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
内容简介:本名录包括启东县地名图;启东县概况;标准地名录(包括区、镇、公社等概况); 标准化地名更名、命名的通知等内容。
编纂单位:启东县地名委员会
相关文章
江苏省 《江苏省志 地名志》2003版
《江苏省志 地名志》 作者: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718 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江苏省常州市 《江苏省溧阳县地名录》 1983版
《江苏省溧阳县地名录》 作者:溧阳县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237 出版社:溧阳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06 …
江苏省淮安市 《江苏省洪泽县地名录》1982版
江苏省洪泽县地名录本名录收录的地名包括洪泽县的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专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名称,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名称等。编纂单位:洪泽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25 …
江苏省淮安市 《江苏省淮阴市地名录》1982版
《江苏省淮阴市地名录》 作者:原济江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社:原济江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2 …
江苏省淮安市 《江苏省淮阴县地名录》1982版
《江苏省淮阴县地名录》 作者:原清江市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283 出版社:原清江市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 …
江苏省淮安市 《江苏省金湖县地名录》1983版
《江苏省金湖县地名录》 作者:金湖地名委员会编 页数:236 出版社:金湖县地名委员会 出版日期:1983.03 …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1983版)是江苏省南通市地方志编纂体系中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地名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启东县各乡镇、村庄、自然地名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启东地区的社会结构与人文风貌。本文以该地名录为中心,从“编纂背景与时代意义”、“地域空间与行政格局”、“地名文化与民俗记忆”、“文献价值与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与延伸探讨,力求揭示这部地名录所蕴含的地方记忆与文化基因。通过对1983版的研读,我们不仅能洞察启东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行政变迁与地理格局,还能感受到江海平原人民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语言智慧与文化韵味。这部地名录是一部地理学、历史学与文化学交融的珍贵典籍,为研究江苏地方发展史提供了基础性文献支撑,也为现代地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1、编纂背景与时代意义
《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1983版)的编纂工作,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彼时的江苏省正处于行政体制逐步完善、城乡格局快速变动的阶段。启东县作为南通下辖的沿海县份,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地名众多且复杂。1983版地名录的编纂,既是地名普查的成果,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地理信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政治与社会背景看,1980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在进行行政区划、农业生产体制以及地名标准化的多重改革。编纂《启东县地名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消除地名使用上的混乱,统一各级机关、地图与档案的地名用字,并在地名整理中保存地方文化遗产。这使得该书不仅是一部行政工具书,更是一份地域文化档案。
此外,这一时期国家民政部门推动的“地名普查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启东县的地名录,正是这一运动在基层落地的体现。它的出版标志着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启东在地理信息管理与文化整理上的系统化起步。这一工作对后续地方志、统计志、地理志的编纂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2、地域空间与行政格局
《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1983版)以行政区划为主线,对启东县境内的乡、镇、村居以及自然地名进行了详细编排。全书按照行政层级划分,先列出县级概况,再依次列出各公社(后改为乡镇)下辖的村庄与自然点,为当时的行政区划提供了系统化的参照。
启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隅,东濒黄海,南接海门,西邻如东,北界通州。地名录中的各乡镇布局,清晰展示了该区域的地理逻辑——沿江沿海分布明显,内陆多以农业为主,沿岸则以渔业与航运业见长。例如,汇龙镇、南阳镇、吕四港镇等在1983年已初具区域中心的特征,成为启东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地名录对各行政单元的地理方位、历史沿革、地名来源均有简明说明。这种细致的分类方式,不仅为地图绘制与行政统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后世研究启东区域经济格局、城乡关系变迁提供了宝贵资料。可以说,它是启东行政空间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缩影。
3、地名文化与民俗记忆
启东县的地名体系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1983版《地名录》在编纂时,充分体现了地名与民俗之间的紧密联系。许多地名源于自然地理特征,如“长江口”、“海复”、“东兴”等,反映出启东沿海地带的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这类地名体现了人地互动的历史轨迹,是地方人民与自然共生的文化记录。
另一方面,启东不少地名还带有历史纪念或宗族印记。例如“吕四港”之名,与明清以来的港口贸易活动密切相关;“惠萍”、“惠丰”等地名,则寄托了农耕社会对丰收与安宁的期盼。这些地名在1983版地名录中都有所记载,反映出启东人民将历史记忆、家族情感与地理环境融为一体的文化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地名录》中大量保存了已不再使用的旧地名。这些“遗名”的记载,成为研究启东方言、民俗迁徙以及社会变革的重要线索。地名不仅是一种空间标识,更是一种文化语言,它见证了地方社会的形成、变迁与传承。地名录以书面形式为这些口头记忆提供了永久的存档。
4、文献价值与当代启示
《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1983版)的学术与现实价值,在当代地名研究中愈发凸显。首先,它是启东区域历史地理的重要原始文献,反映了特定时期的行政区划、经济结构与社会状况。通过地名的比对与追踪,学者们可以重建启东地域的发展脉络,研究地名的演变规律。
其次,地名录在地方治理与社会记忆方面具有延展意义。进入数字化时代,地名数据成为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许多地方的电子地图、政务平台、文化旅游项目,都可以追溯到1983版地名录的原始信息结构。可以说,它奠定了启东地理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起点。
更深层次的启示在于,地名不仅属于地理学范畴,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启东县地名录提醒我们,地方文化的保存不应局限于物质遗产,还应关注语言与命名的历史。每一个地名,都是地方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保护与研究地名,即是在维护文化的根脉。
总结:
综上所述,《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1983版)是一部承载启东地域历史与文化记忆的重要文献。它在行政管理、地理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编纂背景到结构布局,从地名文化到现代启示,该书充分展现了地方文献在历史记录与现实应用之间的桥梁作用。
在当今区域研究与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重读1983版《启东县地名录》,不仅是对启东地方文化的一次回溯,更是对地名学与地方志编纂传统的一次致敬。它启示我们,要以更加系统的方式保护地名遗产,让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继续发声。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