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古丈县地名录
本地名录收录的地名包括县社级单位,自然集镇,企事业单位,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
编纂单位:古丈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1982年11月
相关文章
湖南省 《湖南地名志》(第二卷)2009版.pdf下载
湖南地名志(第二卷)地名志》,这是我省首部全省性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地名典录,旨 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地名信息,以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促进 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湖南地名志》的…
湖南省 《湖南地名志》(第三卷)2009版.pdf
湖南地名志(第三卷)地名志》,这是我省首部全省性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地名典录,旨 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地名信息,以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促进 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湖南地名志》的…
湖南省常德市 《湖南省常德市地名录》1982版.pdf下载
湖南省常德市地名录本地名录共采集地名608条,其中行政区划名称215条,街巷名称97条,区片名称13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45条,人工建筑名称100条,企事业单位名称123条,文物古迹及园林名称15条。…
湖南省常德市 《湖南省津市市地名录》1984版.pdf下载
湖南省津市市地名录本名录所收录的地名包括津市市的行政区划和自然村名称、街巷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企事业单位名称等。编纂单位:津市市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1984年07月…
湖南省常德市 《湖南省澧县地名录》1983版.pdf下载
湖南省澧县地名录本地名录收录地名总数3954条,其中行政区划784条,自然村2418条,自然地理实体259条,人工建筑物192条,企事业单位247条,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28条。编纂单位:澧县人民政府…
湖南省常德市 《湖南省桃源县地名录》1982版.pdf下载
湖南省桃源县地名录本名录合计录入自然村5822条,自然地理实体480条,人工建筑287条,企事业单位145条,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20条。编纂单位:桃源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1982年08月 …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古丈县地名录》1982版是一部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地方文献,它不仅记载了古丈县境内的地名、村落、山水、交通等信息,更深层次地反映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社会变迁与地理格局。这部地名录以精确的文字记录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古丈这片山水之间繁衍生息的生活轨迹,是研究地方史、民族学、地理学及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地名的文化内涵、地理与生态特征、数字化传播与当代意义四个方面,对《湖南省古丈县地名录》1982版进行系统阐述,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部珍贵的地方文献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1、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
《湖南省古丈县地名录》1982版的编纂,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地名普查运动的开展。那一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地名普查与整理工作,旨在系统保存传统地名资料,规范行政区划命名,并为地理信息管理提供权威依据。古丈县作为湘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的山地地貌、丰富的民族分布以及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得地名普查工作尤为复杂与重要。
在编纂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学术机构密切合作,深入乡村实地调查,走访老者、查阅族谱与地方志,确保地名录的真实性与系统性。这种调查方式不仅保存了大量口头传承的地名资料,也为研究湘西的族群迁徙与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数据。
从历史价值上看,该地名录不仅是一份行政文书,更是一部记录民族历史的地理档案。通过地名的溯源与分类,人们可以清晰看到古丈地区从清代至今的区域变迁轨迹,以及民族文化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与融合。
2、地名的文化内涵解析
古丈县的地名大多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这些地名往往蕴藏着先民的生活智慧与民族情感。许多地名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如“高望坪”“青岩洞”等,反映出湘西山水地貌的雄奇与秀丽,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存。
除此之外,部分地名源自土家族、苗族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例如一些苗语地名记录了氏族活动、节庆习俗或历史事件,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口头文学与族群符号,是理解湘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地名还体现出社会变革的痕迹。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推进,一些古老地名逐渐消失或更名,而《地名录》的存在,使得这些“被遗忘的名字”重新被人熟知,成为文化复兴的重要依据。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一种身份,一种情感的延续。
3、地理特征与生态映照
古丈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纵横交错,气候湿润多变。地名录的编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通过地名的分布,可以勾勒出古丈的自然地理格局,如“坪”“洞”“溪”“垭”等后缀的使用,揭示了地形的复杂性与生态多样性。
同时,地名也展现了人地关系的演变。例如,一些以“寨”“冲”“田”为名的地名,反映出先民在山地开垦、聚居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人们在生态环境中的生存智慧与适应策略。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湘西地区的传统农业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现代生态学角度看,《地名录》所记录的自然地名还具有环境监测的作用。通过对比历史地名与现今地貌的变化,可以分析生态退化、植被恢复、水系变迁等问题,为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4、数字化传播与当代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湖南省古丈县地名录》1982版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PDF版的流通,使得学者、研究者以及公众能够便捷地查阅和下载,从而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让地方文献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传播与重生。
数字化不仅仅是资料存储的技术手段,更是文化传承的新形态。通过电子版的地名录,地方志研究者可以快速进行地理信息标注、历史比对与数据分析,这为湘西地区的文献保护与文化再现开辟了新的路径。
同时,PDF下载的普及也增强了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对于教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而言,《地名录》的数字化成果为地方品牌塑造提供了丰富素材,让古丈的山水与人文通过网络走向世界,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总结:
《湖南省古丈县地名录》1982版不仅是一部行政地名册,更是一部凝结了湘西民族文化与自然地理特征的珍贵史书。它以严谨的编纂方式、丰富的资料内容,真实记录了古丈县的地域演变、民族迁徙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学术价值。数字化形式的推广,使这部古老文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透过这部地名录,我们不仅看到古丈的山川与村落,更看到一个民族坚韧而灵动的文化脉络。无论是研究者、教育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湘西土地的深厚底蕴与人文温度。它是一本地理的书,更是一部心灵的地图。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