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全100册).pdf下载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全100册)

丛书名称: 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

丛书主编: 邓洪波主编

出版时间: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09

书籍格式: PDF 

 

目录

001

        天下书院总志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首一卷(卷首—六)(清)王昶辑

002

        天下书院总志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首一卷(卷七—十二上)(清)王昶辑

003

        天下书院总志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首一卷(卷十二下)(清)王昶辑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总目一—卷二)佚名撰

004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卷三—五)佚名撰

005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卷六—八)佚名撰

006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卷九—十一)佚名撰

007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卷十二—十四)佚名撰

008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卷十五—十八)佚名撰

009

        明代书院讲学考二十卷总目二卷(卷十九—二十)佚名撰

010

        金台书院课艺不分卷(清)徐镛辑

011

        金台书院作文本不分卷 佚名撰

        京都怀理书院章程一卷(清)佚名撰

        京都汇文书院章程一卷(清)汇文书院编

        云峰书院励学语一卷(清)恽毓鼎撰

        会文书院课艺初刻不分卷(清)赫舍里·如山编

012

        芦台课艺不分卷(一)(清)管遹群编

013

        芦台课艺不分卷(二)(清)管遹群编

014

        芦台课艺不分卷(三)(清)管遹群编

015

        莲池书院图咏不分卷(清)方观承(清)张叙撰

        莲池书院试卷一卷(清)刘彤儒撰

        莲池书院月课文不分卷(清)刘登瀛撰

        超山书院课程一卷(清)徐继畲撰

        书院章程条款不分卷(清)佚名撰

        续定上海龙门书院课程章程一卷(清)佚名撰

016

        上海求志书院春季课艺不分卷(清)上海求志书院辑

        上海求志书院丙子夏季课艺不分卷(清)上海求志书院辑

        上海求志书院丙子秋季课艺不分卷(一)(清)上海求志书院辑

017

        上海求志书院丙子秋季课艺不分卷(二)(清)上海求志书院辑

        上海求志书院丙子冬季课艺不分卷(清)上海求志书院辑

018

        江南格致书院同学录不分卷(清)格致书院编

        清心书院章程一卷(清)清心书院编

        紫阳书院题解不分卷(清)廖鸿章撰

        紫阳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潘遵祁(清)方其洪(清)程诒孙编

019

        紫阳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潘遵祁(清)方其洪(清)程诒孙编

020

        紫阳书院课艺不分卷(三)(清)潘遵祁(清)方其洪(清)程诒孙编

        紫阳书院课艺续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包桂生编

 

021

        紫阳书院课艺三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包桂生编

        紫阳书院课艺四编不分卷(一)(清)潘遵祁(清)方其洪编

022

        紫阳书院课艺四编不分卷(二)(清)潘遵祁(清)方其洪编

        紫阳书院课艺五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程诒孙编

023

        紫阳书院课艺六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秦炳斗编

        紫阳书院课艺七编不分卷(一)(清)潘遵祁(清)陈灏编

024

        紫阳书院课艺七编不分卷(二)(清)潘遵祁(清)陈灏编

        紫阳书院课艺八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程诒孙编

025

        紫阳书院课艺九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谈钧编

        紫阳书院课艺十编不分卷(一)(清)潘遵祁(清)唐毓和编

026

        紫阳书院课艺十编不分卷(二)(清)潘遵祁(清)唐毓和编

        紫阳书院课艺十一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方泩编

027

        紫阳书院课艺十二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唐毓和编

        紫阳书院课艺十三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沙骏声(清)宗伯五编

028

        紫阳书院课艺十四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程诒孙编

        紫阳书院课艺十五编不分卷(一)(清)潘遵祁(清)宗伯五编

029

        紫阳书院课艺十五编不分卷(二)(清)潘遵祁(清)宗伯五编

        紫阳书院课艺十六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包桂生(清)唐毓和(清)程诒孙编

030

        紫阳书院课艺十七编不分卷(清)潘遵祁(清)宗伯五编

        正谊书院课选二编不分卷(一)(清)朱珔选(清)欧阳泉编

031

        正谊书院课选二编不分卷(二)(清)朱珔选(清)欧阳泉编

        正谊书院课选三编不分卷(一)(清)朱珔选(清)欧阳泉编

032

        正谊书院课选三编不分卷(二)(清)朱珔选(清)欧阳泉编

033

        正谊书院课选四编不分卷(清)朱珔选(清)欧阳泉编

034

        紫阳正谊课艺合选不分卷(清)雪岑氏编

        观海书院出案底簿一卷(清)潘德舆撰

035

        安梅书院观风选存一卷(清)完顔麟庆辑

        梅花书院课艺三集不分卷(一)(清)晏端书评选

036

        梅花书院课艺三集不分卷(二)(清)晏端书评选

        安定书院小课二集不分卷(清)钱振伦评选

037

        尊经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薛时雨编

038

        尊经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薛时雨编

        尊经书院课艺二刻不分卷(清)薛时雨编

        尊经书院课艺三刻不分卷(一)(清)薛时雨编

039

        尊经书院课艺三刻不分卷(二)(清)薛时雨编

        尊经书院课艺四刻六卷(卷一)(清)薛时雨编

040

        尊经书院课艺四刻六卷(卷二—三)(清)薛时雨编

041

        尊经书院课艺四刻六卷(卷四—五)(清)薛时雨编

042

        尊经书院课艺四刻六卷(卷六)(清)薛时雨编

        尊经书院课艺五刻不分卷(一)(清)薛时雨编

043

        尊经书院课艺五刻不分卷(二)(清)薛时雨编

044

        尊经书院课艺五刻不分卷(三)(清)薛时雨编

        尊经书院课艺六刻不分卷(一)(清)薛时雨编

045

        尊经书院课艺六刻不分卷(二)(清)薛时雨编

        锺山尊经书院课艺合编不分卷(一)(清)秦际唐等辑

046

        锺山尊经书院课艺合编不分卷(二)(清)秦际唐等辑

047

        锺山尊经书院课艺补编不分卷(清)秦际唐等辑

        广陵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范凌选

048

        广陵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范凌选

        惜阴书院课艺一卷(清)丁傅靖撰

        宝晋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佚名编

049

        宝晋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佚名编

        德润书院课艺不分卷(清)尹元炜编

050

        月湖书院课艺不分卷(清)吕子班辑

        蕺山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马传煦等辑

051

        蕺山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马传煦等辑

        浦阳书院志二卷(卷上)(清)朱兴燕等辑(清)朱兴悌等续辑(清)陈书等再续辑

052

        浦阳书院志二卷(卷下)(清)朱兴燕等辑(清)朱兴悌等续辑(清)陈书等再续辑

        敷文书院课艺六集不分卷(一)(清)张桢(清)严曾鉴(清)张景云编

053

        敷文书院课艺六集不分卷(二)(清)张桢(清)严曾鉴(清)张景云编

        敷文书院课艺七集不分卷(一)(清)吴超(清)杨振镐(清)许祥身编

054

        敷文书院课艺七集不分卷(二)(清)吴超(清)杨振镐(清)许祥身编

055

        崇文书院课艺九集不分卷(一)(清)马传煦(清)许承绶(清)邹在寅编

056

        崇文书院课艺九集不分卷(二)(清)马传煦(清)许承绶(清)邹在寅编

        崇文书院课艺十集不分卷(一)(清)翁焘(清)许承绶(清)姚巳元编

057

        崇文书院课艺十集不分卷(二)(清)翁焘(清)许承绶(清)姚巳元编

        姚江龙山课艺初刻(一)(清)周来宾等辑

058

        姚江龙山课艺初刻(二)(清)周来宾等辑

059

        崇实书院课艺六卷(卷一)(清)陆廷黼编

060

        崇实书院课艺六卷(卷二—四上)(清)陆廷黼编

061

        崇实书院课艺六卷(卷四下—六)(清)陆廷黼编

062

        九峰精舍文集六卷首二卷(卷首—四)(清)王棻编

063

        九峰精舍文集六卷首二卷(卷五—六)(清)王棻编

        留别杭州求是书院诸生诗一卷(清)宋恕撰

        若溪书院课艺不分卷(清)孙德祖编

        紫阳课艺约选不分卷(一)(清)汪宗沂编

064

        紫阳课艺约选不分卷(二)(清)汪宗沂编

        道南书院录五卷(明)金贲亨撰

065

        致用书院文集 光绪丁亥年至辛卯年(一)(清)谢章铤编

066

        致用书院文集 光绪丁亥年至辛卯年(二)(清)谢章铤编

067

        致用书院文集 光绪丁亥年至辛卯年(三)(清)谢章铤编

        致用书院文集续存不分卷 王元穉编

        明经书院录六卷(明)汪玄锡等编

068

        白鹿洞书院新志八卷(明)李梦阳撰

069

        明学书院刊先正要语钞存二卷(明)曾皋辑

        安成复真书院志十卷存六卷(卷一—四上)(清)王吉辑

070

        安成复真书院志十卷存六卷(卷四下—六)(清)王吉辑

        文昌书院志一卷(清)佚名撰

071

        阳明书院课业不分卷(清)佚名撰

        犁台书院详定章程一卷(清)帅嵩龄编

        鸾翔书院课艺不分卷(清)杨延俊选

072

        百泉书院志四卷(明)马书林纂

        重修百泉书院志三卷(清)孙用正增修

        嵩阳书院志二卷(卷一)(清)耿介辑

073

        嵩阳书院志二卷(卷二)(清)耿介辑

        致用精舍讲语记略不分卷(一)(清)王辂撰(清)许振祎辑

074

        致用精舍讲语记略不分卷(二)(清)王辂撰(清)许振祎辑

075

        明道书院规约一卷(清)黄舒昺编

        明道书院钞存五卷(清)黄舒昺撰

        明道书院钞存续编四卷附晚悔庵诗草一卷(卷一—二)(清)黄舒昺撰

076

        明道书院钞存续编四卷附晚悔庵诗草一卷(卷三—晚悔庵诗草)(清)黄舒昺撰

        明道书院日程一卷(清)佚名撰

        大梁书院祀典考一卷(清)佚名撰

        天门书院杂着一卷(清)陆迦陵撰

        郢中课艺二卷(清)宋承麟辑

077

        经心书院题名记一卷(清)王家凤辑

        经心书院续集十二卷(卷一—三)(清)谭献辑

078

        经心书院续集十二卷(卷四—八)(清)谭献辑

079

        经心书院续集十二卷(卷九—十二)(清)谭献辑

        两湖书院试卷一卷(清)周培懋撰

        重修岳麓书院图志十卷(卷一—四)(明)陈论编(明)吴道行续正

080

        重修岳麓书院图志十卷(卷五—十)(明)陈论编(明)吴道行续正

        岳麓书院课艺四卷(卷一)(清)徐棻编

081

        岳麓书院课艺四卷(卷二—四)(清)徐棻编

082

        岳麓书院记事录存一卷(清)王先谦辑

        城南书院课艺七卷(卷一—四)(清)陈本钦编

083

        城南书院课艺七卷(卷五—七)(清)陈本钦编

        天门书院学约一卷(清)傅基虞编

        衡山文炳书院课程一卷 左钦敏辑

        越华纪略四卷(清)梁廷楠编

084

        羊城课艺四卷(清)陈其锟选编

085

        羊城书院试艺不分卷(清)戴肇辰辑

        广雅书院诸生课题一卷(一)(清)廖廷相辑

086

        广雅书院诸生课题一卷(二)(清)廖廷相辑

        广雅书院同舍录一卷(清)佚名编

        广雅书院文稿不分卷(一)(清)佚名辑

087

        广雅书院文稿不分卷(二)(清)佚名辑

088

        广雅书院文稿不分卷(三)(清)佚名辑

089

        广雅书院东省诸生夏季功课部一卷(清)广雅书院编

        凤山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李翘芬编

090

        凤山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李翘芬编

091

        蔚文书院全志六卷首一卷(清)林邦辉辑

        东川书院公业纪要不分卷(清)佚名撰

092

        四川尊经书院讲义一卷 刘岳云编

        尊经书院日课题目不分卷 廖平编

        变通书院章程一卷 严隽熙严修撰

        忠诚书院日程不分卷 陈惟彦编

        经正书院课艺二集六卷(卷一—四)陈荣昌编

093

        经正书院课艺二集六卷(卷五—六)陈荣昌编

        经正书院课艺三集六卷(卷一—二)陈荣昌编

094

        经正书院课艺三集六卷(卷三—六)陈荣昌编

        经正书院课艺四集六卷(卷一)陈荣昌编

095

        经正书院课艺四集六卷(卷二—五)陈荣昌编

096

        经正书院课艺四集六卷(卷六)陈荣昌编

        关中书院志九卷(明)何载图等撰

        关中书院课士诗四卷(清)路德辑

097

        关中书院课士赋四卷(清)路德辑

        关中书院试帖一卷(清)陈仅编

098

        关中书院课艺不分卷(一)(清)柏景伟选编

099

        关中书院课艺不分卷(二)(清)柏景伟选编

100

        关中书院课艺不分卷(三)(清)柏景伟选编

image.png

相关文章

明代传记丛刊(全160册)pdf下载

【从书名】明代传记丛刊【作 者】周骏富【形态项】 160册【主题词】历史人物(地点: 中国 年代: 明代 学科: 传记) 【出版项】 明文书局 , 1991 咨询QQ:257083…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

世界史资料丛刊.pdf下载

世界史资料丛刊目录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世界史资料丛刊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pdf世界史资料丛刊 1600~1914年的日本.pdf…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1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是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本卷以国图馆藏为基础,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馆…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本书收录的这…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将对《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全100册).pdf下载》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内容、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及影响。中国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文献传承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及学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丛刊收录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书院文献,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让现代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书院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文化理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丛刊的编纂背景与目的、丛刊中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价值、丛刊的历史背景与书院文化、以及丛刊的影响与应用。通过这些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丛刊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现代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1、丛刊的编纂背景与目的

《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全100册)》的编纂是为了整理、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书院的宝贵文献资料。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源,涵盖了教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献逐渐散失或被遗忘,因此,编纂这样一套丛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丛刊的编纂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提供原始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献的梳理和保存,恢复书院作为古代教育重要形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许多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正面临被遗忘的危机,通过整理和出版这些文献,不仅能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素材,也能让公众重新认识并继承传统文化。

此外,丛刊的编纂还具有推动学术交流的作用。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学者可以通过电子版的形式快速获得所需的资料,这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广度。编纂者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校对,使得这些原本零散和难以获取的资料能够以更加规范、准确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2、丛刊中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价值

《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汇集了从宋代到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各类书院文献,这些文献记录了书院的教学内容、学术交流、以及当时的学术思想。丛刊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一是书院的教育理念与管理制度,二是书院教授的经典著作与学术讨论,三是书院活动的记录和学术讲座的文本。

在学术价值上,这些文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当时教育模式的详细资料,还能够揭示出书院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书院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是学术思想交流的中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例如,通过研究书院教授的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经典传授”与“思想启蒙”之间的关系。

此外,这些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史、教育史以及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书院文献涉及到当时的哲学、政治和历史问题,学者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分析,获得更多的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流派及政治变革的第一手资料。

3、丛刊的历史背景与书院文化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书院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还是思想交流和社会活动的中心。通过《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中的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兴起、发展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从宋代开始,书院逐渐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机构发展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书院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丛刊中的文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书院内的学术氛围、教学方法以及学者的学术互动。比如,通过书院举办的讲座和学术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如何成为士人阶层聚集和思想碰撞的场所。

书院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学者能够洞察到书院如何与官府、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互动,进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书院不仅传播知识,还承担着社会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一点在丛刊中的相关资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丛刊的影响与应用

《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对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它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尤其是在当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其次,这些文献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学术界的研究,还能够影响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其文化内涵对今天的社会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丛刊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恢复和弘扬书院文化,还能激发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最后,丛刊的影响也体现在它对后续研究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传播,更多的学者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推动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同时,这些资料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提升了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地位。

总结:

通过对《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全100册).pdf下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丛刊不仅仅是对古代书院文献的一个整理和保存,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一次深刻回顾。它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让现代人能够重新认识和思考书院文化的深远影响。

总之,丛刊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希望通过这部丛刊,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书院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xianzhipdfxianzhipdf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