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160G
文件格式:djvu
另附申报索引(PDF格式)
特别提示:为了方便分享,以41个DVD文件夹将文件收纳。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资创办。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延续七十多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诸多方面,堪称近代中国历史详细日志,罕有其匹的资料宝藏。《申报》影印出版以后,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史研究,已经成为近代史学者、研究生重要的参考资料。
      《申报》是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是研究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年代久远,卷帙浩繁,完整的《申报》原件已是凤毛麟角,只能依靠重印流传。
      美查于同治初年(1860年代)其兄弟菲尔特利克·美查来沪经营茶叶、缫丝等出口贸易,约在1862年前后开办江苏药水厂。他的中国买办陈莘庚看到《上海新报》销路好,利润高,便建议其办报。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提要:《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申报(影印本)(全400册)djvu电子版”展开,详细探讨其背景、特点、使用方式及其在数字化时代的意义。首先,我们回顾了“申报”这一报刊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接着,分析了影印本和电子版的区别,以及为什么数字化版尤其是djvu格式的“申报”电子版对研究者和读者有着重要意义。第三部分聚焦如何使用djvu格式进行阅读和存档,强调其高效性和便捷性。最后,我们探讨了“申报”电子版对学术研究、文化保存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未来数字化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力。
1、申报影印本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创刊于1872年,由张之洞创办。它是清朝晚期及民国初期重要的报纸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作为第一家以现代化形式出版的报纸,“申报”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新闻业,还在中国社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报纸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是了解清末民初历史的宝贵资料。
《申报》以其广泛的报道、独特的编辑风格和内容质量著称。它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知识分子的思想斗争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晚清时期,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变革,申报充当了信息传播的关键平台,为改革者、学者及普通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角。
影印本的发布是对“申报”这一历史文献的再现,尤其在纸质版本逐渐老化的今天,影印本的保存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阅读和研究材料。影印版不仅保留了原刊的文字、排版和内容,还为无法亲自查阅原版的读者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
2、影印本与电子版的区别与优势
传统的影印本是一种基于纸质原版的复制形式,它保留了历史文献的所有细节,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纸质版本容易受损,存储空间大且不易携带。影印本虽然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渠道,但其携带和保存都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与之相比,电子版尤其是djvu格式的“申报”具有显著优势。djvu是一种高效的文件压缩格式,它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减少文件的大小。这使得读者能够在不占用过多存储空间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浏览和下载“申报”的电子版。
此外,电子版可以轻松进行全文搜索和快速定位,有助于学者和研究人员更高效地进行文献分析和资料查阅。与纸质版和影印本相比,电子版的普及化不仅大大提高了访问的便捷性,还使得知识的传播与保存变得更加现代化。
3、djvu格式的使用与优势
djvu格式是一种专为扫描文档而设计的高效文件格式。它通过先进的压缩技术,能够在保留高质量图像的同时,使文件体积大大减小。这对于需要保存大量文献的情况来说,尤为重要。例如,“申报”全400册的djvu电子版,通过这种格式,极大地提高了存储和传输的效率。
djvu格式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其支持多页快速浏览。读者不仅可以通过缩略图快速浏览各页内容,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图调整,精确查看每一页的细节。这一功能在学术研究、历史档案的查阅以及资料对比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djvu格式的电子文档通常配有文字识别技术(OCR),这意味着即使是扫描的旧文档,文字也可以被转换成可搜索的文本。这一功能使得学者和研究者能够在大量文献中快速定位到需要的部分,大大节省了研究时间。
4、电子版“申报”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电子版“申报”的发布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对社会文化传承和历史档案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文献,“申报”记录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通过数字化处理,学者能够更容易地访问和分析这些历史数据,从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术研究方面,电子版“申报”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提供了便捷的工具。通过电子版,研究者能够进行跨文献的对比分析,发现新线索和新视角,进一步丰富中国历史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依赖数字化资源进行高效的研究。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电子版“申报”的普及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步骤。过去,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因为保存不当而损坏或消失。如今,借助数字化技术,历史资料可以得到更长久的保存,同时也能够便捷地共享给更多的读者。这不仅有助于社会对历史的记忆,还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普及与教育。
总结:
总体来说,djvu电子版“申报”(全400册)是一次现代技术与历史文献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高效的工具,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贡献。电子化的“申报”让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到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源,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数字化无疑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数字化格式的应用,历史文献的保存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历史资料能够通过电子化手段得以保存和传递,让知识与文化的火种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