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道藏辑要目录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
《重刊道藏辑要》,二僊庵版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僊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重刻,井研贺龙骧校订。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收道书二百八十七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一十四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道藏辑要》,最初由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书一百种,二百八十卷。
●角集 亢集
1.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61卷
2.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3卷(元陈致虚)
3.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5卷(陈椿荣集注)
●氐集
4.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眞藏经
5. 元始说先天道徳经批注(宋李嘉谋)
6. 元始大洞玉经合 4卷附太微帝君三部八景回元经
7. 太上玉清无极总眞文昌大洞仙经注疏 3卷及附
8. 大乘妙林经
9.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10.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11.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12. 元始上帝毘卢遮耶说大洞救劫尊经
13.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眞经
14. 元始消灾梓潼本愿眞经
15. 元始天尊说东岳化物济生拔罪保命妙经
16. 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17. 太上大道玉清经
18.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房集
19.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 4卷(宋董思靖)
20.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 3卷(宋王希巣)
21.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 3卷附音释(元华阳复)
22.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吕某注)
23.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24.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
25. 太上金匮玉镜修眞指玄妙经
26.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27.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
28. 太上神咒延寿妙经
29.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
30.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一名源一妙诀
31. 又名自然经
32.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33.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34. 太上洞渊三昧帝心光明正印太极紫微伏魔制鬼拯救恶道集福吉祥神咒
35.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36.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
37.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38.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徳因縁妙经
39. 太上洞玄灵宝眞文要解上经
40.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縁经
41.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縁经
42.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
43. 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
44.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心集
45. 太上玄元道徳经(唐吕岩阐义)
46. 太上道徳眞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侃)
47. 太上道徳宝章翼 2卷(明程以宁)
48. 太上道徳眞经章句训颂(元张嗣成)
49. 太上道徳眞经集注附释文、杂说(宋彭耜)
50. 道徳经释辞 2卷附道徳经旨意总论(明王一清)
51. 道徳眞经注 4卷附释音(元呉澄)
●尾集
52.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元李道纯)
53. 太上道徳大天尊说道元一炁经
54. 太清中黄眞经一日胎藏论(中黄眞人注)
55.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长筌子)
56. 太上大通经注(元李道钝)
57.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及外日用妙经
58. 老子说五厨经注(唐尹愔)
59. 太上老君内观经
60.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61. 太上内丹守一眞定经
62.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縁经
63. 太上老君内丹经
64. 太上妙始经
65. 太上浩元经
66.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眞一五称符经
67. 枕中经
68. 太清元道眞经附别録
69. 太上老君太素经
70.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3卷
71. 黄庭内景经及外景经(清蒋国祚注)
72.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附外景经(梁邱子注)
73. 太上黄庭中景经(李千乘注)
74. 太上洞眞贤门经
75. 太上感应篇附持诵仪则(清惠栋注)
76. 犹龙传(宋贾善翔)
77. 西升经(宋徽宗注)
78.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79. 太上混元圣纪 9卷
●箕集
80.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3卷及附
81.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3卷
82.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批注 3卷附诸义考目(明周玄贞编)
83. 太上洞玄灵宝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阐微 3卷
84.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85. 终南八祖说心印妙经解
86. 高上玉皇心印经(蜀抱眞子注)
87. 玉皇心印经
88. 胎息经注(幻眞先生注)
89.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辛汉臣)
90.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斗集
91. 先天斗帝勅演无上玄功灵妙眞经(唐吕岩疏解)
92. 九皇斗姥戒杀延生眞经
93.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眞经
94.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95.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
96.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97. 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
98.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眞经批注(玄元眞人)
99. 九皇新经批注 3卷(唐吕岩)
100. 金碧古文龙虎上经(明彭好古解)
101. 浮黎鼻祖金华秘诀(呉葛玄注)
102. 玄宗正旨
103. 唱道眞言 5卷(鹤臞子)
104. 黄帝阴符经十眞集解 3卷
105. 黄帝阴符经(唐张果,明高时明订)
106. 黄帝阴符经(宋沈亚夫注)
107. 黄帝阴符经(苍崖氏注)
108. 黄帝阴符经(元阳子颂)
109. 阴符玄解 3卷(清范宜宾)
110. 洞眞太上太霄琅书
111. 高上神霄玉清眞王紫书大法
112. 玉枢宝经(唐吕岩赞解)
113. 洞眞太上三元流珠经
114. 长生胎元神用经(郎肇注)
115. 洞眞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116. 洞眞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117. 七元眞人说神眞灵符经
118.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眞经
119. 中天紫微星眞宝忏
120. 五百灵官爵位姓氏总録
●牛集
121. 南华眞经(晋郭象注 唐成玄英疏)
122. 南华眞经(明程以宁注)
●女集
123. 文始眞经(宋陈显微注)
124. 冲虚至徳眞经
125. 通玄眞经(唐徐灵府注)
126. 洞灵眞经(唐王士元撰 何灿注)
127. 太极葛仙公传(明谭嗣先)
●虚集
128. 参同契(汉魏伯阳撰 清朱元育注)
129. 参同契 3卷(汉魏伯阳撰 元陈致虚注)
130. 参同契 3卷(汉魏伯阳撰 宋陈显微注)
131. 入药镜(崔希范撰 元王道渊等注)
132. 淮南鸿烈解(汉高诱注)
133. 抱朴子内篇及外篇(晋葛洪)
134.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卷1至4(晋葛洪)
●危集
135. 灵宝毕法(唐锤离权撰 吕岩传)
136. 锺吕传道集
137. 铜符铁券(晋许逊受)
138. 石函记(晋许逊)
139. 太上灵宝净明宗教録(宋胡之致、胡士信编校)
140. 道元正印经
141. 四规明鉴经
142. 中黄八柱经
143. 洞神上品经
144. 眞诠
145. 化书(南唐谭峭撰 明王一清注)
146. 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金董守志)
147. 素书
148. 刘子(北齐刘昼)
149. 玄眞子(唐张志和)
150. 天隐子(唐司马承祯)
●室集
151. 十六品经附孚佑帝君宝诰(唐吕岩)八品经,五品经,三品经 3卷
152. 金华宗旨附阐幽问答(唐吕岩)
153. 同参经 3卷(唐吕岩)
154. 五经合编(唐吕岩):心经,先天一气度人妙经,延生证圣眞经,金玉宝经,醒心眞经
155. 吕帝文集及诗集 2卷(唐吕岩)
●壁集
156. 易说附图解(唐吕岩)
157. 语録大观 附孚佑帝君正教编(唐吕岩)
158. 三宝心镫(唐吕岩)
159. 微言摘要(唐吕岩)
160. 玄帝圣迹纪要
161. 天仙金丹心法 2卷(唐韩湘编)
●奎集
162. 至眞歌(宋刘操)
163.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錬丹法(宋张伯瑞)
164. 悟眞篇 3卷附拾遗(宋张伯端撰 薛式、陆墅、元陈致虚注)
165. 悟眞篇直指详说(宋翁葆光)
166. 金丹四百字附石桥歌(宋张伯端撰 明彭好古注)
167. 悟眞篇 3卷(宋张伯端撰 清朱元育解)
168. 还源篇(宋石泰)
169. 还丹复命篇(宋薛式)
170. 泥丸集(宋陈楠)
●娄集
171. 琼管眞人集 6卷(宋白玉蟾)
172. 海琼白眞人语録(宋白玉蟾撰 谢显道编)
●胃集
173. 重阳全眞集 3卷(金王哲)
174. 重畅教化集(金王哲)
175. 分梨十化集(金王哲)
176. 立教十五论(金王哲)
177. 磻溪集(元丘处机)
178. 长春眞人西游记(元李志常)
179. 仙乐集(金刘处玄)
180. 无为清静长生眞人至眞语録(金刘处玄)
181. 水云集(金谭处端)
182. 洞玄金玉集 2卷(金马钰)
183. 渐悟集(金马钰)
184. 丹阳神光灿(金马钰)
185. 丹阳眞人语録(金马钰撰 王颐中编)
186. 孙不二元君法语(金孙不二)
187. 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 3卷:玉清胎元内养眞经,玉清无上内景眞经,大道守一宝章一名玄珠心经
188. 太古集(金郝大通)
189. 云光集(金王处一)
190. 葆光集(金尹志平)
191. 金液还丹印证图诗(宋龙眉子撰 涵蟾子注)
●昂集
192. 金丹大要 3卷(元陈致虚)
193. 金丹大成(元萧廷芝)
194. 规中指南(元陈冲素)
195. 太玄宝典
196. 坐忘论(唐司马承祯)
197. 悟玄篇(余洞眞)
198. 太虚心渊篇
199. 丹房奥论(宋程了一)
200. 道法心传(元王惟一)
201. 橐钥子附阴丹内篇
202. 明眞破妄章颂(宋张继先)
203. 云山集 2卷(元姫志眞)
204. 草堂集(金王丹桂)
205. 自然集(金马钰)
206. 鸣眞集(金玄虚子)
207. 西云集(元洞明子)
208. 中和集(元李道纯撰 蔡志颐编)
209. 晋眞人语録(金晋眞人)
210.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録(宋徐守信撰 苗希颐编 朱翌、朱宋卿重编)
211. 盘山栖云王眞人语録(元王志谨撰论志焕编)
212. 清和眞人北游语録(金尹志平撰 段志竖编)
●毕集
213. 仙佛合宗语録 6卷附伍眞人修仙歌(明伍希徳撰 伍守虚校注)
214. 天仙正理直论増注(明伍希徳、伍守虚)
215. 金丹要诀(明伍希徳)
216. 伍眞人丹道九篇(明伍希徳)
●觜集
217. 眞诰 3卷(梁陶弘景)
218. 道枢(宋曾慥编)
219. 洞玄灵宝眞灵位业图(梁陶弘景撰 唐闾丘方远校)
220. 鸣鹤余音(元彭致中编)
221. 养眞集 2卷(清王士端注)
●参集 井集
222. 云笈七籖 3卷(宋张君房)
●鬼集
223. 玉诠 5卷
224. 眞诠 3卷(清彭定求校)
●柳集
225. 忏法大观 6卷(清张持眞编)
●星集
226.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集 21卷(蜀汉诸葛亮撰 明诸葛义基编)
227. 太极图说(宋周敦颐撰 朱嘉注)
228. 通书(宋周敦颐撰 朱嘉注)
229. 皇极经世书(宋邵雍撰 某集说)
230. 撃壤集(宋邵雍)
●张集
231. 道门功课(柳守元)
232. 太上老君戒经
233. 太上洞眞智慧上品大诫
234. 三洞众戒文 2卷(唐张万福编)
235.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眞记上经
236. 虚皇天尊初眞十戒文
237. 太上九眞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
238.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239. 太极眞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240. 全眞清规(陆道和编)
241. 三洞修道仪(宋孙夷中编)
242. 十戒功过格一名行核(唐吕岩)
243. 警世功过格(唐吕岩)
244. 要修科仪戒律钞 4卷(朱法满)
245. 太上济度章赦 3卷
246.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宋蒋叔舆编)
247. 紫皇錬度玄科
248. 神功妙济眞君礼文
249. 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畧说(柳守元)
250. 初眞戒律(清王常月)
251. 中极上清洞眞智慧观身大戒经
●翼集
252. 上清三尊谱録
253. 终南山祖庭仙眞内传(元李道谦)
254. 终南山说经台歴代眞仙碑记(元朱象先)
255. 四川青羊宫碑铭(唐乐朋龟)
256. 玄元十子图(元赵孟俯)
257. 甘水仙源録 10卷(元李道谦编)
258. 三洞羣仙録(宋陈葆光)
259. 太华盖山三仙眞君解寃灭罪度人心经
260. 华盖山浮邱王郭三眞君事实(宋沈庭瑞)
261. 汉天师世家 9卷
262. 三十代天师虚靖眞君语録(明张宇初编)
263. 金莲正宗记(元秦志安)
264.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元刘志玄、谢西蟾)
265. 七眞年谱(元李道谦)
266. 洞天福地岳涜名山记(前蜀杜光庭)
267. 南岳总胜集(宋陈田夫)
268. 梅仙观记
269. 西山羣仙会眞记(唐施肩吾撰 李竦编)
●轸集
270. 天下名山记(清呉秋士编 汪立名校)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1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是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本卷以国图馆藏为基础,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馆…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本书收录的这…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pdf下载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三国志【2013】【5册】元史【 2013】【15册】北史【2012】【10册】北齐书【2013】【2册】南史【2011-2012】【6册】南齐书【2013】【3册】…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pdf下载
佛教美术全集(全17册)佛教美术全集01 佛像大观佛教美术全集02 佛教美术讲座佛教美术全集03 双林寺彩塑佛像佛教美术全集04 敦煌佛影佛教美术全集05 龙门佛教造像佛教美术全集06 佛像鉴定与收藏…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以“道藏辑要.pdf下载”为中心,对其历史渊源、版本特征、下载价值与使用指南、学术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梳理与解说。首先介绍《道藏辑要》的起源、演变与重刊情况,指出为何这一道教经典选本在整体道藏体系中有其独特地位;继而从版本差异、编纂特色、增补情况方面展开,说明为什么“重刊道藏辑要”相对于初版或其他道藏版本有其特别之处;接下来聚焦“道藏辑要.pdf下载”这一具体形式,从资源获取渠道、数字化质量、版权考量、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与建议;最后探讨其在道教研究、文化传播与职业学者中的学术价值与局限。文章收束于对全文的归纳总结,并附上“本文由nayona.cn整理”的广告语,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连贯、可操作的对“道藏辑要.pdf下载”的认识和指导。
一、历史渊源与书籍定位
《道藏辑要》最初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它是在明代《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的基础上,由彭定求发起将若干经典选录编纂而成的道教丛书。其目标并非重刻整个道藏,而是在浩繁典籍中精选具有代表性或补缺性的关键道经,以便于修道者与学者使用。根据维基百科条目,它被称为清朝初年的丛书,按二十八宿分为二十八集。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32
在嘉庆年间,蒋元庭在原本基础上对《道藏辑要》进行了扩展与整理,增加了若干《正统道藏》未录之书与晚近道书,并编纂了总目,为其体系化与系统性提供支撑。这样,它在道教经典的补遗与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citeturn0search26
到了光绪年间,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仙庵方丈阎永和、新津彭翰然等在四川重刊此书,命名为《重刊道藏辑要》。这一版在原有基础上增补道书、修订校勘、编列子目,使其成为后来最常见、流通最广的版本之一。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8turn0search25turn0search13
因其既继承道藏传统,又具有选录与增补性质,《道藏辑要》与“正统道藏”“续道藏”等大部头道藏典籍相互补充,成为研究明清道教、流行道经、道教传播史的重要桥梁性著作。
二、版本特征与编纂差异
版本差异是研究《道藏辑要》及其重刊本的重要切入点。初版《道藏辑要》的构成、子目体系并不稳定,缺少统一总目或子目。后来蒋元庭版本则在编目、条目选择、书目分类上更具规范性。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指出,《道藏辑要》原无总目,后由蒋元庭编辑刻印版本予以规整。citeturn0search26
“重刊道藏辑要”在内容上较初版而言,有较明显的增补性质。根据该书各类网络资源,它收录的经典从最初的约两百种增加到近三百种,其中新增道书大多为明末清初之后流传的珍本、地方本、藏外家本。citeturn0search13turn0search25turn0search26turn0search7
在版式与校勘方面,“重刊”本通常采用更为后期的雕版或排版工艺,并在校文、点校、注释、目录校对等方面更精细。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中有关本书就显示其是“重刊”版,并亦有校订说明。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8
此外,《道藏辑要》与《重刊道藏辑要》在所收合经、附经的归类与独立处理上也略有不同。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不应简单将“重刊”视为重刻,否则忽略了其编纂目的与增补部分的内在意义。citeturn0search23
再者,目录体系也存在区别。《重刊道藏辑要》除了原有按二十八宿分类之外,还增有子目总目、续编总目、女丹合编总目等辅助目录,使得其检索、引用更为方便。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13turn0search25turn0search26
这些版本特征的差异,使得在下载、校对、引用时必须明确所取本子的版本,以防混淆与误引。
三、下载渠道与数字化指南
提到“道藏辑要.pdf下载”,首先是数字化资源获取的问题。根据公开资源,“重刊道藏辑要”已有多个 PDF 版本在互联网公开存档,例如 Archive.org 上就有该书若干册的 PDF 下载。citeturn0search2
此外,一些道教文化或国学资料网站也提供该书电子版下载,例如在国学资源网就有“道教典藏丛书《重刊道藏辑要》二百八十卷 PDF 电子书”的资源介绍。citeturn0search25
在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库,也有《重刊道藏辑要》的数字版存档。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8
下载时还应注意:不少资源以压缩包形式提供,需用专业解压工具(如 7-Zip、WinRAR 等)解压合并。
在下载后,若 PDF 是基于图像扫描而无 OCR 文字版,则全文不可检索或全文搜索。对此,部分站点会提供 OCR 版或有标注文字层的版本。
下载时还需注意版权与合法性问题。虽然许多古籍已进入公有领域,但若某些修订、点校版本尚受版权保护,则要尊重版权和使用规范。
在使用时还要检查页码、缺页、扫描质量、字体清晰程度、校勘注释错误、缺字等问题。如遇模糊页,可尝试从多个版本互补。
最后,建议建立本地备份、做好目录索引,并配合工具(如 Adobe Acrobat 的全文检索功能)来提升阅读和研究效率。
四、学术价值与局限反思
作为道教经典与道藏体系的补充选本,《道藏辑要》(尤其是重刊版)在道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引用价值。它收录了部分《正统道藏》未收之书,为学界呈现了原本可能被遗漏或流失的道教典籍。citeturn0search13turn0search26turn0search25
在研究明清道教思想、流派变迁、地方道书、道教文本传承等方面,该选本提供了重要材料。许多流派内部经典、地方版本、修炼法本在正统道藏之外出现在此书中,学者可据之深入考察。
此外,由于其体量适中、选录门类涵盖广(既有内丹、仪式、符咒、传记等),它在教学、选摘介绍、普及道教经典时较易操作,不必披阅整个庞大的正统道藏。
不过,它也存在局限。首先是作为选本,其所收经书有偏向性,不可视为完整的道藏代表;有些经典被遗漏或未收录。
其次,重刊版虽较完善,但仍可能存在校勘误差、版本混杂、本末难以断定等问题,使用时须谨慎核考。
再者,数字版 PDF 下载若未经严格校对,则易有文字错误、扫描问题、缺页、误装等风险,学术引用必须核对原刻本或可靠版本。
最后,这种选本性质使其并非所有经典都有对应版本,若深入某一经典主题研究,仍需要回到原始道藏或更专门版本考订。
总结:
本文首先梳理了《道藏辑要》的历史渊源、初版与重刊之间的演变脉络,指出其在道教经典体系中的桥梁地位;接着从版本特征、增补情况、编纂目录差异等角度深入对比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然后详细谈及“道藏辑要.pdf下载”的渠道、数字化问题、质量注意事项与版权风险;最后从学术价值与局限出发,对其在道教研究与传播中的作用作理性反思。
总体来看,“道藏辑要.pdf下载”是对道教经典资源的便捷入口,是连接传统与数字世界的媒介,但在实际使用中必须慎重对待版本歧异与校对误差,严格核考与辅助参考原刻版本或可靠版本,以确保研究和引用的准确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