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本草纲目.李时珍着.54卷含2卷插图.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91G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是中国历史上本草学集大成的着作。全书共五十二卷,附插图两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方剂配伍等。此为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世界范围内现仅存六本。2011年金陵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约 1800 种药材,包含很多前人未知的品种,还附有插图和大约 11000 则处方。每种草药都按照纲、目、味、性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自清朝(1644-1911 年)以来,该书经过数次重新刊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医的首选参考工具。此外,书中还包含对生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冶金学等相关主题的 探讨。作者将搜集到的材料分为动物、矿物和植物三类。书中还列出了约 900 种参考书目。
此本卷内有一图记——出云国藤山氏藏书记。书页眉端有朱笔校字,是日本医学专家森立之 (Mori Tatsuyuki) 的标注。序言由明代着名文人兼历史学家王世贞撰于1590年。
李时珍(约 1518-1593年),湖北蕲春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药理学家和自然学家之一。他在颇有名望的太医院任职仅一年后,便辞去官职,回乡行医并开始撰写此书。该书经过三次修订,历经二十七载才最终完成,确切刊行日期已不得而知。1552-1578年间,李时珍精心研究数百种资源,收集了大量资料。他远涉深山旷野,搜集第一手的草药和民间药方,并查阅了当时的各类医药书籍,最终完成了这部极具科学、 医学和历史意义的巨着。
《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wshop_btn post_id=’99’]立即购买[/wshop_btn]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对现代中医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的《本草纲目》不仅代表了明清时代医学文献的风采,还在印刷技术、版本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本草纲目》是这部伟大著作的珍贵古籍版本之一,具备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本文将从该版本的历史背景、印刷特点、学术意义以及文化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呈现这一古籍文献的深远影响和时代特色。
1、历史背景及版本特点
《本草纲目》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一部涵盖药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医学巨著。其编纂历时近三十年,是对前人药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创新。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是该书的其中一版本,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版本的问世标志着《本草纲目》正式进入了印刷流通的时代。
这一版本的《本草纲目》由胡承龙在金陵(今南京)进行刻印,胡承龙不仅是当时著名的出版家,还是一位精通木刻的工艺大师。这一版本与其他版本相比,在版式、纸张质量、字体设计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体现了明代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本草纲目》金陵胡承龙刻本因其所用的纸张较为坚韧、色泽自然,书籍的保存状况也相对较好,成为许多藏家和学者研究的重点。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医学历史的见证,也是明代印刷术与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印刷技术与艺术特色
《本草纲目》金陵胡承龙刻本的印刷技术在明代印刷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该版本使用了木刻版画技术,细腻的雕刻工艺使得字迹清晰可见,版面整齐,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胡承龙的印刷工作细致入微,成功地将古代的经典医学知识以精美的形式传递给了后代。
与其他版本相比,金陵胡承龙刻本的字体设计尤为独特,文字清新、端正,具有浓郁的明代风格。每一页的排版和间距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了阅读的流畅性。与此同时,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做了精美的木刻雕刻,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受。
此外,胡承龙还根据李时珍的原著,对书中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订和补充,确保了版本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正是由于这些精细的工艺和对传统印刷技术的继承与创新,使得金陵胡承龙刻本的《本草纲目》成为了印刷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3、学术意义与影响
《本草纲目》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史上不可忽视的杰作。李时珍在书中对近两千种药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和论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对后来的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金陵胡承龙刻本作为《本草纲目》的早期流传版本,保留了李时珍原著的精华,是学术界研究古代医学、药学的珍贵资料。
这一版本的出版,使得《本草纲目》在当时的医学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不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在后来的几百年里,这一版本的《本草纲目》被不断复制、流传,成为研究古代中医学的必备工具。
特别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本,更为世界学术界提供了研究和保护这部经典的机会。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金陵胡承龙刻本不仅在中国受到尊重,也在国际学术界中享有盛誉。它的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医学领域,还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文化价值与保护意义
《本草纲目》金陵胡承龙刻本作为一部珍贵的古籍,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的药物、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界的描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智慧。通过这些记载,后人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的医疗理念、药理知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保护已成为一项全球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美国国会图书馆通过收购和收藏这一版本的《本草纲目》,不仅为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还通过现代化的保存技术,确保了这一历史遗产的永续传承。保护古籍的过程也是对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
这一版本的《本草纲目》还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象征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共享。通过对这些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人类历史的多元性,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
总结:
《本草纲目》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是这部中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的重要版本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极高的学术价值。其独特的印刷工艺和艺术风格,使得这一版本在中医药学史、印刷史乃至文化遗产保护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对该版本《本草纲目》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明代出版印刷技术的辉煌,还能体会到古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部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它依然对现代医学、药学及文化研究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