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7.45G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本书收入扬雄《方言》以降的历代方言研究文献和各大方言区域的方言资料50种,从纵横两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历代汉语方言研究的状况。 其中收录的一些抄稿本更是难得一见,为当代汉语方言史和地方方言研究提供一些便利。
目录
第一册: 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校正补遗一卷 汉?扬雄撰 晋?郭璞注 清?卢文弨校 民国十二年(1923)北京直隶书局影印《抱经堂丛书》本…1 方言据二卷 明?岳元声撰 清《学海类编》本…233 续方言二卷 清?杭世骏撰 清文萃堂刻《艺海珠尘》本…329 续方言 清?戴震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手稿本……393 方言疏证十三卷(卷一—七) 清?戴震疏证 清乾隆(1736—1795)曲阜孔继涵刻《微波榭丛书》本……443
第二册: 方言疏证十三卷(卷八—十三) 清?戴震疏证 清乾隆(1736—1795)曲阜孔继涵刻《微波榭丛书》本…1 方言藻二卷 清?李调元撰 日本天保二年(1831)刻本…187 续方言补正二卷 清?程际盛撰 清文萃堂刻《艺海珠尘》本……241 方言疏证补一卷 清?王念孙撰 民国(1912—1949)铅印本269 方言补校一卷 清?刘台拱撰 清道光十四年(1834)扬州阮思海刻《刘端临先生遗书》本…305 方言笺疏十三卷(卷一至七) 清?钱绎撰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广雅书局刻本…………………………………………………………343
第三册: 方言笺疏十三卷(卷八至十三) 清?钱绎撰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广雅书局刻本…1 续方言疏证二卷 清?沈龄撰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223 续方言新校补二卷 清?张慎仪撰 清光绪(1875—1909)铅印本……521
第四册: 方言别录四卷 清?张慎仪撰 民国(1912—1949)刻本…1 擘红楼方言订 清?杜大恒撰 钞本…169 续方言又补二卷 徐乃昌撰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267 新方言十一卷 章太炎撰 民国(1912—1949)《章氏丛书》本…313 广续方言四卷 程先甲辑 清宣统二年(1910)刻《千一斋全书》本…605
第五册: 续新方言 陈启彤撰 民国(1912—1949)钞本…1 广新方言二卷 陈启彤撰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123 屈宋方言考 李翘撰 民国十四年(1925)芬熏馆刻本……237 古今语四卷 张维思撰 民国(1912—1949)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铅印本……295 方言注商 吴予天撰 民国(1912—1949)商务印书馆铅印《国学小丛书》本……543
第六册: 京语解十九章 詹宪慈辑 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1 燕说四卷 清?史梦兰撰 清同治六年(1867)刻《止园丛书》本…107 畿辅古方言 佚名辑 民国(1912—1949)钞本…237 洛川方言謡谚志一卷 黎锦熙等编 民国三十三年(1944)西京泰华印刷厂铅印《洛川县志》本…417 同官方言謡谚志一卷 黎锦熙等编 民国三十三年(1944)西京泰华印刷厂铅印《同官县志》本…451 安邱土语志 周榦庭撰 民国二十八年(1939)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铅印本……499
第七册: 吴下方言考十二卷 清?胡文英辑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1 乡音正譌 清?张汝南辑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431 扬州方言韵语长短句 梦雨老人撰 钞本…519
第八册: 南通方言疏证四卷 孙锦标撰 民国二年(1913)上海中国图书公司石印本…1 句余方言 佚名辑 民国(1912—1949)钞本……347 越语肯綮录一卷 清?毛奇龄撰 清康熙(1662—1722)刻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嘉庆元年(1796)重印本…521 越言释二卷 清?茹敦和撰 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531 第九册: 新安乡音字义考正 清?詹逢光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本…1 闽方言考 叶俊生撰 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233 合河方言二卷 清?康基田撰 清嘉庆(1796—1820)刻本…315
第十册: 广东方言七卷 孔仲南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南方扶轮社铅印本…1 粤语全书 李一民辑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印务局石印本…69 潮语十五音四卷 蒋儒林编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155 潮声十五音四卷(卷一—二) 张世珍编 民国(1912—1949)上海印刷局石印本……347
第十一册: 潮声十五音四卷(卷三—四) 张世珍编 民国(1912—1949)上海印刷局石印本…1 潮声十七音新字彙合璧大全 姚弗如辑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尚古山房石印本…195
第十二册: 潮汕方言十六卷 翁辉东撰 民国三十二年(1943)铅印本…1 岭外三州语 章太炎撰 民国(1912—1949)《章氏丛书》本……355 客话本字一卷附録一卷 清?杨恭桓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367
第十三册: 客方言十二卷 罗翙蔼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1 蜀方言二卷 清?张慎仪撰 清光绪(1875—1909)铅印本……537
第十四册: 蜀语一卷 明?李实撰 罗元黼补校 民国四年(1915)成都存古书局刻本…1 蜀籁四卷 唐枢辑 民国十九年(1930)石印本…95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对《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全14册)PDF电子版》这一学术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围绕其内容特点、研究价值、文献分类和使用方式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的基本概况,指出其在方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接着,从学术研究价值、方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方法和文献的整理与编排四个方面,逐一剖析了该文献集的学术贡献和实践应用。文章最后总结了其在方言学术研究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展望了数字化时代下,如何利用这种电子文献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方言研究成果。本文为方言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对汉语方言的深入理解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1、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概况
《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全14册)》是集成了汉语方言领域重要文献的一部重要学术资源。该辑刊汇集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学术讨论,对汉语各大方言的历史演变、语音特征、语法结构以及社会语言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文献不仅涵盖了古代方言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了近现代方言学术探讨,体现了方言学科的发展脉络。
该辑刊作为一个完整的学术集合,共分为14册,每册涵盖不同的方言区域或研究专题,涵盖了包括普通话在内的各种汉语方言,内容丰富且细致。特别是在地方方言的表述方面,辑刊中汇集了大量的地方性调查和实地研究,许多文献还专门探讨了地方方言与文化、历史的关系,使得其不仅具备学术价值,还兼具一定的文化传承功能。
通过《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这一平台,研究者可以便捷地接触到国内外方言学研究的前沿成果。电子版形式的出版更为研究者提供了快速查阅、随时访问的便捷性,也促进了这一宝贵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2、汉语方言研究的学术价值
《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不仅是方言学术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而且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该文献辑刊集成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在方言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方言学家通过对不同方言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方言演变规律、语音变化、语法差异等,推动了方言学科的发展。
其次,该辑刊对于汉语方言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剖析。方言不仅是语言的变体,还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方言词汇、句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研究,学者们揭示了不同地区方言与当地文化、社会历史的密切联系。例如,一些方言中存在的历史遗留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此外,辑刊中的研究方法多样,涵盖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手段。这些方法的使用使得方言研究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同时也为后续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参考和方法论指导。
3、方言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方言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地区独特文化的体现。通过《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中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在塑造地方文化和传承民族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方言所承载的地方特色语言、民间传说、诗歌、歌谣以及特有的表达方式,都是地方文化的瑰宝。
例如,某些方言中的特有词汇或语法结构,可能与该地区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方言现象的研究,学者们可以重构某一地区的历史轨迹,揭示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特色。同时,方言的研究还有助于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避免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社会流动性增大而逐渐消失的风险。
方言的社会文化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本身,还体现在语言的使用场合和社会身份的体现上。不同方言在不同社群、年龄层次和社会阶层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这些语言现象对于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方言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4、电子版文献的使用价值与便利性
《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全14册)》作为PDF电子版的出版形式,使得这一珍贵的学术资源得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和使用。相比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版不仅便于存储、检索和查阅,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研究者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文献资料。
电子版的《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不仅能够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相关资料,还支持标注、注释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这对于方言学者、语言学研究者乃至普通语言爱好者都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同时,电子版的可复制性和传播性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方言学的研究和保护中来。
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版文献的保存和更新变得更加简便。学术界可以不断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使得这部文献辑刊始终保持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趋势,这也是纸质文献所难以实现的优势。
总结:
通过对《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全14册)PDF电子版》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部学术性极强的文献资源,还因其在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贡献,成为了学术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同时,随着电子化进程的推进,方言研究的未来将更加便捷和高效,学者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方言的社会文化价值。
作为学术研究资源,《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全14册)》为方言学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并推动了汉语方言研究的深入发展。电子版形式的出版,让这一资源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也为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