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害通史》
简介:
《中国灾害通史》起自先秦,迄于清代末年,共分八卷——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对我国历史上数千年来所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旱灾、风灾、雹灾、疫病灾害、震灾、虫灾、雪冻等灾害的具体情况、时空分布、频次规律、波及区域、危害程度、相互之影响及其有关规律进行探讨,且阐述了古人面对灾害的种种认识即灾害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的救灾举措、防灾理念等。每卷之后,还附有自然灾害年表,而且增列有古今地名对照,让读者节省翻检之劳,一目了然。该丛书不仅可以为我国从事灾害史教学、研究的学者、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还可以为从事防灾减灾及灾害救助的实务工作者和各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目录
中国灾害通史 先秦卷
中国灾害通史 秦汉卷
中国灾害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灾害通史 隋唐五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 宋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 元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 明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 清代卷
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12册)pdf下载
【电子书】《永乐大典》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永乐大典》编纂成书六百周年纪念版(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作者:…
清末官报汇编(78册)pdf下载
清末官报汇编 78册 书籍作者:姜亚沙编着图书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1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是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本卷以国图馆藏为基础,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馆…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全2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丛刊全二百册,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二十四史.pdf下载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关键词“中国灾害通史.pdf下载”展开,以“灾害通史”这一历史与现实交汇的专题为核心,首先从概念与意义入手,探讨为何会有人寻求该 PDF 资源;接着从内容结构、传播挑战与安全法律、学术价值与应用三个层面深入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在资源获取与使用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全文力求条理清晰、论述充实,让读者既能了解“中国灾害通史.pdf下载”这一现象的表象,也能把握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不断面对自然灾害与社会风险的时代背景下,这样一个通史性的资料文本具有重要的文化、学术与公共意义;而“下载”这一环节,则牵扯版权、安全、可持续传播等复杂议题。本文意在搭建一个分析框架,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历史爱好者、数字人文参与者提供思考路径。
一、资源定位与动因
在数字时代,“中国灾害通史.pdf下载”首先是一个资源搜索意图的体现。许多读者希望直接获取通史汇编的电子版本,以便查阅历史灾害资料、进行研究或教学支援。这反映出一个基础事实:实体书往往难以涵盖所有卷次或者不便携带,而电子 PDF 可跨平台、便于检索,是学术与爱好者很自然的选择。
其次,这个关键词也暗含“完整性”与“权威性”的期待。通史类著作,常涉及多个朝代、多个灾害类型,涵盖地震、洪涝、旱灾、瘟疫、风灾等;读者希望下载“全本”版本,而不是断裂卷册或节选片段。这种追求完整的资源姿态,体现了用户对历史资料系统性的需求。
再者,“下载”二字背后带有便捷性与匿名性的暗示。许多用户不愿被传统出版与集成平台设置的价格、登录墙、版权限制所阻隔,而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资源“自由获取”通史文本。这既是学术传播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数字时代版权与传播的张力所在。
二、内容构成与史料特色
《中国灾害通史》常见为断代卷册,例如秦汉卷、宋代卷、元代卷、明清卷等。每个卷册按照朝代体系,逐条记录各类自然灾害、灾害年次、影响范围、官方救灾措施与民间反应。以“秦汉卷”为例,书中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的水旱灾害、蝗灾、地震、瘟疫等类型的发生频率与社会反响。citeturn0search4
在史料方面,这部通史编撰过程中会大量引用地方志、宫廷文书、地方官报、旧志碎佚资料、传记记载、年表和民间史料汇编。这使得通史文本既具宏观编年体结构,又富含地方细节与地方灾情断代资料。不同卷册之间还可能存在相互照应、校勘与注疏。
此外,一些卷册针对灾害类型有专题章,如洪水、水利、瘟疫、干旱、地震专列讨论。例如在“水灾”专题中,会考察主要河流的泛滥、堤防决口、官府治水举措、地方赈灾策略等;在“旱灾”专题中则深入北方地区干旱史、粮荒应对机制。通史结构与专题并举,使得整体叙述兼顾广度与深度。
最后,通史著作还会辅以地图、年表、数据统计附录等形式,以增强资料可视化与对比能力。这些附录一般不过于详尽到原始档案级别,而是为了服务总体阅读与跨朝代比对需求。
三、传播限制与版权风险
虽然网络上能看到不少“中 国灾害通史·宋代卷”、“元代卷”等 PDF 资源(如在论坛、古籍汇整站点可见多个下载帖)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1,但这些传播往往违背版权法规。通史编撰、出版社版本均可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下载、分享未经正版授权版本存在侵权风险。
其次,下载通史 PDF 的过程中,用户可能遇到木马、劫持链接、低质量扫描件、断页、缺页、未校勘版本等安全与质量隐患。尤其在非正规网站下载,一不小心就可能下载到篡改、拼接或感染恶意软件的文件。
再者,从学术伦理与可持续传播角度看,长期依赖未经授权的“下载通道”可能损害正规出版体系、减弱作者与出版社积极性。若通史著作的再版、校订、注释版本得不到合理经济支持,整个领域的研究生态可能受损。
四、学术价值与应用潜力
正如网络视频所言,《中国灾害通史》“汇集了中国自先秦以来的详细灾害资料”citeturn0search9,这使它成为研究历史灾害、环境史、气候变迁、社会韧性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文献。历史学者可以依托通史文本考察长期灾害趋势、灾害频次与社会制度之间的互动。
在跨学科研究中,它也具备潜力。气候学、环境史、地理学可结合通史中提供的年次灾害资料,与自然科学数据(如树轮、冰芯、气候模式模拟)交叉验证历史气候异常期;灾害经济学、社会学、公共政策甚至城市规划也可借此参照古代灾害治理经验。
在教育和宣传领域,这类通史文本可作为高校本科、研究生课程的重要课本或补充材料。教师可选取典型灾害案例(如黄河决口、江淮水灾、北方大旱)引导学生讨论历史救灾策略、社会影响、治理制度变迁与现代反思。
此外,在灾害风险评估、政府防灾规划、灾害模拟演练等实际应用中,通史提供历史极值、频率分布、区域差异等参考。结合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统计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些区段、某一时期灾害高风险特征。
总结:
通过对“中国灾害通史.pdf下载”这一关键词的分析,我们首先揭示其背后是资源获取意图与便利诉求;其次梳理了通史著作的内容构成与史料特色;然后深入探讨其传播限制与版权风险;最后指出其在学术研究与应用层面的价值与潜力。整体来看,“下载”行为虽能满足即时需求,却也必须警惕版权、安全与质量问题,而通史自身作为一种系统性灾害史料载体,其学术意义与跨学科价值不容忽视。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