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 闽东畲族博物馆卷》
作者:闽东畲族博物馆编 页数:236 出版社: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
丛书名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简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畲族的工艺美术品(编织工艺、织染绣、漆器工艺、雕塑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等)、宗教器物、乐器、服饰佩饰、生产生活用品、文物古迹等,既展示了我国畲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精品,也描述了文物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世界史资料丛刊.pdf下载
世界史资料丛刊目录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世界史资料丛刊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pdf世界史资料丛刊 1600~1914年的日本.pdf…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pdf下载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全集守在的胃大足石刻雕刻的代表作品,所载以宋代石刻雕塑为主,同时兼及唐代和五代、明代的石刻代表作品,以期相对全面和较典型…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pdf下载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佛教美术全集01 佛像大观佛教美术全集02 佛教美术讲座佛教美术全集03 双林寺彩塑佛像佛教美术全集04 敦煌佛影佛教美术全集05 龙门佛教造像佛教美术全集06 佛像鉴定与收藏…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全26册)pdf下载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全26册)文件格式:PDF作者: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机构: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时间:1973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主编陈捷先,江苏江都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5…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 闽东畲族博物馆卷》(2014)是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汇集了闽东畲族丰富的文物资源,还以系统化的图典形式,呈现出畲族悠久的历史传承与独特的文化面貌。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探讨其编撰背景与出版意义,揭示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重要成果的价值;其次,剖析书中对畲族文物的全面展示,从物质遗存到精神象征,展现其文化多样性;第三,深入解读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与学术方法,体现出研究者在整理、考证、呈现过程中的用心与专业;最后,探讨其现实价值与未来意义,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与学术研究方面的推动作用。通过这四个角度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理解这部文献的学术贡献,还能从中感受到畲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大观中的独特魅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1、编撰背景与出版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 闽东畲族博物馆卷》出版于2014年,这一时间点具有特殊意义。随着中国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以文献、图典、数据库等形式保存民族文化资源。这部著作的问世,正是这一政策背景下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时代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编撰工作的背后,不仅是学者们数年的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还包含了对畲族历史记忆的重新梳理。畲族作为分布在闽东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群体,长期以来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但因人口分布分散,文化资料往往零散,缺乏系统化整理。本书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口。
出版意义不仅在于学术价值,更在于文化自信的表达。通过文物图典的形式,畲族文化从地域性的民间记忆走向了国家层面的学术研究与社会认知。这种转变,既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2、畲族文物的全面展示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对闽东畲族文物的全面展示。无论是服饰、器物,还是生活用具、宗教祭祀用品,都以高清图片与详尽文字呈现出来。这种直观的图文结合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感受到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畲族的刺绣工艺在图典中有着详尽的展示。畲族妇女以独特的针法和鲜艳的色彩,表现自然景物和传统纹饰,这些刺绣不仅具有生活实用功能,更蕴含了民族的审美观和精神象征。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呈现,读者能够感知到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流淌。
此外,书中还对畲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进行了归类整理。这些物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畲族先民的生活智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无论是农具的形制,还是日常器具的材质,都传递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研究区域经济与民俗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3、学术方法与表现形式
该书在学术方法与表现形式上同样具有开创性。首先,研究团队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文字说明与高清实物照片结合,不仅便于学术研究,也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文字记载的局限,使得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加直观生动。
其次,作者团队在编撰过程中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每一类文物都配有明确的分类、注释和考证信息,确保其出处与功能的准确性。这种方法既满足了学术研究的严谨要求,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另外,本书还体现了对口述资料和田野调查成果的重视。许多文物的使用方式和文化意义,往往需要通过对畲族长者的访谈来补充说明。这种资料收集方式,使得书中内容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涵盖了精神层面的传承,从而全面展现畲族文化的整体面貌。
4、现实价值与未来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 闽东畲族博物馆卷》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为畲族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图文档案,为防止文化遗产流失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抢救性意义。
其次,该书为民族团结与社会认同提供了新的桥梁。通过对畲族文化的展示,更多的社会群体能够理解并尊重畲族的生活与信仰,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这种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未来意义在于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作为图典,这本书不仅服务于研究者和学者,也可以作为教材和科普读物,为公众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知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这类图典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数字资源,扩大传播范围。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 闽东畲族博物馆卷》(2014)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它以系统化的方式整理和呈现了畲族文化遗产,为研究少数民族历史、艺术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素材。无论是从民族文化保护角度,还是从推动社会认同的角度,这部图典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部著作还将持续发挥其价值。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更是文化传承与教育普及的重要载体。通过它,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畲族文化的独特性,并从中体会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