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颖泉区志 1996-2010》
编纂单位:阜阳市颖泉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4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宜秀区志 1988-2007》2013.01
安庆市宜秀区志1988-2007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科学发展观,编纂单位:安庆市宜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志 1978~2000》上下册 2008.01
安庆市志 上册(1978~2000)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安庆市区北部,北抵206国道,南傍大湖风景区,西临合安公路,火车站坐落其中。1992年6月6日立项筹备,8月8日动工建设,1993年4月经省政…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志 1978-2002》上下册 2011.06
《宿松县志(1978-2002)》内容简介:1.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客观、系统地记述全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志1978-2001》2007版
《太湖县志 1978-2001》 作者: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页数:1047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12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志 1978-2000》2012.03
《桐城市志 1978-2000》作者: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1019,[33]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2 …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市志 1986-2005》2008.11
蚌埠市志 1986-2005凡例 一、本志是1995年版《蚌埠市志》(以下简称前部志书)的续编,以马克思主 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记述1986~2005年全市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各方面的历…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阜阳市颖泉区志(1996—2010)》2014版是安徽省阜阳市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全面系统地记录了颖泉区在改革开放深化阶段十五年间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这部志书以丰富的资料和严谨的编纂体系,展示了颖泉区从传统农业区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与经验。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意义、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与民生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风貌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全面阐述,以期通过这一地志文本,展现出阜阳市颖泉区在跨世纪转型中的真实面貌和时代精神。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阜阳市颖泉区志(1996—2010)》的编纂,是在全国地方志“二轮修志”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完成的。颖泉区作为阜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经历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城乡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跨越,其历史资料的系统整理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志不仅是记述地方历史的文献,更是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及社会公众了解地方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志的编纂始于2008年,由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与颖泉区政府联合组织实施,历时六年,于2014年正式出版。全书按照“述、记、志、传、图、表、录”的体例,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颖泉区1996年至201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轨迹。
从宏观层面看,这部志书的出版标志着颖泉区历史文献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填补了区级志书在地方史研究中的空白。从微观角度而言,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经验总结与发展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阜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
2、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1996年至2010年间,颖泉区的经济结构经历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型。根据志书记载,该时期内颖泉区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轻纺工业等主导产业格局。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崛起,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农业方面,颖泉区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推广优质粮油种植和畜禽养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志书中详实的数据表明,2000年以后,颖泉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在社会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伴随经济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就业结构也随之调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城乡建设与民生改善
在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颖泉区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志》中记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建设规划,完善了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功能区划分和旧城改造工程。新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了以生态宜居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区格局。
住房制度改革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体现。志书详细记述了房改政策的落实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情况。2005年以后,颖泉区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项目,使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翻倍增长。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本志书重点关注的领域。教育方面,全区实现了“普九”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显著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医疗服务站建设日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稳固的安全网,反映出政府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
4、文化传承与社会风貌
颖泉区作为阜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区志》中对地方戏曲、书法、剪纸、民间节庆活动等都有系统记载,这些内容构成了颖泉文化记忆的重要部分。
志书特别强调了文化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1996年至2010年间,颖泉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文化馆、图书馆和群众活动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同时,地方媒体、广播电视事业的进步,为传播地方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提供了平台。
社会风貌的变迁也是《区志》记录的重要篇章。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居民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公共参与度明显提高。志书中多处提及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慈善活动等社会实践,反映出颖泉人民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地方志的社会文化内涵,也为研究新时代基层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素材。
总结:
综观《阜阳市颖泉区志(1996—2010)》2014版,这是一部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视野开阔的地方志著作。它不仅真实记录了颖泉区十五年间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历程,也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了地方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实践经验。无论从史料价值还是现实意义来看,这部志书都为地方发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更广的角度看,《区志》的编纂体现了地方社会对历史的尊重与自我认知的深化。它让我们看到,地方志不仅是记忆的载体,更是未来规划的重要参考。通过这部志书,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阜阳的过去、认识今天的颖泉,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