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10,虚拟资源概不退换!
️【吴雄志新书(pdf+word)】吴述伤寒汇通 吴雄志着,位置GB550-43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雄志教授继《伤寒杂病论研究》、《重订伤寒杂病论》之后对《伤寒论》的又一解读。以内经解伤寒,融温病于六经,以六经统百家,探索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与古今一统,并汇通中西,以西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五法六经,详探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的内在规律及在六经辨证中的应用。本书从病入手,从病邪(新感)与体质(痼疾)两端把握疾病传变与证治规律,汇通中西,把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详细介绍,非常实用。
作者简介:
作者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部副部。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药抗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药逆转肿瘤耐药与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有一定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先后着有《中医脾胃病学》《肿瘤中医治疗及医案精选》《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汇通论
一、伤寒六书
二、疾病模型
三、截断法
四、形、气、神与病、证、症
五、从感冒看六经模型
六、六经解热法
七、六经病的主要表现
第二章 太阳汇通(上)太阳本证
一、太阳脉证提纲
二、太阳中风
三、太阳伤寒
四、麻桂合方
五、太阳蓄水
六、太阳蓄血
第三章 太阳汇通(中)太阳兼证
一、太阳兼证
二、太阳误治
第四章 太阳汇通(下)太阳类证
一、结胸
二、痞
三、黄疸
四、风湿
五、风水
六、痉
七、中风
八、肺病
第五章 少阳汇通
一、少阳生理
二、少阳截断
三、少阳脉证提纲
四、少阳病机
五、少阳在经
六、少阳在腑
七、少阳形、气、神
第六章 阳明汇通
一、阳明概论
二、阳明在经
三、阳明在腑
四、阳明宿食
五、阳明水气
六、阳明风寒
七、阳明发黄
第七章 太阴汇通
一、太阴概论
二、太阴在经
三、太阴在脏
四、太阴虚劳
五、太阴瘀血
第八章 少阴汇通
一、少阴概论
二、少阴在经
三、少阴在脏
第九章 厥阴汇通
一、厥阴概论
二、厥阴在经
三、厥阴在脏
四、厥热胜复
附录一 课后答疑
一、第一类问题
二、第二类问题
三、第三类问题
附录二 补讲课程
一、柴胡桂枝汤的拓展应用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糖尿病
三、扶阳验方加味葛根汤
四、中西汇通解读三黄汤面神经麻痹
五、中西汇通论治感染
六、读不懂的《伤寒论》,外感引发的精神分裂症
七、《伤寒杂病论》的古怪条文
附录三 彩图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本文围绕《entity[“book”, “吴述伤寒汇通”, 0]》及其作者 entity[“people”, “吴雄志”, 0] 展开,从该书的学术价值、作者背景、内容特色和临床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书籍与作者的整体情况,指出此作不仅承继了中医经典《entity[“book”, “伤寒杂病论”, 0]》的理论体系,还在整合中医寒温辨证、六经学说、内外一统视野上进行了创新。接着,文章从作者的学术传承与实践背景入手,揭示其如何在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交汇处展开研究;然后探讨该书在学术上的突破,如“以六经统百家”、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的思路。进一步,分析其内容特色,包括五法六经、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的系统论述。最后,文章从临床意义的角度出发,说明该书对现代中医诊疗、教学推广、科研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四个方面的展开,本文力图全面呈现《吴述伤寒汇通》及其作者吴雄志在中医伤寒学研究上的地位与贡献,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理解框架和深入思考的路径。
一、作者背景与学术传承
吴雄志出生于1975年,具有博士学位,是一位中医临床专家及教授。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8 他长期致力于中医伤寒、温病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在中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教育背景和临床经验为其后来出版《吴述伤寒汇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术传承上,他继承了传统六经辨证体系,同时融入现代医学研究视野。通过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式,他力图把经典中医理论与当代医学实践连接起来,使中医理论拥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时代感。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2
此外,吴雄志在此前亦有多部关于伤寒杂病论及其研究的著作,如《伤寒杂病论研究》《重订伤寒杂病论》等。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4 这些作品展示了他深耕伤寒学科的轨迹,也为《吴述伤寒汇通》提供了理论积累与路径延伸。
二、书籍学术价值与理论思路
《吴述伤寒汇通》作为一本系统性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在学术价值上体现为三个重要维度: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依据资料,该书“以内经解伤寒,融温病于六经,以六经统百家,探索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与古今一统”。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3
首先,寒温一统是该书突破传统伤寒学(通常偏“寒邪”)与温病学(偏“温邪”)分野的一大特色。吴雄志认为,寒与温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可纳入统一的辨治体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具整体观的视角。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1
其次,内外一统和古今一统则体现其理论整合的深度。内外一统意味着不仅讨论外感六经之病,还兼顾内伤、脏腑病机;古今一统则指把古典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推动理论创新与时代契合。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0
三、内容特色与方法体系
在内容结构上,该书采用“六经统百家”的学术框架,以六经辨证为主线,将传统伤寒、温病、杂病等内容系统整合。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1 这种结构有助于读者从整体观角度理解伤寒论,并提高辨证思维的系统性。
此外,该书提出并解析了若干重要方法,如“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等,在六经辨证中的应用得以详述。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1 这些方法体系说明作者不仅停留在理论阐述,而强调实践指导意义。
再者,作者在本书中大量引用临床案例、辨证论治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使得理论与临床实践相互印证,从而增强了可读性与实用性。这也是该书区别于传统注释本的重要特色之一。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0
四、临床意义与教学推广价值
从临床意义看,《吴述伤寒汇通》对于中医伤寒论的诊疗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整合寒温、内外、古今视角,提升了医生辨证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其在复杂病证(如温病变、杂病兼证)处理上更具策略性。
在教学推广方面,该书作为“太湖大学系列教材”之一,适合作为中医本科、生硕、医生进修的教材或参考书。资料显示其被列为该系列教材之一。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1 这表明其在中医教育体系中具备一定权威性。
此外,书中强调的方法体系与案例分析,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中医伤寒学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纳入中医经典研究,该书在中医科研交叉创新方面也具备参考价值。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4
总结:
综上所述,围绕《吴述伤寒汇通》以及作者吴雄志,我们从作者背景与学术传承、书籍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思路、内容特色与方法体系、临床意义与教学推广价值四个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作者通过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高水平的学术积累,将传统中医伤寒论与温病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并借助现代医学研究辅助解读,使本书在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层面均具备较高水平。
从实际应用来看,该书不仅是中医伤寒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也适合中医教师、学生与临床医师借鉴。它促使我们反思经典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转化,同时也激励医学界继续推动中医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