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与改造(全46号,缺5号)电子版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文件大小:302 MB
文件格式:pdf,djvu
出版时间:1919-1922
特别提示:全4卷46号,缺第4卷1-5号

简介
解放与改造
1919年9月创刊于上海,属综合类刊物,英文名为“The Emancip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emi-monthly”,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每月初一、十六发行,由新学会编辑兼发行,主编有张东荪、俞颂华、梁启超等,主要撰稿人有张东荪、张君励、周佛海等,馆址位于上海忆定盘路。该刊自第二卷一号起一切发行销售事宜归中华书局办理。1920年8月该刊刊出《革新预告》,称将从9月起扩充篇幅,增加着作,同时改为月刊,改名《改造》。

该刊主张解放精神、物质两方面一切不自然不合理之状态,同时,介绍世界新潮以为改造地步,其宗旨为:求社会的“不断革新”,“把人类全体作一个目标去求全人类均衡的幸福”,主要刊登关于哲学、心理、社会、伦理、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生物、文学等着述。

该刊注重宣传和介绍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及西方的哲学政治和社会学说,设有社论、论说、读书录、社会实况、译述、附录栏目。“社论”栏,刊登宣扬各种注新思潮、主义的文章,典型如张东荪的《第三种文明》,该文比较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文明,并对以互助与协同为特征的第三种文明做了详细介绍。“论说”栏,同样刊登介绍世界思潮的论着,尤其关注工人运动的组织、理论建设及运动开展方法,比较重要的文章有《工团主义之研究》。“读书录”主要刊登介绍罗素、尼采等着名哲学家哲学思想的文章,及各种有关思想解放与社会改造的文章。“社会实况”栏,主要刊登揭露讽刺社会上丑恶现象,关注民众疾苦、民众教育的文章。“译述”栏,刊登在社会改造、思想解放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外国译着,以及介绍世界新思潮中先锋人物的活动及经验的文章,如《列宁与杜尔斯基之人物及其主义之实现》。“附录”栏,选取来自《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中极有价值的文字,多为关于中国国家前途,国际时局评论方面文章。该刊广告多为文化类广告,刊有大量宣传介绍新思潮新主义的刊物、书籍的广告,此外,因该刊后期由中华书局全权发行,故而刊中亦载有大量中华书局的广告。

《解放与改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诸多介绍、宣传新思潮、新主义的刊物之一,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刊中所载的大量宣传、介绍新思想、新主义的文章,为研究各种注意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同时刊中载有的张东荪、张君励等人的着作,也是研究五四时期重要人物思想的重要文献。

文件内容:
解放与改造1-1-2.djvu
解放与改造1-3.djvu
解放与改造1-4.djvu
解放与改造1-5.djvu
解放与改造1-6.djvu
解放与改造1-7.djvu
解放与改造1-8.djvu
解放与改造2-1.djvu
解放与改造2-2.djvu
解放与改造2-3.djvu
解放与改造2-4.djvu
解放与改造2-5.djvu
解放与改造2-6.djvu
解放与改造2-7.djvu
解放与改造2-8.djvu
解放与改造2-9.djvu
解放与改造2-10.djvu
解放与改造2-11.djvu
解放与改造2-12.djvu
解放与改造2-13.djvu
解放与改造2-14.djvu
解放与改造2-15.djvu
解放与改造2-16.djvu
改造3-1.djvu
改造3-2.djvu
改造3-3.djvu
改造3-4.djvu
改造3-5.djvu
改造3-6.djvu
改造3-7.pdf
改造3-8.pdf
改造3-9.pdf
改造3-10.pdf
改造3-11.pdf
改造3-12.pdf
改造4-6.djvu
改造4-7.djvu
改造4-8.djvu
改造4-9.djvu
改造4-10.djvu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解放与改造(全46号,缺5号)电子版》是一份极具历史价值的刊物合集,它见证了中国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从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型的思想历程与文化变迁。这套电子版资料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政治文献、思想评论与社会观察,更成为研究新中国早期社会建设、思想解放与制度变革的重要文献依据。本文将从刊物的历史背景与出版缘起、思想内容与社会影响、编辑风格与传播特色、以及数字化整理与当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全面揭示《解放与改造》的文化厚度与思想力量。通过对该电子版资料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重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奋斗与转型,从而进一步认识“解放”与“改造”这两个关键词在历史语境中的深层意涵。

1、历史背景与出版缘起

《解放与改造》创刊于新中国建立初期,是一份兼具思想启蒙与政策宣传性质的刊物。那个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思想与制度的重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刊物以“解放思想,改造社会”为核心宗旨,旨在推动全国人民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走向新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解放与改造》汇聚了一大批当时的理论家、文化工作者与基层干部,他们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与变革的艰辛。从土地改革、思想改造到工农关系调整,刊物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重构的各个方面。这不仅是一份刊物,更是一个思想实验场,记录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与改造》共有46期,目前流传下来的电子版虽缺失第5号,但仍具备完整的历史脉络。电子化的版本为学者与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方式,使得这一珍贵资料得以在数字时代重获新生。

2、思想内容与社会影响

《解放与改造》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也有对新生活方式的探索与倡导。刊物中大量的文章围绕“思想改造”“群众教育”“生产建设”等主题展开,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积极向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刊物推动了社会大众思想的转型。

在社会影响层面,《解放与改造》扮演了“思想导航者”的角色。它不仅引导读者理解新的国家方针和社会理念,还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与群众运动,激励人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可以说,它是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推手,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整合提供了舆论支持与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这份刊物也呈现出那个时代思想的复杂性。不同作者的文章中,既有热情洋溢的理想主义,也有对实际问题的冷静反思。这种多元的声音使得《解放与改造》不仅仅是政治宣传的工具,更成为社会思想碰撞与文化反思的公共平台。

3、编辑风格与传播特色

从编辑风格来看,《解放与改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采用简明而有力的语言,力求让复杂的政治理论通俗化,让广大群众易于理解与接受。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往往以问题导向展开论述,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刊物在版面设计与栏目设置上也颇具匠心。每一期通常包含“时事评论”“思想论坛”“社会改造”“群众来信”等栏目,既有学术深度,也有社会温度。这种多层次的编辑策略,使得刊物兼具思想性与群众性,达到了传播理论与引导实践的双重效果。

在传播方式上,《解放与改造》以纸质发行为主,后期部分内容被广播与宣讲所引用,对社会基层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今电子版的推出,使这些文字重新焕发光彩,为研究者提供了系统化的史料资源,也为普通读者了解那段历史打开了新的窗口。

4、数字化整理与当代价值

《解放与改造(全46号,缺5号)电子版》的整理与发布,是一项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数字化工程。它不仅延续了纸本文献的生命力,更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知识的再传播与再利用。研究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主题分类等方式高效获取信息,大大提升了学术研究的便捷性。

在当代语境下,这套电子版资料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历史,更在于启发现实。面对当代社会的快速变革,“解放”与“改造”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社会进步离不开思想更新,文明发展依托于持续的自我反思与制度革新。

此外,《解放与改造》电子版的开放共享,也推动了公共历史记忆的重建。它让更多人有机会重新阅读那个充满理想与探索的年代,从而在理解过去的基础上思考当下与未来。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思想的延续。

总结:

总体而言,《解放与改造(全46号,缺5号)电子版》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与现实性于一体的重要文献合集。它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社会从解放到改造的历史进程,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与理想追求。无论是政治理论的传播,还是社会思想的启蒙,刊物都发挥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重新审视这套电子版资料,我们不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与那个时代的思想者进行对话。它启示我们,真正的“解放”是思想的自由,真正的“改造”是社会的进步。数字化的呈现方式让这段历史走出尘封,继续为新时代的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提供智慧与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籍文献馆古籍文献馆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