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刺史考全编含索引(全6册)
作者:郁贤皓着
出版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
目录
唐刺史考全编 1
唐刺史考全编 2
唐刺史考全编 3
唐刺史考全编 4
唐刺史考全编 5
唐刺史考全编索引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pdf下载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佛教美术全集01 佛像大观佛教美术全集02 佛教美术讲座佛教美术全集03 双林寺彩塑佛像佛教美术全集04 敦煌佛影佛教美术全集05 龙门佛教造像佛教美术全集06 佛像鉴定与收藏…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全26册)pdf下载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全26册)文件格式:PDF作者: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机构: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时间:1973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主编陈捷先,江苏江都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5…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三编)pdf下载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目录(全三编)第一编第二编第三编第一编:0001 甲午中日战辑(王炳耀辑)0002 桂之华轩遗集(朱铭盘着)0003 庚辛之际月表(王镜航编)0004 庚子西狩丛谈(吴永口述,刘治襄笔…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全209卷)pdf下载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全209卷)[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001卷].黄夏年主编.扫描版.pdf[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002卷].黄夏年主编.扫描版.pdf[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003卷].黄夏年主编….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全86册)pdf下载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全86册)[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 01卷].黄夏年主编.扫描版.pdf[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 02卷].黄夏年主编.扫描版.pdf[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唐刺史考全编含索引(全6册)》是一部集学术研究、历史考证与制度探讨于一体的巨著,是研究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与官僚体制的重要参考书。本书系统整理唐代刺史的任职资料、地理分布、行政沿革及人事变动情况,通过大量史料的比勘与引证,全面揭示了唐代地方政治运作的历史脉络与制度特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介绍其编纂背景与学术价值;其次探讨唐代刺史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再次评析书中史料整理与索引系统的独特意义;最后讨论《唐刺史考全编》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延展与应用。通过系统阐述,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部著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数字化文献时代的学术传播价值。
1、编纂缘起与学术价值
《唐刺史考全编含索引(全6册)》的编纂工作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中国历史学界对于唐代地方制度的系统研究。随着《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等史籍的深入校勘,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唐代地方政治体制的复杂性与历史研究中的断层。因此,《唐刺史考全编》的编纂者以恢弘的史料整理视野,试图通过系统化、考据化的方式,重建唐代刺史制度的全貌,为后世提供一部权威的史料汇编。
在学术价值层面,该书不仅是一部人物志性质的参考书,更是制度史与政治史的交叉研究成果。它涵盖了唐代各州、府、郡的刺史名单、任期、籍贯、仕途轨迹等详细信息,为研究唐代地方行政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此外,通过对刺史制度的纵向比照,还能反映出唐代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演变,从而为理解唐朝政治结构的动态性提供关键视角。
更为重要的是,《唐刺史考全编》在资料整合上采取了现代目录学与文献学的标准。它不仅引用正史、碑铭、墓志、方志等多种史料,还通过索引系统实现了人名、地名、年代的交叉检索。这一创新形式,使其成为连接古代史料与现代学术方法的桥梁,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唐代刺史制度的历史演变
唐代的刺史制度源远流长,其制度渊源可追溯至汉代的郡守与魏晋南北朝的州刺史。唐初沿袭隋制,设全国为十道,下辖州、县,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的核心人物。随着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刺史的职权逐渐扩大,从最初的监察性质转为兼具行政、军事与财政等多重职能的地方权力中心。
至唐玄宗时期,道制逐步完善,刺史制度与监察制度形成互补,中央通过对刺史的任免、考课等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此同时,刺史制度的区域差异性也开始显现——在边疆地区,刺史往往兼有防御职能,而在中原腹地则更偏重行政治理。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唐代地方政治呈现出灵活而复杂的格局。
进入晚唐,随着藩镇割据的兴起,刺史的权力逐渐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的象征。部分刺史掌握军队,形成“节度使化”的趋势。《唐刺史考全编》对这一转变进行了细致考证,揭示了唐代地方权力体系的分化过程,为研究唐末五代政治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
3、史料整理与索引系统解析
《唐刺史考全编含索引(全6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其严谨而系统的史料整理方式。编者通过比对史书记载、碑刻资料、地方志与墓志铭,采用“史料互证”的方法,尽可能还原刺史任职的真实情况。对于史料记载有出入者,书中往往附有详细注释,标明出处与争议点,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线索。
该书的索引系统堪称经典。它不仅建立了人名索引,还包括地名、年号、官职、籍贯等多重索引体系,方便学者快速查找特定信息。这种索引结构既符合传统目录学原则,又借鉴了现代档案编目理念,使全书具备高度的检索价值。在当今数字化文献整理中,其设计理念仍具参考意义。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附录资料,如各地行政区划沿革表、刺史任期年表、历代官制对照表等。这些附录不仅增强了全书的系统性,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跨时段、跨区域的比较分析基础。可以说,《唐刺史考全编》在史料系统化与索引科学化方面,代表了当代中国史学整理的一个高峰。
4、学术传播与当代意义
在数字化时代,《唐刺史考全编含索引(全6册)》的电子版与PDF版本的出现,使得这一学术巨著突破了传统印刷的限制,进入了更广阔的学术传播领域。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研究者能够便捷地检索、比对与引用相关内容,极大提高了史学研究的效率与精度。
与此同时,该书的传播也推动了唐代地方史、人物志学与制度史等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许多学者以其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了对唐代州郡分布、地方官僚流动与中央派遣制度的量化分析,从而实现了传统史学与数据研究的结合。这种研究范式的创新,使得古代史料得以在新的学术语境中焕为学术巨著的多重价值。它既是一部史料汇编,更是一座通往唐代政治世界的学术桥梁,为新时代的历史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