴轩集三十卷首一卷 明 陈琏撰
32(集部 2)
别集类
觉非集十卷 明 罗亨信撰
巽川祁先生文集十六卷附录二卷 明 祁顺撰
33(集部 3)
别集类
南川冰蘖全集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明 林光撰
梧山王先生集二十卷 明 王缜撰
34(集部 4)
别集类
悬榻斋集八卷文集四卷 明 陈履撰
百花洲集二卷京华元夕诗一卷 明 邓云霄撰
邓虚舟诗选十卷 明 邓云霄撰
35(集部 5)
别集类
漱玉斋类诗三卷初吟草一卷解弢集一卷 明 邓云霄撰
燃桂稿二卷越鸟吟一卷秋兴集一卷 明 邓云霄撰
漱玉斋文集三卷 明 邓云霄撰
36(集部 6)
别集类
张文烈公军中遗稿一卷 明 张家玉撰
张文烈公遗诗一卷 明 张家玉撰
铁桥集不分卷 清 张穆撰
梁无闷集二卷 清 梁宪撰
寒木居诗钞一卷 清 张家珍撰
石岳文寄不分卷诗寄不分卷 清 林凤冈撰
37(集部 7)
别集类
鼇洲诗草十二卷诗馀一卷 清 林蒲封撰
蕉鹿草堂遗稿一卷 清 尹廷煦撰
附岭南文献征存一卷
卧雪山房诗钞不分卷 清 袁必达撰
瘦林诗钞五卷 清 黎瘦林撰
渔石初稿二卷 清 张璐撰
梅花书屋诗钞一卷 清 周序鸾撰
味镫阁怀人诗一卷 清 罗珊撰
味镫阁诗钞二卷 清 罗珊撰
味镫阁诗钞不分卷 清 罗珊撰
爱吾庐诗钞六卷 清 蔡兆华撰
缀玉集四卷 清 蔡兆华撰
38(集部 8)
别集类
细字吟六卷 清 蔡兆华撰
红棉馆诗钞四卷 清 赖洪禧撰
红棉馆诗钞賸二卷 清 赖洪禧撰
云根老屋诗钞十二卷 清 罗嘉蓉撰
秦瓦砚斋诗钞七卷 清 简士良撰
眠绿山房诗集三卷 清 郑荣撰
艸艸艸堂诗艸二卷 清 何仁山撰
草草草堂诗草不分卷 清 何仁山撰
锄月山房文钞二卷 清 何仁山撰
39(集部 9)
别集类
可园遗稿一卷 清 张敬修撰
荔庄书屋诗钞四卷 清 陈铭珪撰
棣华书屋试帖一卷 清 邓蓉镜撰
诵芬堂诗草一卷 清 邓蓉镜撰
诵芬堂文存一卷 清 邓蓉镜撰
葵诚草一卷 陈伯陶撰
瓜庐文賸四卷外编一卷 陈伯陶撰
瓜庐诗賸二卷 陈伯陶撰
40(集部 10)
别集类
祖坡吟馆诗略一卷 苏泽东撰
元八百遗民诗咏八卷 张其淦撰
明代千遗民诗咏初编十卷二编十卷三编十卷 张其淦撰
41(集部 11)
别集类
梦痕仙馆诗钞十卷 张其淦撰
松柏山房骈体文钞四卷 张其淦撰
诗稿一卷 张其淦撰
聊自娱斋遗稿一卷 清 容作恭撰
花雨楼诗草一卷 刘翰棻撰
三朝东莞遗民咏三卷 祁正撰
保暗诗集二卷 崔斯哲撰
42(集部 12)
总集类
东莞诗录六十五卷(卷一至卷三十四)张其淦辑
43(集部 13)
总集类
东莞诗录六十五卷(卷三十五至卷六十五)张其淦辑
44(集部 14)
总集类
竹湾题赠录二卷(存上卷)清 宁淇澜辑
义马唱和诗一卷义马诗一卷 清 张璐编
宝安诗正六十卷(存卷一)清 邓淳撰
宝安诗正续集十二卷(缺卷五至卷九)清 罗嘉蓉辑
君去有家归诗册一卷 清 黎廷辅辑
东莞三逸合稿三卷 黄佛颐编
梦醒芙蓉集三卷 清 苏泽东辑
周甲唱和诗一卷 祁正编
诗文评类
冷邸小言一卷 明 邓云霄撰
词类
覆瓿词一卷 宋 赵必[王象]撰
花雨楼词草一卷 刘翰棻撰
45(丛部 1)
沧海丛书 张伯桢辑
第一辑
万木草堂丛书目录一卷 康有为撰
袁督师遗集三卷附录一卷 明 袁崇焕撰
张文烈遗集六卷附录一卷 明 张家玉撰
附寒木居诗钞一卷 明 张家珍撰
袁督师配祀关岳议案七卷 张伯桢辑
第二辑
哀烈录一卷 康有为辑
汪兆铭庚戌被逮供词一卷 张伯桢录
寄禅遗诗一卷 释敬安撰
焚馀草一卷 张伯桢撰
愁思集一卷 张伯桢撰
篁溪家谱一卷附录二卷 张伯桢撰
篁溪归钓图题词一卷 张伯桢辑
南海康先生传一卷 张伯桢撰
第三辑
达赖喇嘛传一卷 张伯桢撰
班禅额尔德尼传一卷附录一卷 张伯桢撰
西藏大呼毕勒罕考一卷 张伯桢撰
西藏圣迹考一卷 张伯桢撰
附
诸佛出世事迹考一卷
荣武佛开光说法录一卷
荣武佛传一卷
白尊者普仁舍利塔铭一卷
佛法灵感记一卷
甲戌杂感一卷
46(丛部 2)
聚德堂丛书(上)陈伯陶辑
琴轩集十卷 明 陈琏撰
学部通辩十二卷 明 陈建撰
治安要议六卷 明 陈建撰
拟古乐府二卷 明 李东阳撰 明 陈建通考
悬榻斋诗集一卷文集一卷 明 陈履撰
陈献孟遗诗一卷附录一卷 清 陈阿平撰
47(丛部 3)
聚德堂丛书(下)陈伯陶辑
长春道教源流八卷 清 陈铭珪撰
浮山志五卷 清 陈铭珪撰
荔庄诗存一卷 清 陈铭珪撰
胜朝粤东遗民录四卷补遗一卷附一卷 陈伯陶撰
宋东莞遗民录二卷诗文补遗一卷 陈伯陶撰
宋台秋唱三卷附录一卷 苏泽东辑遗一卷 陈伯陶撰
宋台秋唱三卷附录一卷 苏泽东辑
相关文章
明代传记丛刊(全160册)pdf下载
【从书名】明代传记丛刊【作 者】周骏富【形态项】 160册【主题词】历史人物(地点: 中国 年代: 明代 学科: 传记) 【出版项】 明文书局 , 1991 咨询QQ:257083…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pdf下载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三国志【2013】【5册】元史【 2013】【15册】北史【2012】【10册】北齐书【2013】【2册】南史【2011-2012】【6册】南齐书【2013】【3册】…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二十四史.pdf下载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entity[“book”,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47册)”, 0] pdf 下载》展开讨论,首先对该套丛书的整体情况予以简要概括:这是一项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东莞市莞城图书馆联合整理编纂、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地方历史文献集成,首次成书为47册,涵盖东莞地区自宋代至清末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该丛书:一是其文化与学术价值,二是整理与出版背景,三是pdf 下载这一形式的利弊探究,四是用户使用与版权问题。本文每一部分都深入分析,并在结尾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意义、使用方式、潜在风险及未来发展有全面认识。透过这些讨论,可见这套文献丛书不仅是东莞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库,也提醒我们在数字化时代关注文献获取形式、版权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学术价值探究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47册)》作为一套地方文献集成,首先体现了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丛书汇集了东莞地区历代作者著述、刻本、写本、稿本等多样形式的文献资料,为学界提供了系统、丰富的史料基础。
从学术角度看,这套丛书能够补充传统中国史研究中对“地方”维度的忽视问题——一般史书偏重中央或大省,而像东莞这样在岭南地区的县级或地级区域,通过这类整理可反映出地方文化、乡邦社会、族群网络等独特面貌。
此外,本丛书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备显著价值:通过保存、整理、再版这些散见于各种藏本与版本中的文献,不仅为后人保留了地域知识,也为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地方史、文化史、族谱学等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再者,这套丛书的编纂还具备“修复传统”与“数字时代借力”双重意义。在传统文献被散佚、版本稀缺的大环境中,丛书的出版弥补了空白;而在数字化、电子化成为趋势的今天,其影印版、甚至pdf 形式的传播也推动了研究的便捷性。
二、整理出版背景回顾
该丛书的整理工作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东莞市莞城图书馆联合开展,从策划、征集、整理、校勘到出版,是一个耗时且系统化的工程。有关资料显示,第一辑47册于2017年出版。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3turn0search7turn0search0
在整理过程中,编者面临着文献散佚、版本分布广泛、文献保存状况不一等困难。文献形式包括刻本、手抄本、稿本、写本等,版本类型的多样性增加了整理难度。正因如此,编纂方不仅要寻找不同藏书单位,还要进行版本比对、断代确定、校正注释等工作。
出版方面,《东莞历史文献丛书(47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采取影印或再版形式,使古文献能够以较为原貌的方式重现。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0 这既尊重了原典结构,也方便现代读者使用。
此外,这一项目的启动还体现了地方政府与文化机构对“地方文献保护”与“文化自信”的重视。通过官方平台可知,该项工作被视为东莞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citeturn0search1
三、pdf 下载形式的利弊分析
关于“pdf 下载”这一形式,它带来了方便性。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快速获取整套或部分丛书,便于查阅、研究。尤其对于海外或非实体图书馆的读者而言,pdf 格式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可访问性。
然而,便捷并非没有风险。首先,未经授权或版权不清的pdf 下载可能涉及侵权问题。如果丛书尚未明确授权数字化传播,下载可能违反出版权或再版权。对编者、出版社及其知识产权而言,这是一种潜在损害。
其次,pdf 文件的版本和质量可能参差不齐。某些下载版本可能缺页、扫描模糊、缺少校勘说明或注释,与原书精装版本相比可能失去一部分学术价值。研究者若据此作为依据,应警惕其准确性。
最后,从学术伦理角度看,依赖非正规渠道下载的文献可能造成引用不规范、版本混乱,从而影响研究的严谨性。因此,即便是pdf 下载方便,应当验证其来源、版权状态及版本完整性。
四、用户使用与版权问题思考
在实际使用中,研究者、学生、地方史爱好者等可能会将这套丛书作为重要参考。如何合理使用,则涉及引用规范、版本标注、注释标识等学术规范问题。建议用户注明版本、出版社、出版年份,以保障引用准确性。
关于版权问题,虽然许多地方文献本身可能因年代久远而接近公有领域,但丛书的整理、校勘、出版版本可能仍受现代版权保护。因此,在进行pdf 下载或数字化传播前,应确认出版方是否授权或明确版权状态,以避免法律风险。
此外,若用户用于教研、公开课、学术报告或课堂教学,需注意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畴。若用户将整套丛书pdf 放置于公开网络或提供下载链接,可能构成商业化传播或复制传播,从而侵犯版权。
最后,从地方文化保护的视角来看,尊重版权、支持正版、有偿获取并不妨碍文献的广泛传播。地方政府、文化机构可考虑授权数字版本、建立地方数字文献库,以合法途径扩展文献影响力,同时兼顾版权权益。
总结:
综上所述,《东莞历史文献丛书(47册)》是东莞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文化与学术价值显著,整理出版具有深厚背景,pdf 下载形式虽然便捷但伴随版权风险,用户在使用中需注意版本、引用与合法性。通过这一讨论,我们可清晰认识到地方文献整理出版的复杂性与价值,也应警醒数字化时代下的使用规范与权益保护。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地方文献如该丛书有望通过合法授权的数字平台进行更广泛传播。研究者、学生与公众应当在尊重版权、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推动东莞乃至更大区域的历史文献研究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东莞历史文献丛书(47册)》将继续发挥其文献库、参考书与传承载体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