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逸丛书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目录:

第一至七册 

孟子十四卷 汉 赵岐 注 景淸内府藏宋大字本 

第八至一二册 

南华眞经十卷 晋 郭象 注 景宋大字本 

第一三至一五册 

尔雅疏十卷 宋 邢昺 等奉敕撰 景吴兴蒋氏藏宋咸平本 

第一六至二〇册 

说文解字十五卷 汉 许愼 撰 宋 徐铉 等奉敕校定 景日本岩崎氏藏宋本 

第二一至二三册 

曹子建文集十卷 魏 曹植 撰 景常熟瞿氏藏宋大字本 

第二四、二五册 

啸堂集古录二卷 宋 王俅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淳熙本 

第二六册 

窦氏联珠集一卷 唐 窦常 撰 唐 窦牟 撰 唐 窦羣 撰 唐 窦庠 撰 唐 窦巩 撰 唐 褚藏言 编 景吴兴刘氏藏宋本 

第二七册 

张文昌文集四卷 唐 张籍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蜀本 

第二八册 

皇甫持正文集六卷 唐 皇甫湜 撰 景江安傅氏藏宋蜀本 

第二九册 

李长吉文集四卷 唐 李贺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蜀本 

第三〇、三一册 

许用晦文集二卷 拾遗二卷 唐 许浑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蜀本 

第三二册 

郑守愚文集三卷 唐 郑谷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蜀本 

第三三册 

孙可之文集十卷 唐 孙樵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蜀本 

第三四、三五册 

司空表圣文集十卷 唐 司空图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蜀本 

第三六至三八册 

龙龛手鉴四卷 辽 释行均 撰 景江安傅氏藏宋本 

第三九册 

中说十卷 隋 王通 撰 宋 阮逸 注 景江安傅氏藏宋本 

第四〇、四一册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 宋 范应元 撰 景江安傅氏藏宋本 

第四二册 

汉官仪三卷 宋 刘攽 撰 景萧山朱氏藏宋绍兴本 

第四三册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 宋 张栻 撰 景吴兴刘氏藏宋本 

第四四册 

颐堂先生文集五卷 宋 王灼 撰 景江南图书馆藏宋本 

第四五册 

新雕注疏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三卷 坿新雕李燕阴阳三命二卷 宋 李仝 注 宋 东方明 疏 □ 阙名 撰附录 景宋本 

第四六册 

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宋 黄庭坚 撰 景海盐张氏藏宋本 

第四七册 

公是先生七经小传三卷 宋 刘敞 撰 景宋本 

第四八至五一册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 条氏一卷 宋 阙名 撰 景宋本 

第五二至五五册 

孔氏祖庭广记十二卷 金 孔元措 撰 景蒙古本 

第五六至五八册 

汉隽十卷 宋 林钺 撰 景宋淳熙本 

第五九册 

张子语录三卷 后录二卷 宋 张载 撰 景宋本 

第六〇、六一册 

龟山语录四卷 后录二卷 宋 杨时 撰 景宋本 

第六二册 

酒经三卷 宋 大隐翁 撰 景宋本

第六三至六五册 

淸波杂志十二卷 宋 周辉 撰 景宋本 

第六六册 

续幽怪录四卷 唐 李复言 撰 景宋本

第六七、六八册 

通玄眞经十二卷 周 辛钘 撰 唐 徐灵府 注 景宋本 

第六九册 

洞灵眞经五卷 周 庚桑楚 撰 宋 何粲 注 景宋本 

第七〇册 

陶渊明诗一卷 晋 陶潜 撰 景宋绍熙本 

第七一至七八册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四卷 附志一卷 后志二卷 二本四卷 考异一卷 宋 晁公武 撰 宋 赵希弁 撰附志 景宋淳佑袁州本 

第七九至八一册 

乐善录十卷 宋 李昌龄 编 景宋绍定本 

第八二至八六册 

名公书判淸明集不分卷 景宋本 

第八七至八九册 

武经七书二十五卷 宋 何去非 编 景宋本 

第九〇册 

搜神秘览三卷 宋 章炳文 撰 景宋本 

第九一、九二册 

春秋公羊疏残七卷 唐 徐彦 撰 景宋本 

第九三至九六册 

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 附集一卷 宋 张咏 撰 景宋本 

第九七、九八册 

谢幼盘竹友集十卷 宋 谢薖 撰 景宋本 

第九九至一〇六册 、

水经注十五卷 汉 桑钦 撰 宋 郦道元 注 景永乐大典本 

第一〇七册 

中庸说残三卷 宋 张九成 撰 景宋本 

第一〇八至一一〇册 

程氏演繁露十卷 宋 程大昌 撰 景宋本 

第一一一册 

梅花喜神谱二卷 宋 宋伯仁 撰 景宋本

相关文章

世界史资料丛刊.pdf下载

世界史资料丛刊目录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世界史资料丛刊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pdf世界史资料丛刊 1600~1914年的日本.pdf…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1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是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本卷以国图馆藏为基础,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馆…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咨询QQ:2570837139   微信:yan20180701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本书收录的这…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全200册)pdf下载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丛刊全二百册,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pdf下载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pdf下载

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全4册)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全集守在的胃大足石刻雕刻的代表作品,所载以宋代石刻雕塑为主,同时兼及唐代和五代、明代的石刻代表作品,以期相对全面和较典型…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pdf下载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全4卷)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1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2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3卷.pdf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 第4卷.pdf…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续古逸丛书”这一重要的古籍整理与出版项目展开讨论,重点分析其在古籍传承、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及历史价值等方面的独特贡献。首先简要回顾“续古逸丛书”的历史背景和出版目的,接着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探讨该丛书对古代文献的保存和传播作用;其次,分析它对当代学术研究的推动和影响;接下来,讨论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对“续古逸丛书”在现代出版领域中的意义进行总结。文章最后归纳了其在古籍保护、文化繁荣及学术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当今数字化时代的背景,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1、“续古逸丛书”的历史背景与出版初衷

“续古逸丛书”作为中国古代文献整理与出版的重大工程之一,其出版始于20世纪初。该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填补古籍文献丛书出版领域的空白,尤其是那些失传、被遗忘或因战乱而散失的珍贵古籍。在那个时代,许多学者和出版机构意识到,古籍的保存和传播不仅关系到学术研究的延续,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因此,“续古逸丛书”的创办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和出版大量未见出版的古籍,恢复那些被遗失的文化瑰宝。

这一项目的历史背景不仅局限于对古籍的收集和出版,它也是对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继承的响应。尤其是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古籍面临着巨大的毁损风险。为了不让这些文化遗产失传,许多文化界人士和学者开始致力于古籍的抢救工作,遂有了“续古逸丛书”这一学术出版工程的诞生。

“续古逸丛书”出版的过程并不容易,既要面对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动荡,也要应对资金、出版资源和学术资源等方面的困难。即便如此,这一项目还是成功地将一些珍贵的古籍保存了下来,为后世学者和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2、“续古逸丛书”对古代文献的保存和传播

“续古逸丛书”在古代文献的保存和传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散佚的古籍,帮助学术界恢复了很多重要的古代典籍。尤其是一些早已失传或长时间未见出版的文献,得以通过这一丛书重新呈现给世人。例如,许多清代的古籍,以及明代以前的各类典籍,都有可能因为战争、灾难等原因散失,但在“续古逸丛书”的努力下,这些文献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和再版。

其次,古籍的出版和传播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它更是文化交流和思想传递的桥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通过“续古逸丛书”将大量古籍印刷和出版,不仅解决了古籍存续的问题,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尤其是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这一丛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此外,“续古逸丛书”还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丛书出版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学者们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来完成这些古籍的编辑工作。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使得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繁荣。

3、“续古逸丛书”对当代学术研究的推动

“续古逸丛书”的出版不仅为古籍的保存和传播奠定了基础,更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首先,古籍的再版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许多学者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古籍,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例如,许多经典文献在“续古逸丛书”的整理中得到复刊,使得当代学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从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入。

其次,通过“续古逸丛书”的出版,学术研究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过去,由于许多古籍未能得到出版,学者们的研究工作受到极大限制。而这些古籍的出版和整理,使得学者能够获取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学术探讨。

再者,现代的学术环境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而“续古逸丛书”的出版正好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条件。在许多古籍中,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限于历史学、文学和哲学,它们往往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学者们在研究这些古籍时,能够跨越学科的界限,进行更加多元的学术探讨。

4、“续古逸丛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续古逸丛书”不仅仅是一本古籍的出版物,它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也极为重要。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是通过经典文献传承下来的。而“续古逸丛书”正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帮助现代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例如,许多传统的经典作品和学术著作,经过这套丛书的重新编排和出版,能够让当代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通过“续古逸丛书”的出版,古代文化和知识不仅得到了保存,还通过不断的传播影响到今天的社会。在当代中国,这些古籍不仅仅是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它们更是广大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窗口。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文献,现代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传承和弘扬。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续古逸丛书”也开始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传播,使得更多人能够通过现代的电子平台接触到这些古籍。这不仅解决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问题,也为古籍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数字化出版让这些古籍更加容易为现代人所获取,并为全球范围内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研究途径。

总结:

综上所述,“续古逸丛书”在古籍保存、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促进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古籍的整理和再版,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和不断完善的编辑出版流程,未来“续古逸丛书”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也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为学术界和文化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xianzhipdfxianzhipdf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