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志 1986-2005
凡例 一、《庐江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 准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编纂单位:庐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志 1978~2002》2007.12
《潜山县志 1978~2002》 作者: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661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志 1978-2002》2009版
岳西县志 1978-2002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系统记述改革开放新时期岳西县自然、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
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志2000-2009》2012版
亳州市志2000-2009凡例 一、本志是地级亳州市成立后的首部志书。创修《亳州市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客观、真实记述2000年5月至2009年底全市自然、经 济、政…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志 1986-2005》上下册 2014.01
利辛县志 1986-2005上性、史料性相统一。 2.本志系1995年版《利辛县志》之续志,上限与前志衔接,即1986年始,下限断至 2005年;对前志未及内容可追至事物发端,并对遗漏及错处予以补正。…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市志 1988~2000》2009.08
贵池市志(1988~2000)一、本志为《贵池县志》的续志,前志下限为1988年,适值贵池撤县建市之年,故定名为《贵池市志》。 二、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志1978-2005》2013.01
青阳县志1978-2005凡例 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全县自然环境、人文历史…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以《庐江县志 1986-2005》为核心,结合这本志书的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及其文化意义,深入分析其对于庐江县历史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地方治理等方面的价值。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庐江县志》的编纂过程和背景。然后,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该志书的历史记录、文化特色、地方经济及社会变迁。每一部分分别从资料的丰富性、历史的深度、文化的独特性及实际的应用价值进行剖析,最后总结其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展望未来地方志书的编纂方向与创新。
1、庐江县志的编纂背景与意义
《庐江县志 1986-2005》的编纂,起源于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需求。这部志书的编纂跨越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包含了庐江县近二十年的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庐江县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其地方志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承载着该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编纂过程中的多次修订与完善,体现了地方文化传承与地方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视。从最初的资料收集到最终的出版,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庐江县志编纂委员会和相关学者的心血,涉及到大量的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社会访谈,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本志书的编纂不仅是对庐江县过去近二十年的总结,也是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保护。通过这种集大成的方式,庐江县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内容得以保存,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庐江县志的历史文化记载
《庐江县志 1986-2005》详细记录了庐江县自1986年到2005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社会变革。志书中的历史部分不仅涵盖了庐江县的行政区划、政治变迁,还对地方名胜、历史遗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例如,庐江县的历史悠久,曾是安徽省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志书通过对古代庐江文化的梳理,展示了庐江县在安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对地方人物的记载上,《庐江县志 1986-2005》特别注重对地方英雄和杰出人物的挖掘与呈现。这些人物不仅在庐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庐江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志书通过详尽的资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地方历史画卷。
此外,志书中的文化遗产部分,尤其是对庐江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手工艺品等的介绍,反映了庐江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内容的整理与记录,《庐江县志》为庐江的文化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3、庐江县的经济与社会变迁
在《庐江县志 1986-2005》中,经济与社会变迁是重要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庐江县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型的过程。志书详细记载了这一转型过程中,各类经济活动的兴衰变化及其对庐江县社会结构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首先,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变化是该时期庐江县社会变迁的重要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庐江县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增加。志书通过对农业政策、农民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方面的记载,展现了庐江县乡村的经济变革。
其次,庐江县的城市化进程也是《庐江县志》中不可忽视的主题之一。伴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庐江县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这一切的变化在《庐江县志》中得到了详尽的记录,体现了庐江县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
4、庐江县志的文化价值与地方治理
《庐江县志 1986-2005》不仅是一部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录,它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地方治理意义。志书通过对庐江县各类文化活动的系统整理,不仅让人们了解庐江的历史面貌,还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
在地方治理方面,志书中的政治与社会治理内容为研究庐江县地方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地方治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庐江县在改革开放后如何通过政策调整与社会参与推动地区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此外,志书还深入探讨了庐江县的文化多样性与地区特色。通过对庐江县传统艺术、民间故事及节庆活动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庐江县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内容不仅丰富了庐江县的地方特色,也让外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庐江的地方文化,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总结:
《庐江县志 1986-2005》作为庐江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详细记录了庐江县在近二十年间的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变迁。它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庐江县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为研究庐江县的过去与未来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对这部志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志书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庐江县志 1986-2005》为庐江县的文化传承、地方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未来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