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
《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
作者: (明)解缙、姚广孝 等监修
正文内容: 共12册,192卷,全书共4442页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永乐大典》残卷现存815卷,大约400册,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影印本十册,共797卷。2003年,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17卷,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其中1卷中华书局影印本已收,但有缺页,今觅得全帙,重新发表。
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偶然发现一册《永乐大典》嘉靖手抄本。这册《永乐大典》包括两卷:第10270卷《教世子》及102071卷《文王世子篇》,主要讲述了皇室家族应当怎样教育皇子,其中大量引用了《礼记》等12部文献,包括4部现已完全失传的文献。
《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是2009年从现存的813卷《永乐大典》残卷中,节选了其中的192卷。
收录《经世大典》内容的分别在典藏本《永乐大典》的第四册、第六册、第七册、第九册、第十二册。
《经世大典·治典·官制·恭人》,收录于第四册《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七十二《恭人》,第四册,全书第1317页。
《经世大典·治典·官制·醴源仓》,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七千五百零六《醴源仓》,第六册,全书第2083页。
《经世大典·工典·仓库·常平仓》,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七千五百零七《常平仓》,第六册,全书第2127页。
《经世大典·工典·仓库·京诸仓》,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七千五百十一《京诸仓》,第七册,全书第2177页—第2182页。
《经世大典·别鲁古传》,《元史》无记载,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零八百八十九《别鲁古传》,第九册,全书第3001页—第3002页。
《经世大典·别里古传》,《元史》无记载,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零八百八十九《别里古传》,第九册,全书第3002页。
《经世大典·政典·急递铺·通远铺》,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七十六《通远铺》,第十二册,全书第4083页。
《经世大典·赋典·海运·漕运二》,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漕运二》,第十二册,全书第4210页—第4220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一》,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一十六《站赤一》,第十二册,全书第4270页—第4277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二》,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一十七《站赤二》,第十二册,全书第4278页—第4292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三》,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一十八《站赤三》,第十二册,全书第4293页—第4306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四》,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一十九《站赤四》,第十二册,全书第4307页—第4322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五》,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二十《站赤五》,第十二册,全书第4323页—第4337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六》,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二十一《站赤六》,第十二册,全书第4338页—第4354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七》,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二十二《站赤七》,第十二册,全书第4355页—第4372页。
《经世大典·政典·驿传·站赤八》,收录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二十三《站赤八》,第十二册,全书第4373页—第4395页。
相关文章
世界史资料丛刊.pdf下载
世界史资料丛刊目录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世界史资料丛刊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pdf世界史资料丛刊 1600~1914年的日本.pdf…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1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是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本卷以国图馆藏为基础,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馆…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全2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丛刊全二百册,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pdf下载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全集守在的胃大足石刻雕刻的代表作品,所载以宋代石刻雕塑为主,同时兼及唐代和五代、明代的石刻代表作品,以期相对全面和较典型…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全86册)pdf下载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全86册)[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 01卷].黄夏年主编.扫描版.pdf[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 02卷].黄夏年主编.扫描版.pdf[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这一主题,不仅涉及到中华文化史上最恢宏的百科全书性文献——《永乐大典》,也体现出现代数字化技术对古籍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数字化过程以及阅读与研究价值四个方面展开系统阐述。通过深入剖析《永乐大典》的编纂历程与思想内涵,揭示其作为明代文化巅峰之作的独特地位;再结合当代科技背景,探讨该书被数字化、整理、发布为12册pdf版本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同时,文章还将指出在阅读与下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版权、学术引用等问题,鼓励读者以敬畏与理性的态度接触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总体而言,本文旨在通过“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的话题,让读者在了解古籍数字化进程的同时,更深入地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现代科技的文化使命。
1、《永乐大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永乐大典》的诞生背景极为宏大。它编纂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是世界上现存最庞大的百科全书式古籍之一。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广泛收集古今典籍、延续中华文脉,命解缙、姚广孝等学者主持编纂。这项工程从1403年启动,历时四年,于1408年完成,共计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典籍内容。
编纂《永乐大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知识,更是为了展示国家的文化自信与皇权的学术光辉。该书以“类书”体例汇总天下文献,将诗文、经史、子集、地理、医药、天文等知识融为一体,可谓明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它既是知识的总成,也是思想体系的镜像。
从文化角度看,《永乐大典》的诞生是中国古代学术体系的高峰,它继承了儒家纲常、理学思维,又融合了道释百家之说。这种包容性的文化态度,使得《永乐大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景式档案”。因此,当代人通过数字化下载方式接触这一文献,实际上是在重新触摸中华文明的根脉。
2、《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的形成与价值
由于原书在明清两代屡遭战乱与灾难,《永乐大典》早已不复完整。原稿在明代中期即告失踪,清乾隆年间的重抄本也在八国联军侵华、庚子之乱及后续战火中大部分散佚。如今存世的《永乐大典》仅有800余卷,多藏于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及英国图书馆等地。为了保存这些珍贵文献,现代学者和数字技术团队通过高清扫描、文字识别与学术校对,将残存卷册重新整理成系统化的12册pdf版本。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的出现,代表着古籍保护从纸质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不仅保存了文本内容,更通过结构化目录、检索系统,让研究者可以跨卷索引,提高研究效率。这种电子化成果使得《永乐大典》从皇家藏书变为全球共享的文化资产。
此外,12册pdf版本的整理,也体现了当代技术与学术精神的结合。每一册都经过专业团队的文本比对、扫描修复、格式标准化,确保内容与原版一致。下载后的版本不仅适合学术研究,也便于公众阅读,使《永乐大典》真正“走出故宫,走向世界”。
3、数字化古籍的意义与挑战
数字化《永乐大典》并非简单的扫描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学术与工程项目。首先,它需要高精度的影像采集设备,以保留古籍纸张的纹理、墨迹与修补痕迹。其次,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古汉字可以转化为可检索文本,但这也面临识别错误率高、异体字混淆等技术挑战。
此外,数字化过程中还涉及版权、数据存储与知识共享问题。《永乐大典》虽属古籍公有文献,但其扫描成果、整理注释及电子化结构往往由不同机构完成,因此在下载与传播时需要尊重版权与署名权。这既是学术伦理要求,也是数字文化传承的底线。
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的意义无可替代。它让原本需要在国家级图书馆查阅的珍本,得以被全球研究者随时访问。这种知识普及与文化共享的模式,正是数字人文时代的典型体现,为后续古籍数字化工程提供了范例。
4、阅读与研究《永乐大典》的现代价值
在现代语境下,《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不仅是一项学术资源,更是一种文化体验。阅读这部巨著,人们能够穿越六百年的时空,窥见古代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地理,从诗词辞赋到医药方术,《永乐大典》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知识的全部领域。
对学者而言,pdf版《永乐大典》是研究古代思想史、文学史、制度史的重要文献基础。通过全文检索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典籍引用、词汇源流和历史记载,对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对于普通读者,它则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恢宏与博大。
同时,“下载”这一形式,也象征着知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永乐大典》原本象征皇权与学术权威,而今以pdf形式被大众共享,正是知识民主化的体现。这一变化,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延续,也让每一个读者都有机会成为文明传承的参与者。
总结:
总体而言,“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不仅是一个文件获取行为,更是一场文化记忆的复活。通过现代科技的加持,这部失落多年的文明巨典得以重现人间,重新焕发学术光彩。无论是研究者、教育者,还是文化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启迪与思考。这是古今对话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数字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数字存档技术的进步,《永乐大典》的研究与传播将更加高效与广泛。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化的《永乐大典》将继续成为学术研究的基石、文化传播的桥梁,让中华文明在全球化语境下持续闪耀。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