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淮上区志
管辖的不同地域,2004年前大体上是记述城市郊区,2004年以后是记述 由郊区更名的淮上区。驻区单位按所属门类有选择的立目记述。 四、本志分章、节、目、子目等层次,卷首置凡例、概述、大事记
编纂单位:淮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宜秀区志 1988-2007》2013.01
安庆市宜秀区志1988-2007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科学发展观,编纂单位:安庆市宜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志 1978~2000》上下册 2008.01
安庆市志 上册(1978~2000)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安庆市区北部,北抵206国道,南傍大湖风景区,西临合安公路,火车站坐落其中。1992年6月6日立项筹备,8月8日动工建设,1993年4月经省政…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志 1978~2002》2007.12
《潜山县志 1978~2002》 作者: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661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志 1978-2002》上下册 2011.06
《宿松县志(1978-2002)》内容简介:1.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客观、系统地记述全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志1978-2001》2007版
《太湖县志 1978-2001》 作者: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页数:1047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12 …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志 1986-2005》2014版
固镇县志 1986-2005凡例 一、本志是前部《固镇县志》(1992年版)的续编,编纂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融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2012年版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该志书为了解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视角。文章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该志书的编纂背景与意义、书籍的结构与内容框架、淮上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记载与传承、以及该志书的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本文旨在展示该志书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其在地方史学研究中的学术价值。最后,结合全书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对蚌埠市淮上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1、编纂背景与意义
《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是蚌埠市淮上区地方志编纂工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记录,更是对地方历史发展的全面梳理。它的编纂背景与意义,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淮上区开始着手志书的编纂,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化的编撰工作,完整呈现该地区自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该志书的编纂工作自上世纪末起步,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在2012年完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填补了淮上区地方史料的空白,更为学术界和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参考。志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各个时期,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能够为今后的地方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并且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此外,淮上区志的编纂与出版,对于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该书,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淮上区的历史脉络,还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地方的文化认同感。
2、书籍的结构与内容框架
《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从内容结构上来看,采用了严谨的分类方式,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历史资料。该志书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历史沿革部分,二是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部分,三是文化与社会发展部分。每一部分均通过详细的记载和数据分析,展现了淮上区自古至今的历史轨迹。
历史沿革部分详细介绍了淮上区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其政治变迁,尤其是对该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管理和变革进行了深刻分析。这一部分为读者提供了淮上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该地区如今的地理与社会形态。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部分则侧重于对淮上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从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到交通建设和现代化进程,每一项内容都紧密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展现了淮上区经济与社会的变迁。
3、淮上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安徽省蚌埠市的重要区县,淮上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在《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中,这部分内容占据了非常重要的篇幅。书中详细记录了该区内的古代建筑、历史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淮上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因此,淮上区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地方的宝贵资源,更是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书中提到的古代寺庙、古迹遗址等,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文化旅游潜力。淮上区的许多古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至今仍在影响着当地的文化生活。
此外,淮上区的传统工艺和地方习俗,也在志书中得到了详细的记录。书中不仅列举了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如编织、陶瓷制作等,还对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进行了介绍,这些内容充分展示了淮上区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其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4、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
《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无疑是淮上区历史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为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该志书,淮上区的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的整理与保护,避免了许多珍贵资料的遗失,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
从社会影响来看,该志书的发布对淮上区的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们通过阅读志书,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更加珍惜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同时,这本志书还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淮上区历史文化研究的兴趣,不仅提升了地方学术水平,也加深了外界对该地区的关注。
最后,作为一本地方志书,它的出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许多文化景点因该书的介绍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来看,《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无疑是一本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与广泛社会影响的著作。
总结:
《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是一本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志书。它不仅为地方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也为淮上区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这本志书,淮上区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系统的整理与保护,成为了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本志书的出版,不仅是淮上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也为今后的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通过这一重要的文化工程,淮上区无疑将在历史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而远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