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
内容简介: 本志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区境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
编纂人员:王文竹等
编纂单位:北京市崇文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
相关文章
![]()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志》2007版.pdf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志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综合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群众团体、人民政府、公安、民政、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编纂人员:陈刚 , 孙世超 ,…
![]()
北京市《北京市崇文区志》2004版.pdf下载
北京市崇文区志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政治、军事、城市建设、工业、商业、财税、金融、教育、文化、体育等。编纂人员:潘非 , 宋演武 , 刘观丰 , 林凯 , 徐光华 , 张淑环 ,…
![]()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志》2005版.pdf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志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政治、民族、侨务、军事、街道、财政、综合经济管理、工业、商贸、金融、教育、文化、卫生等。编纂人员:刘晓晨 , 陈平 , 卢彦 , 席文启 , 郑…
![]()
北京市《北京市房山区志》1999版.pdf下载
北京市房山区志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编纂人员:张东升 , 贾昉编纂单位:房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时间:1999年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
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志》2001版.pdf下载
北京市丰台区志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政治、军事、农业、水利、城市工业、乡镇企业、商业、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人民生活等。编纂人员:吉泰 , 白钺 , 翟简卿编纂单位:…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是一部全面总结北京市崇文区发展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重要地方志书。通过详细的资料整理与记载,本书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地方知识,涵盖了崇文区在1994年到201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崇文区历史的总结,更是对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将从本书的出版背景、内容结构、主要特色和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贡献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的价值与意义。
1、出版背景与历史沿革
《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作为一部地方性志书,其出版背景与历史沿革具有重要意义。崇文区作为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名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积淀深厚。为了更好地记录该区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地方政府决定启动地方志的编纂工作。1994年,崇文区志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在经过多年的调研、资料整理、论证和审定后,最终于2018年12月出版了《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这部地方志书的编纂,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下完成的。
地方志的编纂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过去,它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保存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手工艺、风俗习惯和历史建筑逐渐消失或发生变迁。因此,地方志的编纂成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北京市崇文区志》不仅仅是对崇文区1994到2010年期间的具体事件、人物和事物的记录,更是一部全面反映这一历史时期城市面貌的资料库。它的出版为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以及市民了解崇文区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此外,《北京市崇文区志》的出版还与国家志书编纂的整体进程息息相关。在国家和北京市地方志编纂的总体框架下,各区县的地方志书成为了城市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文区作为一个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区域,出版这本志书,不仅是对地方历史的记录,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与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内容结构与组织方式
《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在内容结构上精心组织,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全书大致可以分为多个篇章,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章都通过详细的数据和事实描述,展示了该区在1994到2010年期间的发展脉络与重大事件。
首先,书中的政治篇章详细记录了崇文区政府的管理体制、行政区划的变动以及党政机关的运行状况。通过对政策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成效。其次,经济篇章则专注于该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涵盖了区域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商业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这一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展示了崇文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程。
在文化方面,《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充分挖掘了崇文区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特别是在教育、传统文化、公共艺术等领域的变化与创新。书中不仅仅罗列了重要的文化机构,还对重要的文化事件做出了详细记载。例如,崇文区的传统庙会、戏剧演出等民间活动,都是该区文化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社会篇章则通过对人口、社会保障、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记录,反映了这一时期崇文区在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上的努力与成效。
3、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在编纂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使其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地方志,而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著作。首先,书中采用了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资料整理与呈现。例如,许多传统志书依赖于手工编纂和纸质资料,而《北京市崇文区志》则大规模利用数字化手段,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与便捷性。这一方面提升了编纂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志书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保障。
其次,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得内容更为直观生动。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插入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地图和统计图表,这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也让读者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到崇文区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例如,区内历史建筑的前后对比,重要地标的照片资料,都生动展示了崇文区从1994到2010年间的城市面貌和风貌。
最后,本书在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许多地方志书侧重于单纯的事件回顾,而《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则结合了大量的访谈和第一手资料,通过人物叙事的方式,把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这种叙事方式更具人情味,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4、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贡献
《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的出版,对于崇文区乃至北京市的地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贡献。首先,作为地方志的代表性作品,本书详细记录了崇文区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建设。这为未来的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支持,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居住地的窗口。
其次,书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崇文区是北京市文化遗产的重要集聚地之一,区内拥有众多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详细记录和描述,本书为后代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本书也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推动了地方政府在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制定。
此外,本书对于促进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地方志书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承载体,能够唤起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崇文区的居民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地域背景,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这对于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结:
《北京市崇文区志 1994-2010》的出版不仅是对地方历史的记录,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化遗产、社会变迁、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这部地方志书不仅对学术研究者具有较高的价值,也对普通市民了解自身区域的历史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