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县地名录》
作者:太仓县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234 出版社:太仓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
相关文章
江苏省 《江苏省志 地名志》2003版
《江苏省志 地名志》 作者: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718 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江苏省常州市 《江苏省常州市地名录》1983版
《江苏省常州市地名录》 作者:常州市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404 出版社:常州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 …
江苏省常州市 《江苏省溧阳县地名录》 1983版
《江苏省溧阳县地名录》 作者:溧阳县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237 出版社:溧阳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06 …
江苏省常州市 《江苏省武进县地名录》1985版
《江苏省武进县地名录》 作者:武进县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647 出版社:武进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5 …
江苏省淮安市 《江苏省洪泽县地名录》1982版
江苏省洪泽县地名录本名录收录的地名包括洪泽县的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专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名称,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名称等。编纂单位:洪泽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25 …
江苏省淮安市 《江苏省淮阴县地名录》1982版
《江苏省淮阴县地名录》 作者:原清江市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283 出版社:原清江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 …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江苏省太仓县地名录》(1983版)是江苏省地方志编纂体系中一部极具地方特色与史料价值的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太仓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行政区划、自然村落、街巷河港等地名信息,更蕴含着一段地域变迁的记忆和社会发展的轨迹。本文将围绕该地名录,从“编纂背景与时代特征”“地名体系与分类方法”“文化内涵与地域记忆”“现实意义与保护传承”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通过对1983版《太仓县地名录》的细致剖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太仓在特定时期的地理格局和行政分布,更能洞察地方治理理念与社会结构的演变脉络。该书以详实的资料、规范的编纂和科学的分类方法,为后续地名学研究、城市规划、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性资料。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对这部地名录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作出系统解读,为地方文献研究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1、编纂背景与时代特征
《江苏省太仓县地名录》(1983版)的问世,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背景之下。彼时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志修纂工作重新启动,各地纷纷展开地名普查与标准化命名工作。太仓县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农业与工商业并重地区,其地名整理既是行政管理的需要,也是地方文化整理的重要环节。地名录的编纂,是对县域空间格局的一次系统性记录与再认知。
从时代特征来看,1983版地名录体现出明显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倾向。它不再仅仅满足于“地名登记”,而是注重地名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命名依据和社会功能等多维度信息的汇总。这种方法在当时的江苏地方志系统中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文献治理与文化整理方面的政策导向。
此外,该地名录的编纂还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太仓的农村体制改革、城镇布局调整以及自然地理调查工作,为地名资料的核对与更新提供了大量实地依据。可以说,《太仓县地名录》既是社会经济转型的产物,也是改革时代精神的一种文献体现。
2、地名体系与分类方法
《太仓县地名录》采用了较为严谨的分类体系。全书按照行政区划层级自上而下展开,从乡镇到村落,从自然地理单元到街巷水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方便查阅,也反映出地名作为空间管理工具的科学逻辑。
地名录中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行政地名、自然地名与人文地名三大类型。其中行政地名体现出管理与治理的功能,自然地名揭示了地域生态特征,而人文地名则承载了民俗、宗教、姓氏、历史事件等文化元素。三者的有机结合,使整部地名录既具行政实用性,又具历史文化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太仓县地名录》在编纂过程中对同音异义、异名同址等复杂地名现象进行了规范。例如,对“沙溪”“陆渡”等历史悠久的集镇,分别注明了其历史沿革与方言读音,从而保证了地名数据的准确性与地域特色。这种兼顾科学性与地方性的处理方式,是该地名录的突出亮点。
3、文化内涵与地域记忆
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文化的符号。《太仓县地名录》(1983版)所收录的数千条地名,实际上构成了太仓地方文化记忆的“坐标系”。许多村名、港名、桥名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例如“浏河”“双凤”“璜泾”等地名,不仅反映了水乡地貌特征,也映射出太仓居民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
在地名录中,传统宗族文化的痕迹亦清晰可见。不少村落以姓氏命名,如“王桥”“张浜”“顾家圩”等,代表着家族聚居与乡土认同的历史模式。这类地名承载了社会结构的延续性,也见证了地方社会的血缘组织形态。通过这些地名,人们能够追溯地方社会的构成脉络与文化根基。
更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在于,这部地名录保存了大量濒临消失的古老地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村庄并入城区、河港改道,原有的地名被新称替代。而1983版地名录的存在,使那些旧地名得以留存于文字之中,成为地方记忆的重要档案,亦是文化传承的“地名博物馆”。
4、现实意义与保护传承
在当代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太仓县地名录》(1983版)的现实意义愈发突出。它不仅是行政区划变迁的重要依据,也为城市规划、道路命名、文物保护等提供了历史参考。许多地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成为地方文化宣传与旅游开发的重要素材。
在地名保护方面,这部地名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历史地名逐渐被遗忘或更名,传统文化元素受到冲击。通过对1983版地名录的再研究,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地名保护档案,实现“旧名有据、新名有章”,在延续文化记忆的同时促进社会治理的规范化。
此外,地名录的编纂理念也为新时代的数字化地名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启示。当前太仓已进入智慧城市阶段,利用地名录资料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将地名文献、历史资料与数字地图结合,不仅能实现地名资源的可视化管理,还能让公众更便捷地了解地方文化。这是地名录价值的现代延伸与再生。
总结:
总体而言,《江苏省太仓县地名录》(1983版)是一部集历史性、科学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重要地方文献。它在地名整理的同时,也构筑了一部浓缩的地方社会史。通过对地名的分类、解释与记载,读者得以窥见太仓在上世纪的地域变迁与人文生态。这种扎根于地方的文化表达,使地名录不仅具有行政实用价值,更成为研究区域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独特窗口。
站在当下回望,这部1983版地名录所承载的,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记录,更是文化记忆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地名是一个地方最生动的文化符号,值得被保护、研究与传播。未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延续这份文化脉络,将成为地方文献工作的新课题。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