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第1辑.西北稀见方志文献(63册)
第1~5卷
敕修陕西通志 一百卷卷首一卷 (清)查郎阿修; (清)沈青崖纂 影印雍正十三年(1735)序本
第6~11卷
陕西续通志稿 二百廿四卷 (一名续修陕西通志稿) (民国)宋伯鲁等修; 吴廷锡等纂 影印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
第12卷
陕西志辑要 六卷卷首一卷 (清)王志沂辑 影印道光七年(1827)序本
吕泾野先生高陵县志 七卷 附续传一卷 (明)吕〓修 影印明刊本
礼泉县续志 三卷卷首一卷 (清)宫耀亮修 影印民国二十九年(1940)抄本
兴平县志 二十五卷 (清)胡蛟龄纂修 –
兴平县士女续志 三卷 (清)王权撰 影印光绪二年(1876)跋本
第13卷
长武县志 十二卷 附后续一卷 (清)洪亮吉撰; (清)樊士铎修 影印嘉庆己卯(1819)年刊本
续武功县志 五卷 (清)张树勋修; 王森文纂 影印嘉庆二十一年(1816)跋本
第14卷
绥德直隶州志 八卷卷首一卷 (清)孔繁朴修; 高维岳纂 影印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本
府谷县志 四卷 (清)郑居中撰 影印乾隆癸卯年(1783)序本
[鹿阝]州志 八卷卷首一卷 (清)顾耿臣修; 任于峤纂 影印康熙五年(1666)序本
延长县志 十卷 (清)王崇礼纂修 影印抄本
保安县志 八卷 (清)彭瑞麟修; 武东旭纂 影印抄本
澄城县志 二卷 (明)石道立原纂; (清)姚钦明增修; 路世美增纂 影印道光二十八年(1848)跋本
第15卷
富平县志 八卷 (清)胡文铨撰; 杨着藩校订 影印乾隆四十三年(1778)序本
续朝邑县志 八卷 (明)王学谟撰 影印万历甲申年(1584)序本
雒南县志 十二卷 增图一幅 附增刻洛源书院新章一卷 附一卷 (清)范启源重纂; 薛〓订证 影印乾隆五十六年(1791)跋本
重修镇安县 志十卷 (清)聂焘撰 影印民国十五年(1926)序本
第16卷
续修紫阳县志 六卷卷首一卷 附勘误表一卷 (民国)陈振纪纂修; 陈如墉纂修 影印民国十三年(1924)序本
第17卷
砖砰县志 二卷 佚名撰 影印民国六年(1917)版
白河县志 十四卷 (清)王达心纂 影印嘉庆年序本
宁陕厅志 四卷 (清)林一铭纂修; 焦世官纂; 胡官清纂 影印道光九年(1829)版
第18卷
留坝厅志 十卷 附足征录四卷 (清)贺仲〓修; 蒋湘南纂 影印道光二十二年(1842)序本
第19卷
重刊城固县志 十卷 (清)王穆纂修 影印康熙五十六年(1717)序本
第20卷
南郑县志 十六卷 (清)王行俭纂修 –
第21卷
洋县志 八卷卷首 (清)邹溶修; 周忠纂 –
第22卷
宁羌州乡土志 不分卷 (清)陈芑芬修; 黎彩彰纂
沔县志 四卷 (清)钱兆沆纂修
褒城县志 四卷 (清)光朝魁纂修
第23~26卷
甘肃新通志 一百卷卷首五卷 (一名甘肃全省新通志) (清)升充纂; 长庚纂; 安维峻纂 影印宣统元年(1909)版
第27~29卷
甘肃通志稿 不分卷 (民国)刘郁芬修; 杨思纂; 张维等纂 影印民初稿本
第30~32卷
甘肃省乡土志稿 二十三章 附姓名录六卷 (民国)朱允明撰 影印稿本
第33卷
甘肃省志 (民国)白眉着 影印民初版
第34卷
皋兰县续志 十二卷 (清)黄景原纂; 秦维岳原纂; 陆芝田等续纂 –
金县新志 不分卷 (清)耿喻修; 郭殿邦纂
第35卷
重修靖远县志 八卷卷首 (清)李一鹏等纂 影印道光十三年(1833)序本
第36卷
打拉池县丞志 不分卷 (清)廖丙文修; 陈希魁等纂; 张维补辑 影印民国三十一年(1942)序本
会宁县志 十二卷 (清)毕光尧纂修 影印道光辛卯(1831)仲春镌板藏尊经阁
第37卷
新修宁远县志 六卷 (清)冯同宪修; 李樟纂 影印康熙庚寅年(1710)序本
宁远县志续略 八卷 (清)缵周撰
清水县志 十二卷 (清)刘俊声修; 张桂芳纂 影印康熙二十六年(1687)序本
第38卷
续伏羌县志 六卷 (清)严泽生纂 影印同治十一年(1872)序本
秦安志 九卷 (明)胡缵宗纂 影印嘉靖十四年(1535)序本
第39卷
新修安定县志 二卷 (一名安定县新志, 安定县志) (明)恽应翼修; 张嘉孚纂 影印万历丁酉年(1597)版
岷州志 二十卷 (清)郭京范纂; 田而〓纂 影印康熙四十一年(1702)版
陇西县志 十二卷 (一名陇西志) (清)鲁廷琰修; 田吕叶纂 影印乾隆三年(1738)版
重修通渭县志 四卷 (明)刘世纶修; 白我心纂 影印万历丙辰年(1616)版
渭源县志 不分卷 (清)张弘斌修; 张淑孔纂 影印康熙二十七年(1688)版
第40卷
重修漳县志 八卷卷首一卷 (民国)韩世英修 影印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出版本
创修陇西分县武阳志 五卷 (清)周裕杭修; (清)杨学震纂 影印光绪三十四年(1908)序本
第41卷
狄道州志 十六卷 (清)呼延华国修; 吴镇纂 影印乾隆二十八年序(1763)本
平凉府志 十三卷 (明)赵时春纂 –
第42卷
顺治灵台志 四卷 (清)黄居中修; 杨淳纂 影印顺治十五年(1658)序本
泾州志 二卷 (清)张延福修; 李瑾纂 影印乾隆十九年(1754)序本
第43卷
庄浪县志 七卷 (清)王钟鸣修; (清)卢必培纂 影印康熙六年(1667)序本
平凉县志 四卷 (清)郑浚纂; 王安民纂 影印光绪三十四年(1908)序本
第44卷
合水县志 二卷 (清)陶奕曾纂修 影印乾隆辛巳年(1761)序本
宁州志 五卷 (清)晋显卿修; 王星麟纂 影印康熙二十六年(1687)序本
第45卷
环县志 九卷 (清)高观鲤纂修 影印乾隆十九年(1754)序本
正宁县志 十八卷 (清)折遇兰纂修 影印乾隆二十八年(1763)序本
第46卷
阶州直隶州续志 三十三卷 (清)叶恩沛修; (清)吕震南纂 影印光绪二十年(1894)序本
文县志 八卷卷首一卷 (清)江景瑞纂修 影印乾隆二十七年(1762)序本
第47卷
两当县志 四卷 (清)秦武域纂修
西和县志 四卷 (一名西和县新志) (清)邱大英纂修
第48卷
镇番县志 十卷 (清)许协修; 谢集成纂 影印道光五年(1825)序本
重修古浪县志 九卷卷首一卷 (民国)李民发主编; 李培清修; 唐海云纂 影印民国二十八年(1939)序本
重刊甘镇志 六卷 (明)杨春茂撰
东乐县志 四卷卷首一卷 (清)徐传钧修; 张着常纂 影印民国十二年(1923)序本
续修山丹县志 十卷 (清)黄景续撰 影印道光乙未(1835)仙堤书院藏板
玉门县志 不分卷 (清)佚名撰
敦煌县志 不分卷 (清)佚名撰
鼎新县志 不分卷 (民国)张应麒修
第49卷
肃州新志 不分卷 (清)吴人寿纂修; (清)何衍度纂修
洮州厅志 十八卷卷首一卷 (清)张彦笃修; 包永昌纂 影印光绪三十三年(1907)序本
河州志 六卷 (清)吴祯纂修 影印康熙四十六年(1707)序本
和政县志 九卷 (清)王诏纂 影印民国十九年(1930)序本
第50卷
朔方新志 四卷 (明)杨应聘纂修; 杨寿纂修
宁夏府志 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清)张金城撰 影印乾隆四十五年(1780)序本
第51卷
银川小志 不分卷 (清)汪绎辰纂
平罗记略 八卷 (清)徐保字纂 影印道光己丑(1829)镌新堡官舍藏板
续增平罗记略 五卷 (清)张梯纂 影印道光甲辰年(1844)镌新堡官舍藏板
第52卷
平远县志 十卷 (清)陈日新纂修 影印光绪五年(1879)季夏囗雕板存县署本
花马池志 二卷 (清)佚名撰
灵州志 四卷 (清)杨芳灿修; 郭楷纂 影印嘉庆三年(1798)序本
第53卷
续修中卫县志 十卷 (清)程德润撰 影印道光二十一年(1841)序本
第54卷
盐茶厅志备遗 不分卷 (清)朱亨衍修; 刘统纂 影印乾隆十七年(1752)序本
隆德县志 二卷 (清)常星景撰 影印康熙二年(1663)序本
化平县志 四卷 (民国)盖世儒修; 张逢泰纂 影印民国二十九年(1940)序本
第55卷
重刊西宁志 不分卷 (清)苏铣纂 影印顺治丁酉年(1657)序本
青海记 不分卷 (清)康敷镕纂
西宁府新志 四十卷 (清)杨应琚纂 影印乾隆十二年(1747)序本
西宁府续志 十卷 (清)邓承伟撰; 基生兰续纂 影印民国二十六年(1937)序本
大通县志 六部 (民国)刘运新修; 廖〓苏纂 影印民国八年(1919)序本
丹噶尔厅志 八卷 (清)张庭武修; 杨景升纂 影印宣统元年(1909)序本
第56卷
循化志 八卷 (清)龚景瀚纂修 影印清末版
第57卷
碾伯所志 不分卷 (清)李天祥纂
贵德县志 四卷 (民国)赵万卿纂
第58卷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四十八卷卷首四卷 (清)傅恒等修; 褚廷璋等纂; 英廉等增纂 影印清刊本
第59卷
回疆通志 十二卷 (清)和宁纂 影印民国十四年(1925)版
第60卷
西域总志 四卷 (一名异域琐谈新疆列传) (清)七十一纂 影印嘉庆六年(1801)版
新疆四道志 不分卷 (清)佚名撰
第61卷
新疆乡土志稿 廿九种 –
镇西厅乡土志 不分卷 (清)闫绪昌修; 高耀南纂
和阗直隶州乡土志 不分卷 佚名撰
叶城县乡土志 不分卷 佚名撰
新平县乡土志 不分卷 佚名撰
第62卷
华岳志 八卷卷首一卷 (清)李榕荫纂辑 影印光绪癸未(1883)年补刊本
第63卷
崆峒山志 二卷 (清)张伯魁纂修 影印嘉庆二年(1797)序本
首阳山志 不分卷 (民国)张颖轩纂 影印民国二十五年(1936)序本
麦积山石窟志 不分卷
![]()
相关文章
明代传记丛刊(全160册)pdf下载
【从书名】明代传记丛刊【作 者】周骏富【形态项】 160册【主题词】历史人物(地点: 中国 年代: 明代 学科: 传记) 【出版项】 明文书局 , 1991 咨询QQ:257083…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740191470 微信:yt25656《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740191470 微信:yan2018070…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咨询QQ:740191470 微信:yt25656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本书收录的这…
二十四史.pdf下载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
陕西金文集成(全16册)pdf下载
陕西金文集成(全16册)陕西金文集成01 宝鸡 岐山.pdf陕西金文集成02 宝鸡 岐山 扶风.pdf陕西金文集成03 宝鸡 &…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本文围绕《entity[“book”,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第一辑 西北稀见方志文献(63册)”, 0]》(以下简称“63册丛书”)的pdf下载与其学术价值展开分析。文章首先从该丛书的背景与概况入手,简要介绍其编纂缘起、规模构成与对西北地区地方志文献的意义。随后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一是其内容体系与文献价值,二是其数字化与pdf下载的便利性与风险,三是其研究与应用前景,四是其版权、使用规范与保存传播挑战。每个方面细分为多个自然段,层层展开讨论。最后,文章在总结部分归纳63册丛书在地方志研究、区域历史学、古籍整理与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作用,并指出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既认识这套重要文献资源的学术意义,也理解其获取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文由 nayona.cn 整理。
一、丛书概况与编纂背景
“63册丛书”是由 entity[“book”,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0] 编委会主编、由 entity[“organization”, “兰州古籍书店”, 0] 出版的《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一辑文献汇编。该辑共计卷1至63册,涵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稀见方志。 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6turn0search7
编纂的背景源于西北地区地方志文献长期散佚、版本稀少、整理困难的现实。为系统整理这些“稀见”方志文献,提供研究者统一的版本、目录与影印,丛书应运而生。 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3
从规模看,这套丛书选取了大量清、明、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乡土志、县志、州志、乡志等文本。比如陕西县志、甘肃省志、新疆乡土志稿、青海西宁志等。 citeturn0search2
二、文献内容体系与价值体现
这63册的内容体系较为丰富。以卷1-5为例,收录了《敕修陕西通志》《陕西续通志稿》等陕西地方志的早期版本。 citeturn0search2
继续看下去,卷23-26集中在甘肃“新通志”及其乡土志稿,卷50-56则涉及宁夏、青海、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土志稿与地方志。由此可见,内容空间涵盖陕西到新疆、涵盖省、州、县三级,时间跨度也较大。 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3
在学术价值上,首先,这套丛书将许多原本影印难见或私藏少见的方志文献整理汇编,为地方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其次,它为区域历史学、地方制度研究、乡土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原始文本。最后,通过统一的版本整理,有利于数字化、全文检索、版本比较分析。
三、pdf下载便利与使用风险
就获取方式而言,“63册丛书”在一些资源库或分享网站上即可检索到电子版本或pdf格式。比如某页面就明确描述“第一辑西北稀见方志文献…pdf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citeturn0search5
这种pdf下载为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需亲赴图书馆查找实体版,且节省时间、提升查阅效率。特别对于身处异地、访问实体资源困难者,意义尤为显著。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风险与问题。首先,版权状态可能并不明确:虽然这些古籍多属公版,但影印整理版可能仍受到整理者或编辑单位的版权保护。其次,下载来源可能存在版本不完整、影像模糊、排版不规范的问题。再次,非法分享或破解下载可能触及法律或伦理赤线。学者在使用pdf版时应注意版本来源、版权声明与引用规范。
四、研究应用与传播挑战
在研究应用方面,这63册丛书为地方志、历史地理、民族学、文献学等学科提供了活跃的研究素材。例如,可用于考察清代西北行政建制变化、民族迁徙、地域文化交融、边疆治理模式等议题。
此外,结合现代数字人文技术,这套文献亦可进入全文检索、实体识别、地图可视化等新型研究模式。地方志中所蕴含的人名、地名、制度名等可被抽取并用于大数据分析、GIS可视化研究。 citeturn0academia10turn0academia16
但是传播与保存也面临挑战。由于出版年代、版本稀少、纸质老化,实体资源保存难度较大;而数字化过程需要版权清晰、扫描质量高、校对规范。此外,对于下载的pdf资源,用户面临存档分散、版本难以确认、长期可访问性不稳定的问题。研究者在引用、保存、传播时,应尽可能选择正规渠道、注明版本、尊重版权。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第一辑 西北稀见方志文献(63册)》是一套意义深远的地方志汇编文献集。它通过系统整理西北地区明清民国时期稀见方志文献,为地方志研究、区域历史、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从内容体系、文献价值、数字获取、研究应用几个维度来看,这套丛书均展现出突出的学术价值。
同时,伴随着pdf下载的便利,也带来了版权、版本、数字保存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研究者应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将这套文献资源与现代数字人文技术、跨学科方法结合起来,以发挥其更大的研究价值并实现长效保存与传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