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经堂丛书(共100册)
文件格式:djvu
作者: (清)卢文弨辑
出版社: 北京直隶书局
版本:清乾隆中余姚卢氏刊本
出版时间:民国十二年(1923)北京直隶书局据清卢氏刊本景印
目录介绍如下:
001白虎通卷一上.djvu 4.99 MB
002白虎通卷一下-卷二.djvu 5.75 MB
003白虎通卷三.djvu 5.75 MB
004白虎通卷四 阙文 校勘补遗.djvu 6.39 MB
005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九-三十二.djvu 7.17 MB
006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五-二十八.djvu 6.93 MB
007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一-二十四.djvu 7.60 MB
008抱经堂文集卷第七-九.djvu 7.76 MB
009抱经堂文集卷第三十三-三十四.djvu 5.38 MB
010抱经堂文集卷第十七-二十.djvu 8.06 MB
011抱经堂文集卷第十-十三.djvu 6.93 MB
012抱经堂文集卷第十四-十六.djvu 6.37 MB
013抱经堂文集卷第四-六.djvu 7.26 MB
014抱经堂文集卷第一-三.djvu 7.66 MB
015董子 春秋繁露卷第五-八.djvu 5.58 MB
016董子 春秋繁露卷第一-四.djvu 6.88 MB
017董子 春秋繁露卷九-十三.djvu 5.95 MB
018董子 春秋繁露卷十四-十七.djvu 4.76 MB
019独断.djvu 4.21 MB
020方言卷七-十三 校正补遗.djvu 6.26 MB
021方言卷一-六.djvu 6.60 MB
022贾子 新书卷第九-十.djvu 3.67 MB
023贾子 新书卷第六-八.djvu 4.68 MB
024贾子 新书卷第三-五.djvu 5.43 MB
025贾子 新书卷第一-二.djvu 5.04 MB
026解春集诗钞卷一-三.djvu 6.11 MB
027解春集文钞补遗卷一-二.djvu 7.06 MB
028解春集文钞卷第九-十.djvu 6.08 MB
029解春集文钞卷第六-八.djvu 7.42 MB
030解春集文钞卷第三-五.djvu 6.18 MB
031解春集文钞卷第十一-十二.djvu 5.85 MB
032解春集文钞卷第一-二.djvu 4.82 MB
033经典释文卷八-九.djvu 9.30 MB
034经典释文卷第六.djvu 5.52 MB
035经典释文卷第七.djvu 5.11 MB
036经典释文卷第十.djvu 5.58 MB
037经典释文卷第五.djvu 5.36 MB
038经典释文卷二十九-三十.djvu 10.16 MB
039经典释文卷二十七-二十八.djvu 9.92 MB
040经典释文卷二十三-二十六.djvu 8.58 MB
041经典释文卷二十一-二十二.djvu 8.28 MB
042经典释文卷三-四.djvu 4.82 MB
043经典释文卷十九-二十.djvu 7.76 MB
044经典释文卷十七-十八.djvu 7.54 MB
045经典释文卷十三-十四.djvu 7.17 MB
046经典释文卷十五-十六.djvu 6.88 MB
047经典释文卷十一-十二.djvu 9.52 MB
048经典释文卷一-二 总目录.djvu 10.00 MB
049经典释文攷证二.djvu 7.46 MB
050经典释文攷证三.djvu 5.80 MB
051经典释文攷证四.djvu 7.64 MB
052经典释文攷证一.djvu 6.85 MB
053龙城札记.djvu 4.40 MB
054羣书拾补八.djvu 4.62 MB
055羣书拾补二.djvu 4.29 MB
056羣书拾补二十.djvu 7.36 MB
057羣书拾补九.djvu 5.04 MB
058羣书拾补六.djvu 2.41 MB
059羣书拾补七.djvu 4.11 MB
060羣书拾补三.djvu 4.34 MB
061羣书拾补十.djvu 3.45 MB
062羣书拾补十八.djvu 4.98 MB
063羣书拾补十二.djvu 6.00 MB
064羣书拾补十九.djvu 3.80 MB
065羣书拾补十六.djvu 3.99 MB
066羣书拾补十七.djvu 3.20 MB
067羣书拾补十三.djvu 4.99 MB
068羣书拾补十四.djvu 2.82 MB
069羣书拾补十五.djvu 3.26 MB
070羣书拾补十一.djvu 4.93 MB
071羣书拾补四.djvu 3.41 MB
072羣书拾补五.djvu 2.66 MB
073羣书拾补一.djvu 3.35 MB
074三水小牍.djvu 3.45 MB
075西京杂记.djvu 5.32 MB
076荀子卷第七-十.djvu 7.31 MB
077荀子卷第十九-二十 校勘补遗.djvu 7.06 MB
078荀子卷第十五-十八.djvu 7.75 MB
079荀子卷第十一-十四.djvu 8.34 MB
080荀子卷第四-六.djvu 6.54 MB
081荀子卷第一-三.djvu 8.43 MB
082顔氏家训卷第二.djvu 3.56 MB
083顔氏家训卷第六-七.djvu 7.24 MB
084顔氏家训卷第三.djvu 4.54 MB
085顔氏家训卷第四.djvu 4.08 MB
086顔氏家训卷第五.djvu 3.87 MB
087顔氏家训卷第一.djvu 4.11 MB
088顔氏家训注补并重校 注补正.djvu 4.32 MB
089仪礼注疏详校第九-十一.djvu 6.21 MB
090仪礼注疏详校卷第七-八.djvu 6.50 MB
091仪礼注疏详校卷第十二-十四.djvu 5.99 MB
092仪礼注疏详校卷第十五-十七.djvu 5.75 MB
093仪礼注疏详校卷第四-六.djvu 7.50 MB
094仪礼注疏详校卷第一-三.djvu 6.20 MB
095逸周书卷第八-十 校正补遗.djvu 4.42 MB
096逸周书卷第六-七.djvu 6.94 MB
097逸周书卷第三-五.djvu 6.18 MB
098逸周书卷第一-二.djvu 3.97 MB
099锺山札记卷三-四.djvu 4.80 MB
100锺山札记卷一-二.djvu 5.66 MB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
世界史资料丛刊.pdf下载
世界史资料丛刊目录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世界史资料丛刊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pdf世界史资料丛刊 1600~1914年的日本.pdf…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全2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丛刊全二百册,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二十四史.pdf下载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 entity[“book”, “抱经堂丛书”, 0](共100册)”作为清代著名校勘家 entity[“people”, “卢文弨”, 0] 编校的重要丛书之一,其所蕴含的版本整理、校勘治学、版本流通与藏书价值,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本文首先从丛书的历史渊源与编纂背景出发,探讨其为何在清乾嘉时期兴起、又如何形成一种校刻传统;其次分析丛书的内容结构与版本特色,梳理其所收录的经典、子部及其他类籍的分布与特点;第三,从学术价值与影响力角度,说明其在古典文献整理、校勘学发展、丛书文化构建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从流通与收藏、当代研究价值两个维度,论述其在藏书界、版本界、数字化时代中的地位与利用前景。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系统阐述,本文力求全面还原抱经堂丛书的整体图景:既看其历史发生、也看其文本构成;既看其学术功能、也看其文化价值。希望能为古籍爱好者、校勘研究者、藏书者提供一幅清代经典丛书的鲜明侧影,并激发对这一典籍体系的进一步探究热情。
一、历史渊源与编纂背景
抱经堂丛书的编纂首先必须回到其编者卢文弨的学术生涯。卢文弨字绍弓、号矶渔、晚号弓父,其“抱经”堂号即来源于他对于古籍尤其是“遗经”整理校勘的志趣。citeturn0search9
清乾隆、嘉庆年间,古籍刻本、版本流通、校勘活动兴盛。卢文弨在这一时期,以校勘著称,他不仅负责传统经典的整理校订,还着重于版本考订、异文辨析,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抱经堂”为名称的校刻丛书体系。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5
从版本印刻来看,抱经堂丛书采用的刻本多为乾隆、嘉庆年间汇印本或影印本,其刻板、版本质量都受到藏书者与学界重视。资料显示,天津图书馆藏有“清乾隆嘉庆时期刻汇印本”版本。citeturn0search1
再者,丛书体系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有意为之。卢文弨在诸多序跋、题辞中表达了他“辑精校善,择本重说”的治学思想,强调保存古籍“旧本而勿私见改作”。citeturn1search5
因此,抱经堂丛书在历史上可视为清代校勘出版体系的重要组成,其编纂背景兼具时代机遇、学术传承与个人志趣三重因素。由此,理解其内涵必须立足于历史语境与学术文化之中。
二、内容结构与版本特色
在内容结构方面,抱经堂丛书所涵盖的类型极为广泛。其既有经典注释(如《仪礼注疏详校》),也有子部诸子(如《荀子》《新书》),还有类书、集部、笔记、札记等。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4turn0search3
例如,《抱经堂文集》便收录了卢文弨本人的序跋、书信、题辞、对策、墓志铭等共395篇,是其学术与文集创作的重要呈现。citeturn1search5turn0search8
版本特色方面,抱经堂丛书倾向于“择善本”“合刻善本”“校雠纠错”。如在《经典释文》与其《考证》版本中,卢氏不断校订、补遗,显示其精益求精之态度。citeturn1search5turn0search1
此外,该丛书还具有“汇刻”特点,即将多个版本汇集、择优整合再刻,以保证版本尽量清晰、共通、传抄方便。这在当时古籍流传、印刻条件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尤具重要意义。citeturn0search4
最后,从双版本流通来看,既有原刻本,也有民国后影印本(如1923年北京直隶书局影印清刻本)被再版,以便于读者取得。citeturn0search2
三、学术价值与影响力
抱经堂丛书在校勘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卢文弨作为校勘学家,其通过丛书体系将校本、注疏、考证、并行合刻,推动了古籍整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citeturn1search5turn0search2
在文献学、目录学研究中,抱经堂丛书亦被广泛引用。其札记如《钟山札记》《龙城札记》等对古书版本、体例、题跋有深入论述,成为后世研究校勘实践的重要源头材料。citeturn1search5
从丛书文化来看,抱经堂丛书为清代“丛书刻本潮”提供了一个典范——即由学者主导、藏书楼助力、印刻机制配合的整体生态。这种模式后来在“百部丛书集成”等更大规模丛书体系中可见其影。citeturn1search7turn1search4
影响力还体现在藏家与书林之间的相互反馈——高品质版本激发收藏需求,收藏又促进版本再版、影印、数字化的延续。抱经堂丛书作为“善本刻本”在藏书界、拍卖界亦有一定地位。citeturn0search1
归根结底,抱经堂丛书在古典文献整理、版本流通、学术传承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它不仅是古籍史上的一部丛书集,更是清代学术文化与藏书文化交汇的结晶。
四、流通收藏与当代研究前景
关于流通与收藏,抱经堂丛书虽然起于清代,但至今仍有藏本存世。馆藏单位如天津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室中均能查见其刻本或影印本。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1
在当代,随着数字化古籍资源的发展,抱经堂丛书中的部分册数已被数字化上传至像 entity[“organization”,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0] 等平台。其内容也更便于研究者检索、比较、引用。citeturn0search0
当代研究前景方面,抱经堂丛书对于校勘学、版本学、藏书学具有长期价值。学者可从其中探究清代刻书机制、版本流转、校订思想、题跋网络等多维议题。citeturn1search5
同时,基于现代学术资源整合与开放获取趋势,抱经堂丛书的影印本、数字本、注释本的整合成为可能。未来或可形成“范本+注释+数字资源”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古籍研究注入新动力。
此外,面向藏家、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该丛书也具有收藏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作为一种“清代丛书刻刻本”的代表,它的外观、版本、题跋、刻工都具备审美与文化象征意义。
总结: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抱经堂丛书在历史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流通收藏与研究前景上的立体面貌。作为清代一部以校勘整理为核心的丛书体系,其不仅传承了古籍的版本精华,而且推动了校勘出版的制度化、规范化。丛书所收涵的经典、子书、札记、文集,构成了一个宽阔而深入的典籍网络,这在古籍整理史上具有难得的典范意义。
从当代视角看,抱经堂丛书仍然焕发着新的活力:无论是在数字化资源构建、古籍研究方法革新,还是在藏书收藏文化当中,它都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对于今天的古典文献爱好者来说,它既是珍稀版本的象征,也是深入学术探究的入口。希望更多读者关注、研究并善用此书系,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