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
本录共收集各类地名1341条。其中各级行政区划名称286条,城镇、街、巷、自然屯名称985条(包括驻地名称243条),人工建筑物名称23条,重要的独立存在的企事业单位名称41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6条。
编纂单位:绥化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1983年04月
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名录》1982版.pdf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名录本册地名录共收集各类地名1116条,包括行政区划名称;驻地名称;各企事业单位独立存在的厂、站等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居民点和自然村,屯名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名录》1986版.pdf下载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名录本名录共收录各类地名2681条,其中行政区划和自然村名757条,企事业单位和农、林、牧场名称71条,人工建筑和纪念地(遗址)名称632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1221条。编纂单位…
黑龙江省宾县地名录pdf下载
《黑龙江省宾县地名录》 作者:宾县人民政府 页数:167 出版社:宾县人民政府 出版日期:1982.01 …
《黑龙江省木兰县地名录》1981版.pdf下载
黑龙江省木兰县地名录本册地名录共收录地名1001条,包括各级行政区划名称191条;县城街道、巷、自然屯名称660条;主要独立存在的单位名称53条;重要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名称21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黑龙江省尚志县地名录》1981版.pdf下载
黑龙江省尚志县地名录本录共收集1578条地名,其中行政名称369条,驻地名称747,重要人工建筑物81条,自然实体山、河名称298条,其它名称83条。编纂单位:尚志县地名领导小组 出版时间:1981年…
《黑龙江省通河县地名录》1982版.pdf下载
黑龙江省通河县地名录本名录共收集各类地名634条。其中行政名称156条;驻地名称235条;台站、码头、渡口等103条;重要人工建筑名称26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114条。…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是一部极具地方史料价值的重要文献,它不仅系统记录了绥化县的自然村落、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历史沿革,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人文风貌的变迁。通过这份地名录,人们能够追溯绥化地域的发展脉络,了解地名背后的文化渊源与历史记忆。本文将围绕“黑龙江省绥化市 《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pdf下载”展开,分别从地名录的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文献内容与结构特色、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数字化保存与下载传播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全文旨在揭示该地名录在地方志研究、区域文化传承、社会记忆保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pdf下载”这一现代数字形式的探讨,思考传统文献在当代信息时代的再生与利用。
1、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的诞生,源于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名普查与规范化建设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家民政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地名调查,旨在系统整理地方地名资料,纠正历史沿用中的混乱现象,为地理、行政管理以及地方志编纂提供权威依据。绥化县作为黑龙江中部的重要农业大县,其地名丰富而复杂,整理与编纂工作尤为必要。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绥化县地名普查办公室联合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动员基层干部、教师、老乡贤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地名调查。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查阅旧档案、地方志、族谱,采集口述资料,形成了极具史料价值的原始记录。这种“群众参与+专家审定”的方式,使得《绥化县地名录》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保留了地方语言与民俗的原貌。
1982版的出版,标志着绥化县在地名标准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地名录不仅对全县行政村、自然屯、山川河流、交通设施等名称进行系统登记,还附有地名来历、历史沿革、方位关系等说明,为后续的区域规划、地理教学、史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文献内容与结构特色
《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在结构设计上极具科学性与系统性,全书通常分为县级概况、区划设置、乡村地名、自然地理名、交通与公共设施名等五大部分。每个地名条目下设有拼音、行政归属、地理坐标、命名由来、历史沿革等栏目,既具资料性,又兼具学术研究价值。
从内容上看,书中不仅列举了上千个行政村屯的地名,还详细说明了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例如,“新发村”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建设的乐观情绪;“老东山屯”则保留了清代垦荒时期的地理印记。这种“地名即史”的记录方式,让地名录成为了解地方社会变迁的窗口。
此外,地名录在语言风格上也具有一定特色。它既注重规范的行政表达,又在附录或注释部分保留了大量方言、俗称、旧地名等内容。这种双重记录方式,为后来的语言学、民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3、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学术角度来看,《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是研究黑龙江中部区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它为地方史、族群迁徙、经济地理等学科提供了可验证的数据依据。例如,通过对地名中族姓、方位、自然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人口迁徙路线与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对于地方文化建设而言,这部地名录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意义。地名是地方记忆的载体,每一个地名都凝聚着居民对土地的情感与历史的印记。通过地名录的保存,绥化人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脉,也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线索。
在社会实践层面,地名录还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化推进,地名录的历史数据成为比对变化、分析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文献。可以说,它既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现实工作的工具书。
4、数字化保存与下载传播
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纸质文献面临保存与传播的双重挑战。为使《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得以更好传承,相关单位逐步开展数字化扫描与资料整理工作,将其制作成可供公众下载阅读的PDF版本。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资料的可获取性,也拓宽了地方文化传播的渠道。
“黑龙江省绥化市 《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pdf下载”成为研究者、学生、地方志爱好者的重要资源。通过网络下载,人们可以随时查阅、引用和比对地名资料,为地理教学、文化研究、家族寻根等提供便利。数字化不仅是形式的转换,更是知识共享与文化延续的新路径。
同时,数字化地名录也促进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再利用。通过OCR文字识别、数据库构建、地图匹配等技术,可以实现地名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精确的地理决策支持。这种从“书架”到“数据云”的转变,体现了传统文献在现代社会中的再生力量。
总结:
《黑龙江省绥化县地名录(1982版)》不仅是一部系统的地理文献,更是一部生动的地方历史与文化记忆载体。它记录了绥化的山川河流、村落名称,也记录了时代的脚步与人民的生活变迁。从编纂背景到文献内容,从研究价值到数字化传播,地名录展现了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发展的印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历史资料的开放共享,这部地名录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纸本,它通过PDF下载的方式实现了新的生命延续。未来,它将继续在区域研究、历史教育与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作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