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659 MB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 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1992.10
内容简介 · · · · · ·
本馆刊是抗战前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所编的学术杂志。从1928年5月至1937年2月,共出版十一卷六十一号。其内容包括文史论着、目录校勘、书目题跋、图书评介、书林史话等。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篇文章聚焦于《entity[“periodical”, “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 0](10 册全,即共11卷61号)-古籍文献馆》这一具有特殊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的期刊合集。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概括该期刊的出版背景、基本规模及其在古籍文献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分别从四个维度:出版概况、内容特色、学术价值与文化传承、以及收藏与利用现状进行深入阐释,每个维度都细分为多个自然段,力图将这一期刊合集的历史轨迹、形式样态、研究功能、收藏意义、数字化命运等层层剖析。最后,文章结合全文,对该期刊的意义做总结归纳,并提出其对于当前古籍文献研究与图书馆藏工作的启示。全文力求语言清晰、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为读者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专题研究视角。
一、出版概况与版本沿革
《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刊行,由当时的 entity[“organization”, “国立北平图书馆”, 0]主办。该馆刊自1930年代起在馆务、编目、善本古籍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iteturn1search8turn1search1turn1search9
从版本上看,该馆刊可分为“10册全,即共11卷61号”这一合集形式。即期刊在卷次号数、册次安排上有一定的整理与编排,反映出版方对于馆政、图书馆学与古籍文献研究的系统思考。虽然具体每册每号的内容在现存目录中尚不完全一致,但已有文献指出其涵盖1930-1936年间多个卷号。citeturn0search1turn1search4
同时,从馆刊的名称变迁来看,其前身可追溯为《北平北海图书馆月刊》《北平图书馆月刊》,然后于1930年1月起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citeturn1search8turn1search1这一名称上的转变,既体现了馆方职能的提升,也暗示该刊担当起“国家级图书馆馆刊”的职责。
二、内容特色与学术范围
从内容来看,《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不仅充当馆务刊物(报告馆务、藏书公告、编目说明等),还兼具古籍文献研究刊物的功能。它刊载了古籍善本目录、碑帖金石考释、舆图文献考订、馆藏新书点评等,具备较强的学术与资料价值。
例如,该馆刊在某期设有“西夏文专号”,收录西夏文残卷、佛经残本、碑刻拓片、俄国学者考察资料等,体现其覆盖学术前沿、古文献类型多样的特点。citeturn1search8turn1search4
此外,在该馆刊目录中亦可见关于《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影印暨铅印本的条目,显示了馆刊对于古籍整理、版本影印、目录编目等现代图书馆学问题的关注。citeturn1search4这种既有传统文献学又有现代编目学的内容特色,使其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与古籍研究领域别具一格。
三、学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
从学术角度看,该馆刊汇聚了当时国内图书馆、文献学、考古学、金石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研究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发展与古籍文献保护利用的重要原始资料。通过馆刊,可以窥见当时馆方如何开展编目、馆藏建设、善本保护等工作。
在文化传承意义上,该期刊作为国家级图书馆馆刊,承载了对宋、元、明、清遗存古籍的研究与传播职责。作为当时重要的藏书机构,该馆通过馆刊加强藏书、编目、展示、研究与推广,使得古籍文献不仅停留于藏室,也通过文字与印刷传递给更广泛的学术界。
再者,该馆刊所反映的图书馆学理念、编目方法、文献整理技术,对后续的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及古籍数字化时代具有启发意义。例如,该馆所倡导的卡片目录、善本整理、国际合作等,成为后来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基石。citeturn1search5
四、收藏现状与利用探析
关于该馆刊的收藏现状,现今能够通过部分电子版或民国期刊合集方式查阅。如“老期刊–《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北平)1930-1936年合集电子版”即为其中之一。citeturn0search1turn1search1
然而,因时代原因,该馆刊的完整实物保存、流通与索引仍存挑战。馆刊所反映的馆藏善本、殚精竭虑运迁南迁或运美保藏的历史背景,使得研究时需兼顾史料断代、藏书迁移、战争损毁、影印整理等复杂因素。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6
在利用方面,现代研究者可通过该馆刊来考察当时馆藏结构、古籍目录、图书馆制度、期刊形态、馆际交换等内容。与此同时,该期刊亦具备被数字化整理、全文检索与现代古籍研究方法所再造的潜力,是连接传统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桥梁。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0 册全,即共11卷61号)-古籍文献馆》不仅体现了民国图书馆与古籍研究事业的历史缩影,也反映了国家级图书馆在藏书、编目、研究、传播等多重职能上的承担。通过其出版概况、内容特色、学术价值与收藏利用现状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得以更清晰地理解这部期刊合集的丰富内涵与学术意义。
展望未来,这部馆刊在古籍研究、图书馆学史、数字人文时代下的古籍利用等方面仍大有可为。建议相关机构加强该期刊之数字化整理、全文检索功能与学术平台建设,以便更多研究者能利用其开展深入探讨,从而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寻新时代的文献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