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第一辑)共65册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
内容介绍: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是一部大型方志类丛书,共收书四百余种。本集 除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收录的地方志外,还收入了全国各地区的 沿革、地形、四至、村寨、道里、水陆程途、事略、图录、文献征略、地名录、采访录、考古录、族姓、民族、宗教、移徙、边防、关隘、文化等地方文献。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第一辑)册数书目对照
第一册
天府广纪一
第二册
天府广纪二
第三册
天府广纪三
第四册
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
北京城区旧有地名检查材料存稿一
第五册
北京城区旧有地名检查材料存稿二
通县编纂省志材料一
第六册
通县编纂省志材料二
武清志括 六卷
第七册
武清县城乡总册
直隶省通志稿一
第八册直隶省通志稿二
河北省行政区划沿革新考
河北省各县沿革志略 附北京市沿革志略
热河内属中国及行宫驻防始末记
塞外见闻录
鸡泽县志料门类
第九册
怀安县志材料一
第一〇册
怀安县志材料二
东安乡土地理教科书 附东安人物志
河北省衡水县地方实际情况调查报告
高唐齐音一
第一一册
高唐齐音二
青岛指
荣成纪略
曲阜游览指南
东原考古
河北采风录一
第一二册
河北采风录二
方岳采风录
第一三册
河南全省地理择要
汴京遗迹志一
第一四册
汴京遗迹志二
洛阳都会变迁考
第一五册
三晋见闻录
山西省历代名贤概略与山西地理纪要合印
山西省道县沿革表
释徐沟
大中华大同地理志
平陆县图志歌略
第一六册
安徽会馆录
华州兵事志
甘肃省统部沿革表
甘肃通志稿民族志: 族姓志
甘肃通志稿民族志: 移徙
甘肃通志稿文化志一
第一七册
甘肃通志稿文化志二
甘肃通志稿边防志
上海地名表
绘图上海杂记一
第一八册
绘图上海杂记二
新辑上海彝场景致
淞南梦影录
廿年一瞥
重修京口八旗志一
第一九册
重修京口八旗志二
西石城风俗志
营建舆地全图
第二〇册
武阳官书录
梓闻漫拾
宜志辨伪
吴门园墅文献一
第二一册
吴门园墅文献二
吴门坊巷待輶一
第二二册
吴门坊巷待輶二
第二三册
吴县城区附刊
海虞别乘一
第二四册
海虞别乘二
第二五册
海虞别乘三
浙江省志图说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一
第二六册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二
第二七册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三
第二八册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四
第二九册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五
余姚乡土地理历史合编一
第三〇册
余姚乡土地理历史合编二
浙程便览
宁海漫记
宁海三记
第三一册
宁海四记
宁海六记
桐溪记略
当湖外志一
第三二册
当湖外志二
续当湖外志
吴兴旧闻
吴兴山墟名
第三三册
吴兴杂录
绍兴县志採访稿一
第三四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二
第三五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三
第三六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四
第三七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五
第三八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六
第三九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七
第四〇册
绍兴县志採访稿八
广湖南考古略一
第四一册
广湖南考古略二
长沙府浏阳县奉饬查询各项事宜清册
四川省各府直隶厅州图
第四二册
四川府州县图
调查川边各县沿革疆域气候表
川边各县舆地图说
川边各县舆地图
蜀中方物记一
第四三册
蜀中方物记二
理番县视察述要
理番县概况资料辑要
汶川资料概况辑要
金川琐记一
第四四册
金川琐记二
福建通志列传补编
闽中沿革表一
第四五册
闽中沿革表二
福建内地府州县总图
广东考古辑要一
第四六册
广东考古辑要二
第四七册
广东考古辑要三
第四八册
广东考古辑要四
广东图说一
第四九册
广东图说二
第五〇册
广东图说三
第五一册
广东图说四
第五二册
广东图说五
第五三册
广东图说六
广东舆地全图一
第五四册
广东舆地全图二
广东舆地图说一
第五五册
广东舆地图说二
岭表录异 三卷
粤省驿里表一
第五六册
粤省驿里表二
粤中见闻一
第五七册
粤中见闻二
云南府猺獞峒蛮考
经营滇省西南边地议
第五八册
滇南钞录
滇事拾遗一
第五九册
滇事拾遗二
解放前夕云南艺术辑略
元江乡土韵言
古州杂记
都匀府亲辖村寨道里册
平越府属地名录
东三省地理图说录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表一
第六〇册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表二
奉天地理
辽宁随笔
黑龙江全省四至地图全集一
第六一册
黑龙江全省四至地图全集二
黑龙江舆图说
渤海疆域考
富锦县史录
新疆概述及建议刍言
轮台杂记一
第六二册
轮台杂记二
粗拟伊犁办法
伊犁考
西藏图考一
第六三册
西藏图考二
西藏全图附说
西藏志考
西藏通览一
第六四册
西藏通览二
筹藏刍言
第六五册
西藏杂俎
藏事纪要初稿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pdf下载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241册)三国志【2013】【5册】元史【 2013】【15册】北史【2012】【10册】北齐书【2013】【2册】南史【2011-2012】【6册】南齐书【2013】【3册】…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陕西金文集成(全16册)pdf下载
陕西金文集成(全16册)陕西金文集成01 宝鸡 岐山.pdf陕西金文集成02 宝鸡 岐山 扶风.pdf陕西金文集成03 宝鸡 &…
石刻史料新编(全90册)pdf下载
《石刻史料新编》三辑总目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刊林荣华 校编第一辑,30册 第二辑,20册 第三辑,40册 《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30册,102种)(每册约800页)…
宋代传状碑志集成(全14册)pdf下载
宋代传状碑志集成(全14册)丛书主编: 曾枣庄主编出版时间: 2012 内容介绍 有关宋人的史传(如《东都事略》、《宋史》)较…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第一辑)共65册.pdf下载》这一主题展开详细探讨。文章从四个主要方面对该资料集进行分析,包括该集成的学术价值、其对地方历史研究的促进作用、对现代研究方法的影响以及该资料集的历史背景和特色等。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本文阐明了该资料集对于学术界,尤其是地方史学领域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前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提出展望。
1、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第一辑)》作为一部地方史学的重要资料集,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这部资料集不仅包括了大量稀见的地方史资料,还融合了多种历史文献与地方志,极大丰富了地方历史研究的资料库。这些史料不仅为历史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也为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资料集中所涵盖的史料类型丰富多样,从地方志到族谱、乡土记载,再到官府文书,每一类史料都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通过这些史料,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社会的变迁及其内部运作机制,甚至可以通过细节推断出不同历史时期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与社会反响。
总的来说,《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对于补充和完善中国地方历史的研究框架、深化对历史事件及现象的理解,具有无法忽视的历史意义。这些史料不仅提升了地方史研究的深度,还为更多领域的学术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2、对地方历史研究的促进作用
地方历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地方的历史演变、地方特色以及地方与中央的互动。《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通过汇集大量不为人知的地方史料,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促进了地方史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地方志、乡土文献,它们常常被忽略或遗失,而这部资料集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资料集的出版不仅让更多学者可以接触到这些原始文献,还激发了地方史研究的新思路。以往很多地方的历史资料由于散落在各地、保管不善而未能系统整理,这使得地方历史的研究进展缓慢。通过将这些稀见文献整合成册,研究者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为深入分析地方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历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事件或时期,它涉及到地方与中央的互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经济的发展等多个层面。通过这部资料集的整理与出版,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方历史的多维度性及其与国家历史的紧密关系,为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做出更为细致的贡献。
3、对现代研究方法的影响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对现代研究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数字化研究手段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史料被数字化处理并开放共享。该资料集的发布不仅仅是纸质文献的集合,很多资料还以电子版本发布,便于学者们进行更加高效的检索和数据分析。
其次,该资料集的出版促使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发展。在地方史料的基础上,研究者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历史学方法,还融入了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对地方史料的多维度解析,学者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及其背景,从而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
最重要的是,这部资料集鼓励学者们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研究。地方史料的独特性往往体现在其地域性与地方性,很多细节与信息只能通过实地考察获得。该资料集的整理与研究引发了更多关于地方历史的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这对于深化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历史背景与特色分析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并非单纯的历史文献汇编,它的出版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中国地方史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于一些边远地区和较少关注的历史事件的记载,更是欠缺系统化整理。该资料集正是针对这一研究空白进行的填补。它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地方史料,展示了中国地方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该资料集的特色之一是它对地方史料的广泛收集与深入挖掘。不同于传统的地方志汇编,这一集成涵盖了多种历史资料类型,包括民间文献、宗族史料、商会档案等,这些都是学术界较为忽视的历史资源。通过这些文献,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地方社会的结构、文化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此外,资料集的编纂采用了精确的编辑标准和详细的注释系统,使得这些稀见的史料得以完整保留,并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参考。这些史料不仅为地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工具,以便他们在复杂的历史文献中追寻真相。
总结: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第一辑)》不仅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工具,更是对中国地方历史学科发展的一个有力推动。它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素材,也推动了学术界对地方历史认识的深化。通过这部资料集,地方史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地方历史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总而言之,这一资料集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激发了学术界在多领域的深入探讨。随着更多资料的汇集与研究,我们期待看到地方史学科在未来发展的更大突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